摘要:走进“桥峪水库文史展览馆”,“兴修水利、造福人民”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展厅内一帧帧泛黄的黑白照片,一张张油印的《桥峪战报》,一件件普通的简陋农具,把思绪即刻拉到当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战旗猎猎指引方向,军号声声催人奋进。
《战桥峪》——桥峪水库建设实录•导言
四年艰辛的创业历程,半个世纪的精神追寻。
走进“桥峪水库文史展览馆”,“兴修水利、造福人民”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展厅内一帧帧泛黄的黑白照片,一张张油印的《桥峪战报》,一件件普通的简陋农具,把思绪即刻拉到当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战旗猎猎指引方向,军号声声催人奋进。
桥峪战报
一张奖状彰显的是奋斗精神;
一幅红袖章映照的是似火年华;
一册《桥峪战报》合订本记载的是创业历程;
十四位献出生命的建库人,写就了真诚与奉献。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1969年7月,河南省林县“人工天河”红旗渠建成通水。受其感召,当月,中共华县革委会核心领导小组以及县革委会决定,重启桥峪水库建设。1971年11月2日,县委、县革委会决定:水库基本建设施工实行“大包干”。1973年5月1日桥峪水库工程竣工通水。
历时四年,万人会战,投工400万个,移动土石200万立方米,在桥峪口一座长225米,底宽257米,高56米的水库大坝耸立,蓄水成湖,“桥峪水库”成为华县新的地标性建筑。万名水利战士用心血和汗水乃至生命凝结的“高举旗帜,艰苦创业,团结奋进,甘于奉献”的桥峪建库的创业精神,数以百计的先进模范人物,构建了当代华县人的精神坐标系。
桥峪水库
旗帜是标杆,更是方向。学大寨,赶林县是万名水利战士的精神动力。桥峪水库工程建设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党总支书记兼任政委,军代表任副政委。按公社为营、大队为连、生产队为排的建制,把松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分级管理,转变成为有理想、守纪律、听指挥的水利战士,是水库建设的一大特色,更是高举旗帜,学军建库的一场创新实践,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1970年2月6日(大年初一),塬区近4000名水利战士,坚守岗位,战天斗地,旗帜映红桥峪口。
创业是精神。为改变塬区的干旱面貌,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社会生活物资供应实行票证制(度),简陋的工具,便是广大水利战士手中的武器。在当时施工条件艰苦、薪酬低廉的环境中,工程指挥部开展的争创“四好连队”,争当“五好水利战士”活动,为水库建设增添了精神动力。没有炸药自己造,工具坏了自己修,不懂技术干中学,后勤物资多方筹。修库人硬是凭着一钎一锤一双手,一筐一车一身力,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险阻,取得了建库战役的全面胜利。老红军樊治国受伤不下火线,是水利战士的典型代表;铁姑娘腰系绳索,仗钎除险是创业精神的写照。
团结是力量。清明山下老区群众让出耕地建大营,腾出院落迎接水利大军。全县除金堆公社外,其余18个公社226个生产大队都积极参加,万人大军汇聚了强大的战斗力,为水库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期间,渭南地区三门峡管理局、县属各机关单位、驻华有关企事业单位、部队为水库建设给予了无私的援助。1970年4月30日,河水暴涨,在结合槽保卫战中,千名水利战士闻讯即到,一批一批跳入激流中,组成一道又一道人墙,与洪水搏击,是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力量展现。
奉献是情怀。在桥峪水库建设过程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水利战士最响亮的战斗口号。四年时间400万个工日,每个工日薪酬仅0. 3-0. 5元人民币;万名大军为建成水库甘愿付出,一大批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是他们的代表,工程技术员闫福江,在滚石下落危机时刻,把个人安全置之度外,将测绘仪抱在怀中紧紧守护;建库期间有14名水利战士为水库建设献出了宝贵生命。华州营宜合连三排年仅18岁的水利战士史战明遗体运回村后,他父亲说:“战明是党的孩子,我娃为水库建设牺牲了自己,他的死是光荣的,我们全家是光荣的,他把生命留在了水库,把血汗洒在水库,为水库建设出了力,我不后悔。”质朴的语言、高尚的情怀,令在场人落泪,这是对建库人甘于奉献的诠释。
史战明(后排左一)与家人的合影 史秋肖供
在改革开放旗帜的引领下,而今桥峪水库已成为集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城乡人饮、防汛保安为一体的多功能水库。
清明山似大寨的虎头山,桥峪灌区近200公里长的灌溉渠似林县的红旗渠。桥峪水库的建设历程是一代华州人难忘的记忆,展馆记述的是历史,必将启迪未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吃水不忘建库人,愿清明山常绿,桥峪水常清,桥峪旗帜不褪色,桥峪建库的创业精神永传承。
《战桥峪》编辑说明
1.本书力图多角度、全方位地记述华县桥峪水库建设的全貌。
2.编纂中,查阅了桥峪水库建设档案和各种珍贵的历史记录,对水库的建设者进行走访,得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完成《建设历程》的撰写,全方位如实记述桥峪水库的完整建设过程。
《战桥峪》封面
3.遵循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亲历、亲见、亲闻”的原则,组织水库的建设者们撰写回忆录,并从中择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
4.选登当时的县委、县革委会有关文件,《桥峪战报》刊载的有关报道,水库建设工地产生的诗歌等原始资料,以反映当时的历史原貌。
5.水库建设中涌现出的模范连队和先进人物,是成千上万建设者的杰出代表。编纂本书过程中,我们搜集资料、调查采访,将他们看似平凡而实际不平凡的事迹记录下来,以彰显于世,铭记于此。
6.为水库建设献身的14名同志,将生命留在了桥峪工地。本书记载了他们的姓名和籍贯,以志纪念。
7.我们试图对“桥峪建库的创业精神”和水库建设经验作一论述,以做力所能及的总结。
来源:华州文史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