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常州某药企派人冒充猎头公司,诱导员工辞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5 10:00 2

摘要:近日,江苏常州一家药企的员工陈女士的维权事件成为舆论焦点。法院经过深入细致的穿透式审查,揭露了该企业利用“调岗降薪结合猎头钓鱼”的连环手段,实施隐蔽性极强的“软裁员”行为,并最终判定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常州药企搞起了"钓鱼式裁员"……


失业君小编 | 文
Leeloo The First | 图

近日,江苏常州一家药企的员工陈女士的维权事件成为舆论焦点。法院经过深入细致的穿透式审查,揭露了该企业利用“调岗降薪结合猎头钓鱼”的连环手段,实施隐蔽性极强的“软裁员”行为,并最终判定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陈女士在这家药企担任销售工作长达六年,2023年,公司以业绩未达预期为由,突然将她从大客户经理的职位调整为零售经理,并要求她前往南京公司报到,薪资更是从原先的上万元骤降至三千多元。考虑到陈女士已在常州扎根多年,突然的调动对其生活造成极大不便,且公司未能提供任何确凿的业绩不达标证据,陈女士因此拒绝调岗,并坚持在常州继续工作。

然而,公司随后以“未按规定前往南京报到,违反考勤规定”为由,向她发出了劳动合同解除通知。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公司竟安排员工伪装成猎头与陈女士联系,在电话中提供虚假的职业机会,诱使她详细描述工作经历,意图以此为据指控其存在兼职行为,进而再次提出解聘要求。

该企业精心设计的裁员陷阱展现出高度的系统性:首先,以毫无根据的“业绩不达标”为借口,单方面对资深销售人员进行岗位调动,将其从常州调至南京,并大幅降低薪资;在员工依法拒绝后,又以“旷工”为由强行解除劳动合同;更为恶劣的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竟亲自上阵,扮演“猎头”角色进行钓鱼取证,通过精心设计的话术诱导员工透露信息,以此作为指控其兼职的“证据”。这种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裁员策略,充分暴露了部分企业将用工自主权扭曲为规避法律责任的手段,试图通过一系列程序性操作来掩盖其实质上的违法行为。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5条,变更劳动合同需双方协商一致。本案中企业既未举证业绩标准,也未就调岗必要性进行说明,其行为已突破合理调岗的边界。而虚构猎头身份套取信息的行为,更涉嫌违反《民法典》中关于诚信原则的规定,构成对劳动者人格权的侵害。

失业君小编认为,陈女士的遭遇绝非孤立事件。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以“架构调整”“绩效优化”等名义进行的变相裁员手段屡见不鲜。比如,有互联网公司竟要求程序员转岗去做保洁工作,还有制造企业把技术骨干下放到生产线,更有企业采用冷暴力、工位隔离等心理施压的方式,逼迫员工主动离职。这些行为的本质,都是企业将自身的经营风险转嫁给劳动者,利用劳动者与企业在信息获取上的不对称,以及劳动者维权成本高的现实难题,实施“温水煮青蛙”式的裁员策略。

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三重矛盾。其一,是企业面临生存压力与保障劳动权益之间的矛盾;其二,是企业在用工自主权解释方面存在模糊性;其三,是劳动者在议价能力上存在结构性失衡。数据显示,在2022年全国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中,因调岗降薪引发的纠纷占比高达27.3%,然而最终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仅占12.6%,这充分表明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企业管理权合理性的认定仍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

本案的突出亮点在于,法院采用了“穿透式审查”方法,透过企业程序合规的表象,深入探究行为的本质。判决书明确强调:“用人单位在行使用工自主权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条件,秉持基本诚信原则。”这种审查逻辑实现了三重突破:一是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要求企业自行证明调岗的必要性,而非让员工去证明调岗不合理;二是引入目的审查机制,重点关注企业管理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三是确立了诚信原则在劳动关系中的具体适用标准。

陈女士的胜诉犹如一记法治警钟,它宣告着那个企业可以肆意挥舞管理大棒的时代正在终结。当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像她一样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当司法机关持续完善权利保护的制度设计,我们终将见证一个更公平、更有尊严的劳动新时代的到来。

网友热议

@XiaoxueTang(IP苏):
这公司HR是谍战剧看多了吧?自导自演‘猎头钓鱼’,这波操作够写入劳动法反面教材了!支持法院判决,打工人不是软柿子!

@枫啸998(IP皖):

调岗降薪逼辞职的套路十年前就有了,终于有司法案例明确说‘不’了!建议把判决书印成手册发给每个HR学习。

@麻酱9F(IP云):

看完瑟瑟发抖,我们公司最近也在搞‘架构优化’,怕不是同款套路?

@一念姑苏(IP粤):

知识点:拒绝不合理调岗不算旷工!企业单方变更工作地需协商+书面确认,否则劳动者有权拒绝!

@listenrain84(IPHK):
从月入过万降到三千,这降薪比股市跌得还狠,资本家割韭菜都不带掩饰了?

@春风余生890(IP京):

00后整顿职场靠拒加班,80后靠法院判决……

最后一条,
80后弱势群体!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