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时按过电梯按钮后,你的手机消毒了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4 15:00 2

摘要:清晨的医院大厅,张阿姨焦急地按完电梯按钮,手机突然响起。"喂?检查结果出来了?"她慌忙接起电话,全然不知此刻手机屏幕正上演着一场肉眼不可见的"细菌迁徙"——附着在电梯按钮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指尖悄然登陆手机,又在她接电话时顺着耳廓侵入人体。这个场景,每天都

在医院里按过电梯按钮后接打电话时,精美的手机外壳上会隐藏大量细菌

清晨的医院大厅,张阿姨焦急地按完电梯按钮,手机突然响起。"喂?检查结果出来了?"她慌忙接起电话,全然不知此刻手机屏幕正上演着一场肉眼不可见的"细菌迁徙"——附着在电梯按钮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指尖悄然登陆手机,又在她接电话时顺着耳廓侵入人体。这个场景,每天都在全国各大医院上演无数次。

随机抽检两部手机分别培养出大量的细菌

硅胶或软胶材质缝隙、凹凸纹理易藏污纳垢,形成生物膜,附着在手机壳上,与你亲密接触。

手机壳因长期接触皮肤汗液、灰尘及温暖密闭的使用环境,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金黄色葡萄球菌易引发感染。

一、 医院里的"细菌特快专递"

广州某三甲医院微生物实验室最新检测数据显示,医院电梯按钮平均菌落数高达326CFU/cm²,是普通办公楼电梯按钮的17倍。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在手机屏幕存活超过48小时。更令人担忧的是,某次跟踪实验发现,医护人员在接触电梯按钮后,手机屏幕菌落数在15分钟内激增4倍。

当我们按下电梯按钮时,指腹与按钮表面形成约0.5cm²的接触面,这个过程中,致病微生物通过三种途径转移:直接接触转移、静电吸附转移以及皮脂携带转移。英国《医院感染杂志》研究指出,单次按钮接触可转移多达38%的微生物。

二、 手机:被忽视的"病菌培养皿"

上海疾控中心调查显示,92.6%的受访者从未消毒过手机。显微镜下的手机屏幕堪称"微生物博览会":每平方厘米平均驻留着12万个细菌,是马桶座圈的18倍。这些微生物在手机温暖的环境(32-35℃)和皮脂滋养下,能形成顽固的生物膜。

接打电话时,手机与面部皮肤产生持续接触,鼻黏膜、眼结膜都成为细菌入侵通道。日本京都大学研究发现,通话10分钟,手机表面大肠杆菌向面部的转移率可达27%。更危险的是,手机发热会加速病原体增殖,诺如病毒(主要引起感染性胃肠炎,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一种病毒)在40℃环境下繁殖速度提升3倍。

三、 面对你贴心爱物上的细菌挑衅,如何科学消毒和使用呢?

1. 即时处理:接触电梯按钮后,优先使用含60-75%酒精的速干手消毒剂清洁双手,(大部分医院电梯旁都会配备)阻断传播链。注意揉搓指尖、指缝至少20秒。

2. 手机消毒:选用专用消毒湿巾(含季铵盐类成分),沿同一方向擦拭屏幕及机身。切记避开听筒、充电口,iPhone用户需注意酒精可能损伤疏油层。

3. 消毒工具选择:紫外线消毒盒(波长265nm)可灭活99.9%的病毒,适合眼镜族同时消毒手机和眼镜。液态消毒推荐苯扎氯铵溶液,相比酒精更温和不伤机。

4. 消毒周期:就医期间建议每2小时消毒1次,日常至少每日1次。消毒后静置1分钟再使用,确保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

四、 智慧就医新习惯

进入医院前将手机调至静音,配置蓝牙耳机接听电话。随身携带独立包装的消毒湿巾,建议选择单片铝箔包装产品,或将手机装入透明薄膜的手机套内,必要时隔膜拨打。触碰公共设施后,养成"先消毒,后使用"的条件反射。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展的院感防控实验中,实施手机消毒制度后,门诊区域交叉感染率下降41%。这部每天被触碰2600次的随身设备,终于从"病菌顺风车"变成了"健康防护盾"。近日我院对电梯按钮和医务人员手机也进行了一次细菌培养监测,大家快来看看监测结果吧。

我院电梯按钮消毒前细菌监测:培养出大量细菌

这是我院电梯按钮消毒前培养出的细菌菌落数(培养皿内黄色的点、片状为细菌)

我院电梯按钮消毒后再次监测:未监测出细菌

电梯按钮消毒后干干净净,一个细菌也不见了

我院医务人员工作期间手机消毒前细菌监测:培养出大量细菌

培养皿中大小蘑菇状的菌落好可怕!

我院医务人员工作期间手机消毒后细菌培养:未见细菌

消毒后的手机好清爽,一个细菌也没有啦!

下次就医时,按过电梯按钮后,记得给你的手机及时消毒或穿上"防护服"呦!让形影不离的宝贝给你提供便利的同时成为“护身符”而非“疾病传播者”。一个医院感控工作者的谆谆叮嘱,你记住了吗?

来源:杜绝说万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