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是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十周年。十年间,人民银行阳江市分行坚守金融为民初心,发挥存款保险核心功能,保障存款人权益,统筹指导辖区银行开展全方位、常态化、针对性宣传。近年来共举办线下宣传活动3997场,发放宣传折页、手册共902257份,宣传覆盖140万人次;
2025年是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十周年。十年间,人民银行阳江市分行坚守金融为民初心,发挥存款保险核心功能,保障存款人权益,统筹指导辖区银行开展全方位、常态化、针对性宣传。近年来共举办线下宣传活动3997场,发放宣传折页、手册共902257份,宣传覆盖140万人次;积极推进线上宣传,新媒体推送浏览量达到56325次;强化宣传员培训,共培训13547人次,社会公众对存款保险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明显提升,对银行体系信心持续增强,有效夯实防范挤兑风险的基础。
一、夯实“一方主阵地”
2020年11月28日全国统一启用存款保险标识。截至 2025年4月末,阳江市存款保险标识使用总数达1730个,覆盖辖区内306个银行网点及自助银行。所有营业网点在入口处、现金柜台、ATM 机、引导台等显著位置均规范张贴清晰醒目的存款保险标识,并将存保宣传和风险教育嵌入手机银行、ATM 存款页面、短信回执等业务流程,营造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氛围。
二、聚焦“两类”重点群体
一是聚焦老年群体,进乡村、社区、养老院、市集等地方精准“投喂”银发群体,以大字版宣传折页、方言宣讲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开展存保宣传,如举办“存保守护 养老放心”专题宣传活动,守护老年群体“钱袋子”。二是聚焦学生群体,通过进校园、文化宫、图书馆,搭建宣传教育基地,如开展“存款保险知识小课堂”“特殊学校无声课堂”等创新活动,有效将存保知识植入金融启蒙课堂。
三、打造“三个样板”
人民银行阳江市分行采用“以点带面”策略,打造示范镇、村、网点,构建银、村、镇三位一体长效宣传机制。2022年,在阳春市马水镇启动存款保险宣传示范镇建设,银政村互相签订宣传合作备忘录,并在马水镇多处公共场所布设存保宣传栏与读书角。2023年,在阳春市马水镇举办“存保为民 储户放心”直播宣演暨揭牌活动,成功揭牌马水镇示范镇、东风村和新风村示范村,以及阳春农商行马水支行示范网点;同时发布存款保险志愿讲师团制度,组建金融志愿者宣传队,并为义务宣传员和志愿者代表授证授旗,打造阳江市存款保险宣传样板。
四、构建“四个结对”机制
一是搭建“银+银”结对宣传机制。创新推动银行区域联动,打破宣传壁垒,指导辖内13家银行互签《存款保险知识宣传结对共建倡议》,实现宣传联动、经验共享,扩大协同宣传矩阵与辐射效应。
二是搭建“银+政”结对宣传机制。指导银行机构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深化存款保险宣传联动 促进地区金融稳定合作备忘录》,将存款保险宣传纳入地方基层综治办的宣传项目。
三是搭建“银行+部门”结对宣传。指导银行机构与县域老干部活动中心、养老服务机构签订《深化存款保险宣传联动,提升养老金融服务合作协议》等合作备忘录,推动存款保险宣传融入县域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形成“1+N”的常态化长效宣传机制。
四是搭建“银行+村委会”结对宣传机制。按村委会网格化分工划分责任田,组织银行定点宣传培训。银行志愿讲师与村干部结对,深入乡间,针对村民及“一老一少”等群体开展接地气的宣传教育活动。
五、创新“五类场景”
一是创新“存保+文艺汇演”宣传。组织辖区银行开展多场覆盖各县区的金融文艺下乡活动,将存保宣传与传统民俗、疍家文化结合,创作阳江话版《存款保险之歌》、小品《阿伯的存款》,结合存保知识改编热门歌曲,增强趣味性与传播力,广受百姓好评。
二是创新“存保+体育赛事”宣传。依托“杜鹃花海阳春鸡笼顶越野赛”“阳江核电・阳江海陵岛马拉松”等大型赛事影响力,组织银行机构开展“线上+线下”特色存保宣传,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存保知识“增量”。
三是创新“存保+文旅”宣传。指导银行与县区文旅部门合作,在阳西沙扒旅游区“摩天轮”投映存保标语,于阳春鸡笼顶景区设置网红路牌、合影框,掀起存保文旅打卡热潮。
四是创新“存保+民俗节庆”宣传。把存款保险知识融入传统文化、非遗民俗与节例习俗,结合传统节假日及高流古墟、开渔节等活动,组织开展“新春万家送福,存保十年守护”主题宣传,进一步扩大宣传示范效应。
五是创新“存保+非遗”宣传。将存款保险知识与阳江非遗、漠阳文化、海丝文化融合,融入南派风筝、漆艺、姐妹粽等非遗元素,提升宣传的文化底蕴与受众基础。
存保护航万家稳,金融筑梦百业兴。下一步,人民银行阳江市分行将切实践行金融为民初心使命,推动银行机构因地制宜创新存款保险宣传方式,牢牢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织密金融安全网,切实维护辖区金融稳定。
文 | 记者 戴灵敏 通讯员 司徒靖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