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冬夜的炉火与冰溜子,春日的种子与杂草,夏夜的蚊烟与星空,秋风的棉袄与酸菜……琐碎日常被镀上神性的光,成为生命最厚重的注脚;父亲最后一口气的寒凉,母亲在除夕夜为亡魂撇出的饺子汤,二十年后的哈尔滨家中,同样的动作跨越生死长河——人间悲欢,原来从未离散。
迟子建的笔触,总是带着极北的霜雪与炉火的温度。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篇《发现大地的星星》,是一曲写给故土的诗——
从正月风雪中诞生的婴孩,到四季流转间与自然共舞的生灵,再到灯火与火车叩开山镇的现代文明,她用细腻的讲述将记忆揉进土地、月光与生死之间。遥远的黑龙江有什么值得你驻足?冬夜的炉火与冰溜子,春日的种子与杂草,夏夜的蚊烟与星空,秋风的棉袄与酸菜……琐碎日常被镀上神性的光,成为生命最厚重的注脚;父亲最后一口气的寒凉,母亲在除夕夜为亡魂撇出的饺子汤,二十年后的哈尔滨家中,同样的动作跨越生死长河——人间悲欢,原来从未离散。
文学又是什么?
她说,是低头拾取人间星火,是让顽石发光、河流歌唱。当熟悉的乡土变得陌生,作家仍要俯身触摸土地的脉搏,在陌生中打捞永恒的人性之光。探问头顶的星辰与心中的灯火,生者的眷恋与逝者的凝视,旧时光的尘埃与新时代的喧嚣,在此交织成一片璀璨的网,网住每一个渴望在喧嚣世界中安放乡愁的灵魂。
『 发现大地的星星 』
摘自迟子建最新散文集
《好时光悄悄溜走》
我出生在正月,是和着风雪的节拍来到人世的,这个季节对极北地区来说,天黑得早又亮得晚,人们做早晚饭时,得点油灯或蜡烛。但这样的光明是耗钱的,所以为着节省,一般的人家会把炉火当灯。我印象最深的画面,是隆冬时分,主妇们做好了饭,一家人坐在板凳或是柴火堆上,就着炉膛的火光,把灶台当饭桌,围聚一团吃饭的情景。若是早饭可以磨蹭着吃,天是越吃越亮;而晚饭得抓紧吃,天会越吃越黑,炉火也越来越弱。视线模糊时,你想将筷子伸向土豆丝的菜盘,误入的可能是卜留克丝的咸菜碗,这一口下去,齁得人立马找水瓢,喝多了水解溲是免不了的,此夜就别想有好梦了。但冬夜的光明依然是辽阔的。天黑得早,月亮升起得也早。只要不是瘦得伶仃的上弦月和下弦月,月亮都是顶呱呱的天灯,而雪花铺就的大地,就是一个天然的反光板,天地间因之焕发着乳白的光晕。你可以穿得暖暖和和的,在月亮地里劈柴挑水,给牲口棚的牛马加草料。女人们串门子不用带手电筒,男人们凑一堆喝酒也不怕回来晚,月亮给他们照着路呢。但男人要是回来晚了,女人是坐不住的,得赶紧出去寻,万一他们醉倒在半道上,大冬天的无人路过,会有冻伤甚至死亡的危险。屋檐结了冰溜子,说明春天张开翅膀了。屋顶的积雪被暖阳融化后,屋檐白天滴答滴答地淌水,但随着夜晚温度持续走低,它们就被活活冻僵,冻成螺旋状,雪亮而参差地站成一排,恰如竖琴。弹奏冰溜子的还是暖阳,待到太阳升高,冰溜子便又淌水了,一点点地瘦下去,矮下去,直至不见。有时我们一夜醒来,见晨曦将冰溜子镀上一层乳黄的微光,晶莹剔透得像棒棒糖,便跳起来摘下一根,咯嘣咯嘣地嚼,嚼得透心地凉。大人们这时会吓唬我们,说是吃冰溜子容易长大粗脖,哪个女孩不想有漂亮的脖颈呢,赶紧扔了它。冰溜子落地碎成几段,看家狗也是馋嘴的,以为主人吃过的必定甘美,欢天喜地跑来舔舐,一尝就缩回舌头呜呜叫,满脸冤屈的模样。春天里家家烧荒草、翻地、上粪肥、打垄,做着播种的准备了。我很吃惊那些小小的种子埋进土里,隔不多久,会长出绿苗。菠菜、小白菜、生菜、水萝卜,要不了多久,就水灵灵地上了餐桌,菜窖剩下的萎靡的冬储菜,只能烀猪食了。杂草总是伴着庄稼生长,所以菜地最少不了的活儿,就是拔杂草。杂草中有猪喜欢吃的灰菜、车轱辘菜、荠菜、苣荬菜,采到它们丢到猪圈,猪享用时眼神都是温柔的。到了夏天,我们会在院子临时搭灶,把餐桌搬到灶旁。这时菜园的茄子豆角和西红柿都下来了,姹紫嫣红的它们进了油锅,若是再有几片肉加持,炖煮时满院子都是香味了。吃过饭,蚊子也起来了,赶紧笼一堆艾草熏蚊子。蚊烟缭绕时,常有串门子的来,主妇就泡一壶家常的茉莉花茶待客,人们喝茶聊着季候天气、家长里短、婚丧嫁娶、生老病死、雷公发怒、河神镇妖、借尸还魂等天上人间地狱的事,听得我们这些小孩子一惊一乍的。蚊烟散了,月亮和星星也出来了,极北的星空四季都是花园,而星星花儿是开不败的。秋天一到,风又硬了。燕子离窝了,大雁南飞了,林间落叶,河水枯瘦。人们抓紧时间秋收,因为天这时变得小心眼,说变脸就变脸,常常是庄稼没收完,雪就来了。这时节的女人最忙碌,给家人做棉袄棉裤,大人的通常翻新一下,再加一层棉絮,小孩子长得快,几乎年年都得接裤腿和袖管,不然会冻手脖子和脚脖子。收了秋,把土豆萝卜白菜下到地窖,腌上咸菜,再腌上一大缸酸菜,趁着正午的太阳还是热心肠,赶紧打了糨糊,裁好窗纸,把窗户缝溜了。不然寒风的小舌头三九天伸进来,你就会有被咬的感觉。此时在菜园角落自由了半年的鸡,就不能成溜达鸡了,鸡架被抬进灶房一角,鸡被圈了起来。冬天时我就多了一项活儿,每天早起烧火前,要把炉膛的灰掏了,用笤帚均匀撒到鸡架下,打扫鸡屎。把鸡屎撮到园田攒起来,开春时用于种倭瓜,倭瓜会特别面;用于种花,花朵则饱吸了颜料似的,格外艳丽。
我在小镇抢过婚礼的喜糖,也跟着大人吃过丧饭。我喜悦地看着姐姐穿着鲜艳的嫁衣出嫁,也悲伤欲绝地看着父亲在阴冷的冬天吐出最后一口气。母亲寡居的那年,我第一次恐惧她会自杀,但父亲去世一个月后的除夕,她依然在灶上为我们煮出饺子。永远记得饺子将熟时,她拉开沉沉屋门,朝寒风凛冽的户外撇了一勺饺子汤,召唤父亲吃饺子的情景。所以今年初春,我爱人二十周年忌日时,我一个人在哈尔滨的家中,也包了他生前爱吃的饺子,煮熟前也往门外撇一勺饺子汤,叫着他的名字,召唤他吃饺子。两个画面相隔近四十载,真是生死契阔,天上人间!
我最初走上文学之路,采撷的正是那片土地现世与隔世的花朵。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动物植物,生灵的欢欣与悲苦,万物的雨露与寒霜,都是我下笔的动力。几十年过去,熟悉的乡土无论是人口结构还是情感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东西富庶了,可又贫瘠了;有些东西生动了,却又僵化了。当熟悉的乡土已经陌生时,我们要跟上认知,摸不到它的脉搏,作品又怎能血肉丰满。我很难定义文学是什么,只能说天地间有两个星空,一个是澄明上苍赐予的,要抬头仰望;一个是悲欢人间赐予的,需低头拾取。一个作家不断深入地挖掘人性之光,就是发现大地的星星,一块顽石会发光,一条河流会唱歌,一朵花会讲前世今生的故事,一只鸟会把人间消息传遍四方。在浩瀚宇宙中,所有的房屋都是陆地的船,载着芸芸众生,朝着星光的灯塔,远航。2022年岁尾
迟子建:父亲大约明白,大地没他的春天了,他不再醒来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