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 2025 年 5 月 23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四项行政命令,核心目标是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加强燃料供应链、推动新型核反应堆建设来振兴美国核电产业。这一政策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一、特朗普签署核电文件的意义及美国发展核电的原因
当地时间 2025 年 5 月 23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四项行政命令,核心目标是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加强燃料供应链、推动新型核反应堆建设来振兴美国核电产业。这一政策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能源安全与战略自主:行政命令援引《国防生产法》,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旨在减少美国在铀浓缩、核燃料加工等关键环节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依赖,重塑本土核能产业链。
应对 AI 与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随着人工智能和超算中心的爆发式增长,美国面临电力供应瓶颈。核电的高密度、稳定输出特性被视为满足这类 “城市级” 用电需求的关键解决方案。特朗普将此称为 “曼哈顿计划 2.0”,强调其战略重要性堪比二战时期的原子弹研发。
气候与能源转型:核电作为零碳基荷电源,有助于美国实现减排目标。特朗普政府提出到 2030 年核电装机容量增加三倍,远超拜登时期的两倍目标,试图在清洁能源领域重塑领导力。
美国大力发展核电的深层动因包括:
技术迭代与成本下降: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等新技术显著降低了建设成本和周期,例如 NuScale 的 VOYGR 反应堆建设周期缩短至 5 年,成本较传统堆型降低 40%。
全球竞争压力:中国近年来连续 4 年核准核电机组数量≥10 台,2025 年在运装机规模有望跃居世界第一,美国需通过政策刺激维持技术优势。
传统能源替代需求:燃煤电厂加速退役,天然气价格波动加剧,核电成为稳定电网的重要选择。
二、美股核电板块表现
政策利好推动美股核能概念股集体飙升:
盘后交易:Lightbridge 股价暴涨 42.59% 至 13.1 美元,NuScale Power 上涨 19% 至 29.45 美元,Centrus Energy(核燃料供应商)上涨 21% 至 112.8 美元。
ETF 联动:VanEck Uranium & Nuclear ETF(URA)当日上涨 11.61%,反映市场对铀价和核能产业链的乐观预期。
大型公用事业公司:Constellation Energy(美国最大核电运营商)上涨 2%,Dominion Energy(拥有 11 座核反应堆)上涨 1%,显示传统能源巨头也受益于政策红利。
市场解读认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将显著缩短反应堆审批周期(从 10 年以上压缩至 18 个月),并通过联邦土地划拨、贷款担保等措施降低企业风险,直接利好中小型核能技术公司。
三、中国 2025 年核电在建项目与投资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2025 年核准的核电新项目包括:
广西防城港三期(5、6 号机组):采用 “华龙一号” 技术,单台装机容量 118 万千瓦,总投资约 240 亿元。
广东台山二期(3、4 号机组):引进 EPR 技术并国产化,单台装机容量 175 万千瓦,总投资约 350 亿元。
浙江三门三期(5、6 号机组):采用 CAP1000 技术,单台装机容量 125 万千瓦,总投资约 250 亿元。
山东海阳三期(5、6 号机组):全球首个 “核电 + 新能源” 多能互补项目,单台装机容量 125 万千瓦,总投资约 250 亿元。
福建霞浦一期(1、2 号机组):中国首座示范快堆,单台装机容量 60 万千瓦,总投资约 180 亿元。
上述项目总投资超过 2000 亿元,全部采用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其中 8 台为 “华龙一号” 机组。此外,《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 2024 年底,中国在建核电机组 28 台,装机容量 3370 万千瓦,连续 18 年居全球第一;预计 2030 年前在运装机规模将跃居世界首位。
四、核聚变的地位、优势及发展动因
1. 地位
核聚变被视为未来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是 “热堆 - 快堆 - 聚变堆” 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的最终目标。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计划 2025 年启动建设,目标是建成全球首个兼具聚变能量回收和工业级能源输出的反应堆。在能源结构中,核聚变将与裂变核电形成互补:裂变提供当前基荷电力,聚变则解决长期能源可持续性问题。
2. 优势
燃料无限:氘可从海水中提取(1 升海水含 30 毫克氘,聚变释放能量相当于 300 升汽油),氚可通过锂再生,而锂资源丰富。
零碳排放与安全性:聚变反应无温室气体排放,且等离子体约束在磁场中,燃料储量远低于临界值,无核泄漏风险。
能量密度高:单位质量燃料释放的能量是裂变的 4 倍、化石能源的 1000 万倍。
3. 发展动因
技术突破加速:中国环流三号(HL-3)已实现双亿度等离子体运行,EAST 装置创下 1 亿摄氏度 1066 秒长脉冲运行纪录,标志着工程化应用进入新阶段。
政策强力支持:国务院国资委将核聚变列入 “未来能源唯一方向”,设立千亿级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上海、安徽等地出台专项政策,目标 2025 年实现核聚变产业链规模倍增。
商业化窗口临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 2035 年实现首次氘氚聚变,中国 “星火一号” 项目(投资 200 亿元)目标 2030 年前发电,全球预计 2030-2035 年迎来首座商业聚变堆。
五、中国核聚变产业链上市公司深度梳理
王子新材
王子新材涉足核聚变领域主要通过其控股子公司宁波新容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其聚焦核聚变装置的核心部件供应,尤其在脉冲电容系统和核聚变材料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在脉冲电容方面,其核心产品高压脉冲电容器,主要应用于核聚变装置的电源系统,是核聚变装置中能量存储与释放的关键组件。在核聚变材料方面,公司产品包括应用于我国 EAST 装置(东方超环)和国际 ITER 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的钨铜偏滤器、钨硼中子屏蔽材料等。
中洲特材
中洲特材是专注于高温合金材料的企业,在核聚变领域属于高温耐蚀合金材料及制品供应商。公司研发出适用于可控核聚变装置的特种合金材料,具备优异的耐高温、抗辐射性能。其自主研发的 X - 750 镍基合金环件耐温达 1.5 亿摄氏度,成为核聚变装置第一壁材料的核心供应商。公司试制的镍基合金、钴基合金环件样品已通过性能验证,适用于反应堆真空室、屏蔽包层等关键结构。
尚纬股份属于核聚变领域中的超导带材及特种电缆供应领域。具体如下:
ITER 项目超导电缆供应:公司是 ITER 项目超导电缆供应商,2024 年在手订单 2 亿元。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提供电缆产品,满足其对超导电缆的需求。
聚变堆相关电缆研发应用:研发耐辐射无机绝缘电缆,应用于聚变堆第一壁。公司的电缆产品能够在聚变堆的特殊环境中,如强辐射、高温等条件下稳定工作,为聚变堆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技术合作与材料开发:与西部超导联合开发 Nb3Sn 超导缆材,提升在超导电缆领域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为核聚变装置提供更先进的超导缆材。
此外,尚纬股份是国内唯一同时掌握第三代核电站 K1 类(安全壳内耐辐射)与 K3 类(常规岛耐高温)特种电缆量产技术的企业,产品通过国家核安全局严苛认证,华龙一号核电缆市占率第一,其在核电电缆领域的技术优势可复用至聚变领域。
1. 上游材料
超导材料:
西部超导: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低温超导线材唯一中国供应商,产品用于磁体线圈。
永鼎股份: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通过 ITER 验证,可迁移至聚变堆磁约束系统。
特种金属:
安泰科技:全球最大钨铜偏滤器供应商,产品用于中国环流三号包层系统。
广大特材:核聚变超导线圈铠甲用材料、低活化马氏体钢 CLAM 已通过客户认证。
2. 中游设备制造
磁体系统:
联创光电:子公司联创超导完成国内首个高温超导 D 型线圈低温实验,为 “星火一号” 提供磁体技术。
宝胜股份:中标中国环流三号全部 5.2 亿元电缆订单,主导制定核聚变高温超导电缆国家标准。
真空与冷却系统:
海陆重工:为中国环流三号提供双层真空模块,核电压力容器市占率 30%。
雪人股份:液氦低温制冷系统应用于 EAST 装置,核心部件氦气压缩机通过中科院测试。
核心部件:
国光电气:为中国环流三号提供偏滤器、包层系统,实现国产化全流程覆盖。
上海电气:交付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HH-70 主机系统,参与 BEST 堆建设。
3. 下游技术开发与投资
项目运营:
中国核电:出资 10 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CFEC),布局聚变堆商业化。
浙能电力:注资 7.5 亿元参股 CFEC,推动核聚变能源技术转化。
技术合作:
东方电气:中核集团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核心成员,参与 CFETR 磁体研发。
联创光电:与中核集团合作推进 “星火一号” 项目,目标 2030 年前发电。
4. 关键配套
焊接材料:
哈焊华通:为核聚变装置提供高质量焊接材料,应用于华龙一号、EAST 装置。
诊断设备:
必创科技:光谱仪、分幅相机等产品用于高温等离子体诊断。
来源:全产业链研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