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著名的大修行者,留下的箴言背后又蕴含着怎样超凡的智慧?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20:58 2

摘要: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密勒日巴尊者传》、《密勒日巴道歌集》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密勒日巴尊者传》、《密勒日巴道歌集》

密勒日巴尊者,藏地著名的大修行者,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为母报仇而学习黑法的凡夫,到后来遇到大师玛尔巴而走上修行道路,经历了无数磨难,最终证得大手印果位,成为藏传佛教的一代宗师。

他的修行智慧不仅影响了当时的藏地民众,更是流传千年至今依然启迪着后世学人。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段箴言能让无数人恍然大悟?

这六句箴言背后又蕴含着怎样超凡的智慧?

在雪域高原的山林之间,一个身着破旧白棉布衣的瘦削僧人正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禅修。这位僧人就是密勒日巴尊者,当时他已经在深山中精进修行多年,身体虽然消瘦,但是面容祥和,散发着慈悲和智慧的光芒。

这一天,有一群商人路过此地,看到密勒日巴居住的山洞,好奇心驱使他们前来拜访这位闻名的修行者。

商队领头的是个中年商人,名叫丹巴,他向密勒日巴恭敬地行礼后说道:“尊者,我们听闻您的大名已久,但看到您住在这样简陋的山洞里,身着如此破旧的衣服,不禁心生疑惑,您这样的大修行者为何不去寺院安享供养,反而选择这种苦行生活?”

密勒日巴微微一笑,眼中流露出超然的神情:“山洞虽小,却能遮风避雨;衣服虽破,只要能御寒就足够了。多余的财物如同多余的烦恼,只会增添负担罢了。”

丹巴听后依然不解:“但尊者,您这辈子如此辛苦修行,难道就不追求一些世间的享受吗?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吗?”

密勒日巴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邀请商人们坐下来歇息。他看了看蓝天白云,又望了望远处的雪山,缓缓开口道:“让我给你讲讲我的故事吧,或许你就能明白我为何选择这样的生活。”

接着,密勒日巴向众人讲述了他的过往。他曾经因为家族被欺负,心怀怨恨学习黑法,用冰雹摧毁了整个村庄的庄稼,用法术使房屋倒塌压死了三十五人。后来因为害怕业报,他去寻找能够消除罪业的法门,遇到了大师玛尔巴。

“玛尔巴上师对我极为严厉,”密勒日巴回忆道,“他让我建造了四座高塔,又让我拆掉重建,如此反复多次。我的双手流血,背上长满了水泡,但上师依然不为所动。”

丹巴听到这里,忍不住问道:“这样的折磨,您为何还能坚持不放弃?”

密勒日巴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因为我知道,只有承受这些痛苦,才能消除我过去所造的恶业。我心中的忏悔和对解脱的渴望,让我能够忍受一切苦难。”

他接着讲述了自己如何最终获得上师传授真法,之后在山洞中闭关修行的经历。他曾经只吃荨麻充饥,身体变得如同枯骨,皮肤呈现出青绿色,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法喜。

“有一次,我的妹妹佩塔看到我的样子,痛哭不已,”密勒日巴说,“她不理解为何我要这样折磨自己。许多人像你们一样,认为我是在自讨苦吃。但对我来说,这些外在的苦行比起内心的平静与快乐,不值一提。”

丹巴和商人们听得入神,一位年轻的商人突然问道:“尊者,您修行这么多年,一定有很多心得。能否告诉我们,如何在俗世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安宁?”

密勒日巴点了点头,他的声音虽然轻柔,却充满了穿透力:“我有六句箴言,是我多年修行的精髓,也是我度化众生时常说的话,你们且听好了。”

商人们都屏息静气,等待着这位大修行者的教诲。

密勒日巴缓缓道来:“第一,万法皆空,心是根本;第二,执着乃是轮回根源;第三,放下得失,随缘自在;第四,身口意净,无漏方成;第五,当下即是,莫寻他处;第六,师徒如一,传承不断。”

说完这六句箴言,密勒日巴闭上双眼,安住在禅定之中。

商人们面面相觑,虽然听懂了字面意思,但似乎没能完全领会其中深意。丹巴恭敬地问道:“尊者,这六句话听起来简单,但我们却难以参透其中奥义。能否请尊者为我们进一步解释这六句箴言的含义?”

密勒日巴睁开眼睛,看着眼前这群渴求智慧的商人,心中升起了无限慈悲。这六句箴言是他毕生修行的精华所在,每一句都包含着深厚的修行体悟,若能真正领会,确实能让人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这六句箴言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整个修行的次第和核心。”密勒日巴慈祥地说,“让我为你们一一道来。”

“第一句’万法皆空,心是根本’,讲的是世间万物都如同幻梦泡影,唯有自心才是一切现象的根源。

你们看到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甚至你们自己的身体,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终归幻灭。

但创造这一切的心,却是永恒不变的。

佛陀曾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这个道理。”

“世尊在《金刚经》中也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正因为了解了这一点,我才不执着于外在的物质条件。我的衣服破旧,居所简陋,但我的心却无比富足和安宁。”

丹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终于明白为何密勒日巴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仍保持内心的喜乐。

“第二句’执着乃是轮回根源’,是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对’我’和’我所’的执着,才让我们在六道中不断轮回。

我们执着于自己的身体、财产、地位、名誉,甚至执着于自己的见解和知见,这些执着如同锁链一般,将我们牢牢束缚在苦海中无法出离。”

“我曾经也执着于家族的仇恨,那时的我内心充满痛苦,即使用黑法报了仇,也没有得到丝毫的安宁。只有当我放下这些执着,才真正体会到解脱的喜悦。”

那位年轻的商人问道:“尊者,我们生活在世间,有家庭、事业,如何才能做到不执着呢?”

密勒日巴微笑道:“这就是第三句箴言的意义—‘放下得失,随缘自在’。

放下并不意味着你们要像我一样隐居山林,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成功而狂喜,也不为失败而沮丧。

你们可以努力工作,照顾家人,但不要被这些事情所奴役。

心若能随缘自在,则处处是道场。”

“我记得有位弟子曾问我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告诉他:’心若平静如秋水,则顺境逆境皆为修行资粮。’当你们在商旅途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把它视为磨练心性的机会,而不是灾难,这就是随缘自在的实践。”

丹巴深受启发:“那第四句’身口意净,无漏方成’又是什么意思呢?”

密勒日巴解释道:“这是讲修行的方法和标准。

身口意是我们的三业,要使三业清净无染才能成就无漏功德。

身体的行为要合乎戒律,言语要真实、和善、有益,心意要清净无染。

只有三业清净,才能断除烦恼漏,成就解脱道。”

“我在山洞中精进修行时,每天都严格律己,使自己的身语意三业都与法相应。

我的身体虽然瘦弱,但行为持戒清净;我的言语虽然不多,但字字真实有益;我的心意虽然简单,但却清净无染。

这样的修行,才能逐渐消除业障,增长功德。”

密勒日巴继续道:“第五句’当下即是,莫寻他处’,是告诉我们解脱不在遥远的未来或外在的环境,而在当下此刻的心念中。很多人求法求道,总是向外寻找,希望找到一个神奇的法门或圣地,却忽略了自己本具的佛性。”

“就像莲花生大士所说’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你们不必到处寻找,只要返照自心,安住当下,就能体验到那份宁静与清明。无论你们在做什么事情,都要全心投入,保持觉知,这就是最好的修行。”

丹巴恍然大悟:“原来解脱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不是远在天边。”

“没错,”密勒日巴点头道,“最后一句’师徒如一,传承不断’,是强调修行过程中师父的重要性和传承的价值。在修行道路上,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我的上师玛尔巴的慈悲教导。”

“师徒关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与心的印证。当弟子的心与上师的心如一时,佛法的智慧和加持才能真正传递。而这种心心相印的传承,正是佛法能够历经千年而不断的根本所在。”

说到这里,密勒日巴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的上师玛尔巴:“我的上师曾经对我说:’日巴,你未来会成为照亮藏地的明灯。

’当时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意义,现在我知道,他是希望我将这些修行的智慧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从中受益。”

商人们听完密勒日巴的解释,如饮甘露,心中的迷惑一扫而空。丹巴激动地说:“尊者,您的六句箴言真是字字珠玑,让我们恍然大悟,心中豁然开朗。我们虽然是商人,但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教诲。”

密勒日巴微微一笑:“修行并非高不可攀,关键在于你们能否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道理。只要心中时刻铭记这六句箴言,无论身处何地,做什么事情,都能保持内心的安宁与喜乐。”

就这样,这群商人在密勒日巴的教导下开启了智慧之眼,当他们离开山洞继续他们的旅程时,心中已经种下了解脱的种子。

多年后,这些商人中有几位甚至放下了世间的事业,追随密勒日巴修行,最终也成为了藏地著名的修行者。

而密勒日巴的这六句箴言也随着商旅的脚步,传遍了整个藏地,甚至流传至今,成为无数修行者的心灯和指引。

正如密勒日巴所言:“若能明心见性,当下即是菩提;若能放下执着,处处皆是净土。”‌‌​​‌​‌​​‌‌‌‌​‌​​‌​​​​‌​​‌‌​​​‌​​‌‌​‌​‌‌​​‌‌‌​‌‌​​‌​​​‌‌​​​‌‌‌‌‌​​​‌‌‌‌‌​​​‌‌‌

来源:净土莲花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