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总统体检几乎是“国家行动”。2023年2月,拜登的体检报告公开,医生称其健康状况“良好”,并未发现重大异常。但一年后,他被诊断为前列腺癌。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体检失误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美国总统连感冒都能上新闻,体检报告更是“全球直播”。可当拜登的前列腺癌被公开时,许多人不禁惊讶:年年体检,怎么还是漏了?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藏着大多数人对体检、对癌症、对健康的误解。今天,借着这位世界“最被关注的人”的健康事件,一起揭开其中的医学真相。
每年总统体检几乎是“国家行动”。2023年2月,拜登的体检报告公开,医生称其健康状况“良好”,并未发现重大异常。但一年后,他被诊断为前列腺癌。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体检失误了?
并不是所有癌症在早期都能通过常规体检发现。前列腺癌就是其中的“狡猾分子”。它初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甚至连体检指标都正常,就像一个披着羊皮的狼。
前列腺癌的筛查,主要依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和直肠指检。但这两项检查在国内外都存在争议。因为PSA升高并不总是癌症,正常也不代表安全,它更像是一盏黄色的警示灯,而不是红色的报警器。
根据《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4年第3期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国60岁以上男性中,超过65%的人从未进行过前列腺筛查。即使在美国,很多60岁以上男性也因为检查的副作用或误诊风险,被建议“观察等待”,而不是轻易介入。
这就像一个躲在角落里的小偷,除非主动去找,否则他可以躲很久。前列腺癌就是这样——不查,它不吭声;查了,也未必现形。
很多人把体检当成一种“仪式感”,甚至是“任务”。单位组织查一次,走马观花地过一遍流程,出了报告就扔在抽屉里。
就像一位50多岁的老工程师,年年体检报告里PSA略高一点,但他总觉得“没啥事”,直到有一天起了夜多、腰疼才去医院,检查结果是中晚期前列腺癌。
健康体检不是“防弹衣”,而是“预警器”。它能帮我们提前发现问题,但前提是——得查对地方、查在点上、查得有针对性。
前列腺癌的筛查并不是每年都做,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国家卫健委在2022年发布的《癌症早筛早诊早治行动方案》中指出,针对高风险人群应制定个体化筛查计划。60岁以上男性、家族有前列腺癌史、起夜频繁者,才是优先筛查对象。
也就是说,体检不是“流水线”,而是“定制化”。而拜登的情况,很可能是早期癌细胞还未发展到可被检测的程度,或是发展速度非常缓慢,尚未表现出“异常值”。
很多人听到“癌”字就脸色一变,仿佛它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大多数癌症都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尤其是前列腺癌,它更像是“慢性病中的特务”。
数据显示,中国男性前列腺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在67岁左右。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3年发布的数据,前列腺癌在中国男性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六,但在大城市,发病率已进入前五。
这背后的原因,和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长期高脂肪饮食、久坐、肥胖、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这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习惯,其实正是癌细胞最喜欢的生存环境。
就像种一棵树,种子早就埋下,只是一直没人浇水、没人管,直到某天,“树”突然冒出了地面。癌症,是人一生生活方式的“成绩单”。
体检查不出癌症,并不意味着体检没用。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健康,不是靠一次体检维持的,而是靠每日的管理守住的。
健康管理,是一种“主动式”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等生病再补救”。以下几个建议,尤其适合中国中老年男性朋友:
要规律运动。研究显示,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太极,对于降低前列腺癌的风险非常有效。
重视饮食结构。少吃红肉,多吃蔬果、豆制品、深海鱼类,有助于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不给癌细胞留下“口粮”。
学会睡好觉。睡眠不好会影响体内激素代谢,增加前列腺增生和癌变的风险。别小看这“晚上的事”,它常常决定“白天的命”。
保持心理健康。长年累月的压抑、焦虑、愤怒等情绪,会通过内分泌途径影响全身免疫系统,给癌症“开绿灯”。
拜登的病情告诉我们一个现实:哪怕是总统,也无法完全靠体检避免疾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健康无能为力。
公众对体检和癌症的误解,需要通过科学普及来纠正。医生不是“开药的”,更是“点灯人”,点亮的是大众对生命的认知。
很多基层医院都在推广家庭医生制度,鼓励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评估风险。这种“向前一步”的服务理念,正是现代健康管理的方向。
就像一句老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与其生病后四处奔波,不如平时多花点心思调养、预防。别等到身体亮红灯,才想起要健康。
拜登的前列腺癌,不是体检不力,而是疾病本身的隐匿。公众不应因此对体检失望,而应更加重视科学筛查和健康管理。
健康,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它需要每一个人,从今天开始,做出一点点改变——多走一步路,多吃一口青菜,少熬一个夜,少一分焦虑。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构成了未来几十年的健康时光。
愿每一个人,不再被疾病偷袭,而是从容不迫地,活得健康,活得有尊严,活得有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3版)[R].北京:国家癌症中心,2023.
[2]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编写委员会.前列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3]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中国男性前列腺健康筛查现状与建议[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4,45(3):161-165.
来源:健康之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