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季授业陈秀冰,徒孙隔代叩礼展非遗代际传承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4 09:20 2

摘要:2025年5月20日,在“520”这个充满爱意的日子里,佛山石湾南风古灶“希乐曼艺术中心”中式馆内古乐悠扬、礼韵流转。广东大妗姐婚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此隆重举办“粤韵婚俗承八载,妗姐匠心谱新章”八周年盛典暨陈秀冰拜师仪式。

粤韵悠扬传薪火非遗传承谱新章

——广东大妗姐八周年盛典暨陈秀冰拜师仪式在佛山圆满礼成

2025年5月20日,在“520”这个充满爱意的日子里,佛山石湾南风古灶“希乐曼艺术中心”中式馆内古乐悠扬、礼韵流转。广东大妗姐婚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此隆重举办“粤韵婚俗承八载,妗姐匠心谱新章”八周年盛典暨陈秀冰拜师仪式。

这场融合传统婚俗礼仪与现代文化传承的盛宴,吸引了非遗领域专家、行业代表及众多嘉宾共襄盛举,共同见证岭南婚俗文化在师徒传承中的焕新与延续。

古礼复原:千年婚俗仪式的当代演绎

当晚19时,盛典在庄重的古乐《云门》中拉开帷幕。作为周代六舞之一,《云门》象征天地交泰,与整场仪式“师道传承文脉永续”的主题深度契合。礼生手托60厘米×80厘米的伏羲女娲合影像居中而行,两名女礼生分别持30厘米×30厘米的河图、洛书卷轴尾随其后,寓意“伏羲定婚规、女娲立姻礼”的文化本源。当圣像与卷轴在香案妥当安置,赞礼以“河图左映昭日月,洛书右照贯乾坤”的祝词,正式开启陈秀冰拜师刘秉季的庄重仪轨。




陈秀冰的拜师仪式严格遵循周制古礼,每一环节皆蕴含深厚文化意涵。引师贾文峪以“岭南翘楚,大妗仪光”之词盛赞其求学诚意与非遗传承贡献;保师刘长利宣读担保词,以“契若金石,信诺同襄”承诺守护师徒信约;代师蔡晓轩逐一核验束脩六礼——芹菜象征勤学、莲子寓意苦心、红豆代表鸿运等,每件信物皆承载着师门对传承人的殷切期许。

最具仪式感的呈拜师帖环节,陈秀冰以《仪礼・士昏礼》为依,行“再拜稽首”之礼,跪呈红底洒金宣纸书写的拜师帖,誓言“承古存本,融今顺通”。

刘秉季回赠《回徒帖》后,以“中国婚俗”钤印信物授徒,标志着师徒关系正式确立。

隔代传承:非遗文脉的代际接力

拜师仪式甫一礼成,徒孙叩拜师公的“隔代尊崇”之礼接踵而至。四十五名徒孙肃立台下,以“三献茶”仪式敬天、礼地、尊师。首献茶俯身60度行天揖礼,男性徒孙左手在外、女性右手在外,暗合阴阳之道;再献茶倾茶于地,以“地德丰融”感念水土滋养;终献茶由师公刘秉季接过饮尽,象征师道传承的完成。徒孙代表随后献上简装六礼礼盒与徒孙名录,刘秉季则以红绸覆面的《中国婚俗文化通览》回赠,寄语“精研礼典,续写新篇”。

作为非遗传承人,陈秀冰当场训徒:“礼俗乃华夏精髓,若违典章,天地共鉴!”掷地有声的话语,彰显非遗传承的使命感与庄严感。

文化破圈:学术与业界的深度联姻

本次盛典不仅是传统礼仪的展示,更是非遗传承模式的创新探索。中国婚礼研究院院长蔡晓轩在致辞中指出:“从伏羲制婚规到今日师徒授受,岭南婚俗的传承始终与时代同频。” 刘秉季作为中国婚俗文化研究的资深学者和推动者,他的学术积淀与陈秀冰团队“沉浸式婚俗体验馆”“非遗婚仪研学课程”等创新实践形成互补,标志着学界与业界的深度联袂。这种“理论+实践”的传承模式,为岭南婚俗从区域性非遗向全国性文化IP的升级提供了新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仪式中的“五行站位”设计别具匠心:引师(木)、保师(火)、师父(土)、弟子(金)、代师(水)的方位排列,暗合“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相生哲学,既体现传统礼学的秩序之美,又寓意非遗传承的生生不息。

礼成抒怀:非遗传承人的时代担当

盛典尾声,全体嘉宾与师徒三代共同喊出“大妗姐艺传四方,婚俗文化贯古今”的口号,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据了解,广东大妗姐婚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自成立八年来,已整理复原32项岭南婚俗礼仪,培养专业婚俗传承人百余名,并成功将“三书六礼”等传统仪轨转化为现代婚庆产品。此次拜师仪式,既是对过往传承工作的总结,更是对“古礼今用”理念的再出发。

该活动由荣轩、小祺主持,荣轩全程以普通话主持,声音浑厚庄重,擅长把控仪式节奏。其主持风格兼具传统礼仪的肃穆感与现代传播的亲和力,在“司礼宣典”“师徒合影”等环节中,以清晰的语言引导流程推进,确保古今礼仪的衔接自然流畅。

小祺全程使用粤语(广府话)主持,语调温婉典雅,深谙岭南文化特质。在“恭迎圣像”“徒孙献茶”等环节中,以细腻的表达诠释礼仪背后的文化内涵,尤其在唱诵《师门颂》等韵文时,通过粤语特有的音韵美感,增强了仪式的文化沉浸感。

来源:小龙说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