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赞了!福州这名“经纪人”,好手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5 15:18 2

摘要:2000年,张庆明跟随父亲张天水学习竹编与藤编技艺,彼时的山葡萄藤编技艺仍停留在农具、筐篮等传统器物。“闭门造车只会让非遗产品成为博物馆里的标本。”张庆明表示。

“蛮藤编箧自番禺

锦袋罗囊尽不如”

古时候诗人笔下的藤编器物

如今在永泰匠人张庆明的

手中焕发新生

作为山葡萄藤编织制作技艺传承人

张庆明今年入选

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传承人

近日,记者专访张庆明

听他讲述传统技艺

如何从深山走向国际舞台

张庆明

1

2000年,张庆明跟随父亲张天水学习竹编与藤编技艺,彼时的山葡萄藤编技艺仍停留在农具、筐篮等传统器物。“闭门造车只会让非遗产品成为博物馆里的标本。”张庆明表示。

2006年,张庆明创办工厂

将山葡萄藤编织技艺

融入进现代箱包的设计中

与百姓日常生活接轨

开启山葡萄藤技艺的“破圈”之路

在张庆明的工作室里

记者见到了一件件

制作精良的藤编包

它们正通过直播间销往全国各地

藤编工艺看似简单

制作过程却极其繁琐

张庆明说

制作一个藤编包

总共要经过大大小小18道工序

整个过程耗时至少半个月

藤编包取材于野山葡萄的藤条、藤芯,这些原材料经过选藤、脱脂、剥皮、过剑门、过宽刀等一系列工序处理后,才能送到编工师傅手中。

在编制时,工匠们以藤枝、藤芯为骨架,运用十字编、六角细编、立体花编等编织工艺,随着巧手上下翻飞,藤条丝丝环扣、纵横交错,最后再进行火烧毛刺、抛光等工序,一个精美的藤编包就诞生了。

2

作为山葡萄藤编织技艺的传承人

张庆明更愿称自己为

这项技艺的“经纪人”

他认为非遗技艺传承

核心在于“活态化”

即通过融入现代生活场景

实现技艺的可持续发展

张庆明深有感触地说:“我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赋予老手艺新的生命,让非遗物品从展览馆展品变为百姓日常生活用品,这才是真正的活态传承。”

近20年来

张庆明带领团队不断创新

设计研发了100余种

藤编编法和款式

并获得了100多项专利

他们将藤编技艺巧妙地融入

现代箱包、灯饰、家居等领域

让山葡萄藤编产品

焕发出新的生机

“我们已经将山葡萄藤编产品成功打入了日本、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市场,尤其是藤编包深受国外顾客的喜爱。” 张庆明自豪地表示。

今年,张庆明正计划在永泰县城峰镇坑里工业园增设工厂,扩大藤编产品生产规模,新工厂占地9000多平方米。

如今

在张庆明及其团队的推动下

山葡萄藤的编织工艺

逐步从单一变得丰富

从粗糙转为精致

以“非遗+时尚”的发展路线

打造高档藤编工艺品

远销海内外

记者 全怡月 文/摄

新媒体编辑 兰超

监制 管慧 危砖黄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案件第一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