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长江与清江交汇的宜昌城,刘家燕的名字如同江畔的明珠,在京剧票友圈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这位建行工会干部以青衣之姿,在传统戏曲的天地里走出了一条融合现代审美与古典韵味的艺术通途。在京剧名家蔡英莲、朱晋铃等教授辅导下,她的艺术人生,恰似一折精心编排的折子戏,既有张
刘家燕(贵妃醉酒)
刘家燕:在方寸戏台间绽放生命华彩(杨涌泉文)
在长江与清江交汇的宜昌城,刘家燕的名字如同江畔的明珠,在京剧票友圈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这位建行工会干部以青衣之姿,在传统戏曲的天地里走出了一条融合现代审美与古典韵味的艺术通途。在京剧名家蔡英莲、朱晋铃等教授辅导下,她的艺术人生,恰似一折精心编排的折子戏,既有张派艺术的典雅婉转,又饱含当代票友的文化自觉。
杨涌泉指挥与刘家燕在央视现场
一、梨园新韵:张派艺术的当代学习者
张君秋大师开创的"张派"艺术,以其刚柔并济、声情并茂的特点独树一帜。刘家燕深谙张派精髓,在《状元媒》"自那日"的演绎中,将青衣的端庄与少女的娇羞拿捏得恰到好处。她的嗓音如三峡清泉般澄澈,高音处似巫山云霞直上九霄,低回时若西陵峡水婉转千折。与三峡交响乐团的合作更显其艺术胆识,在《海港》"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演唱中,在指挥杨涌泉老师的指导下,传统皮黄与西洋交响的碰撞,激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火花。
二、跨界探索:票友艺术的破界重生
从清唱到彩唱,从折子戏到全本戏,刘家燕的进阶之路印证着当代票友的审美跃升。在《诗文会》的排演中,面对"听兄言西皮南梆子"的复杂板式与密集对白,她以金融工作者特有的严谨态度解构艺术程式。胡昌宜导演的舞台调度、韩嘉瑛老师的声腔指导、刘永湜老师的表演规范,远在深圳的指导老师朱晋铃吉师连夜与她观看视频,细心指导。这些专业养分在她身上转化为独特的艺术表达。当水袖扬起的不只是传统程式,更是现代人对古典美学的深度理解。
(左)程派吕慧萍(右) 张派刘家燕
三、德艺双馨:传统文脉的当代承续
舞台上的璀璨星光,源自舞台下的德行积淀。作为家庭顶梁柱,她在侍奉母亲与抚育女儿间找到平衡;作为票界翘楚,她以"传帮带"延续梨园古道热肠。这种"戏品即人品"的修为,让她的艺术始终葆有温暖的人文底色。在央视"一鸣惊人"的舞台上,观众不仅看到了精湛的技艺,更感受到传统文化浸润出的生命气象。
(中)刘家燕与宜昌建行票友的《贵妃醉酒》
在数字浪潮席卷的今天,刘家燕的艺术实践昭示着传统戏曲的另一种可能。她不是专业院团的在编演员,却以票友身份架起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的桥梁。这种来自民间的文化自觉,恰似三峡大坝蓄积的滔滔江水,终将汇聚成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磅礴力量。当更多如刘家燕般的文化使者登上舞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京剧艺术的生生不息,更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基因的深情凝视与创新传承。
《诗文会》刘家燕与刘永湜(右)
来源:华夏万卷硬笔书法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