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涨44%重回第一,华为稳增36%排第三,苹果涨幅仅5%倒数第一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5 18:11 2

摘要:根据市调机构Canalys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同比增长13%,出货量达到4660万台。在这一轮增长中,各大厂商的表现差异显著,其中小米以44%的同比增长率重回全球出货量榜首,而苹果则以5%的增幅垫底,成为前五品牌中增速最慢的

根据市调机构Canalys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同比增长13%,出货量达到4660万台。在这一轮增长中,各大厂商的表现差异显著,其中小米以44%的同比增长率重回全球出货量榜首,而苹果则以5%的增幅垫底,成为前五品牌中增速最慢的一家。

小米以870万台的出货量重返全球第一,同比增长高达44%,市场份额高达19%

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其多系列产品策略和精准的市场定位。尤其是红米手环5的热销,成为推动小米整体销量回升的关键力量。

图源:小米商城

作为小米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米手环系列和红米Watch系列已经形成了覆盖从入门级到中高端市场的完整产品线。通过将原本高端手表的功能下放到更亲民的价格段,小米成功吸引了大量价格敏感型用户。例如红米手环5不仅具备心率监测、睡眠追踪等基础健康功能,还新增了多种运动模式和个性化表盘,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此外,小米在线下渠道的持续扩张也为销售提供了有力支撑,小米之家门店数量稳步增长,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线下体验与购买转化率大幅提升。同时“小米汽车SU7”的推出也实现了跨品类联动,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用户基础。

可以说,小米正在构建一个以智能硬件为核心的生态闭环,而可穿戴设备正是这个生态中最活跃的一环。

华为以710万台的出货量位居第三,同比增长36%,市场份额15%。

尽管增速不及小米,但考虑到基数较大,这样的表现仍属稳健。华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GT系列和Fit系列的持续稳定输出,以及华为健康App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

在软件层面,华为近年来不断强化健康算法能力,通过建立专业实验室提升数据准确性,在不依赖传感器硬件突破的前提下,逐步逼近甚至超越部分国际品牌。与此同时,鸿蒙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得华为可穿戴设备与手机、平板等终端之间的协同更加流畅,形成强大的生态粘性。

图源:华为官网

更重要的是,华为的品牌价值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都具有独特的“情绪溢价”。在国产替代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为技术自主可控、信息安全有保障的产品买单。而随着华为线下门店的持续扩展,尤其是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加速,其全球影响力正不断扩大。

尽管Apple Watch以760万台的出货量、16%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但5%的同比增长率在头部品牌中排名垫底。

表面来看,这与其“挤牙膏”式的更新节奏密切相关;而深层次原因,则反映出整个智能可穿戴行业在核心传感器技术上的停滞。

自Apple Watch Series 6引入血氧检测以来,后续型号在健康功能方面几乎无实质性突破。即便是在Series 9上引入S9芯片,也只是在性能层面的小幅提升,并未带来用户真正期待的新功能,如血糖趋势分析或无创血压监测等。

图源:苹果官网

与此同时,国产厂商如华为、OPPO、小米等,正在通过强化软件算法和本地化服务,弥补硬件层面的差距,甚至开始侵蚀Apple Watch的高端市场份额。尤其在亚洲市场,国产手表凭借更高的性价比和更贴合本地需求的功能设计,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苹果并非没有潜力,但若不能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仅靠品牌光环和生态系统优势,恐怕难以长期维持领先地位。

除了上述三大品牌外,三星和佳明的表现也值得关注。三星凭借“双轨制”战略,一方面通过大众化产品抢占新兴市场,另一方面继续巩固其在欧美高端市场的地位,出货量同比增长74%至490万台。佳明虽然体量较小,但凭借户外运动领域的专业定位,保持了10%的增长,稳居第五。

图源:Canalys

总体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小米凭借高性价比和多元产品线快速崛起,华为依靠生态整合和品牌信任稳步前行,而苹果则因创新乏力陷入增长瓶颈。

未来,谁能率先在健康监测、AI算法、跨设备协同等领域取得突破,谁就将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可以预见,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竞争将愈发激烈。而在这场角逐中,唯有不断创新、贴近用户、构建生态的企业,才能真正笑到最后。

来源:爆侃数码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