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7日,主题为“教育的民间智慧与探索”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十一届年会在京举行,国内著名的教育学者、经济学者及来自国内创新学校、学习中心和乡村学校的创办人,一起分享了他们的前沿思考和实践探索。
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康丽)12月7日,主题为“教育的民间智慧与探索”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十一届年会在京举行,国内著名的教育学者、经济学者及来自国内创新学校、学习中心和乡村学校的创办人,一起分享了他们的前沿思考和实践探索。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教育也面临着一场大变局。这种变化要求我们探讨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项贤明表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不同的个性和发展道路。教育应该是多样化的,才能培养出各种优秀的、多样化的人才。
如何办好乡村学校,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对此,贵州田字格实验小学总校长肖诗坚认为,大家都觉得乡村教育要向城市靠齐,但城市有城市的道路要走,乡村有乡村的路要走,乡村教育要从自然环境、乡土文化、人的自身发展上找到一条路。
据介绍,田字格实验小学秉持“走出大山能生存,留在大山能生活,面向未来能生长”的理念,以基础课、日修课、轴心课(特色课程)、共同生活课、自主学习课等五大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健全人格、独立思想和未来视野。学校没有班长,通过集体表决处理事务,用了两年时间讨论出22条校园公约让学生共同遵守。
同样是村小,甘肃省静宁县大寨小学被誉为“苹果园里的村小”。大寨小学校长王富贵表示,学校以苹果为核心,结合自然生态教育,让孩子们在苹果园里进行各种活动,如研究花与果的关系、套袋、采摘和直播带货等,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农耕文化,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而在浙江省缙云县笕川小学,校长马鑫飞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动物、鲜花和自然元素的学习环境。学校通过农耕园、24节气种植活动、直播售卖等实践项目,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验自然、历史、人文和社会资源。学校还充分利用身边的彩燕、麻鸭、香菇等资源,将其融入到项目化学习和大单元主题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乡村教育具有复杂性,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探索,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尝试来找到适合不同乡村教育需求的解决方案。”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文东茅表示。
活动上,北京日日新学堂、杭州云谷学校、北京蒲公英中学、北京东方红学校也分别分享自己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探索实践。
北京日日新学堂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自然校园,努力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通过游戏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在日日新的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学生的看法、思考比结论重要百倍。”日日新学堂校长王晓峰表示。
杭州云谷学校注重深度学习和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并进行探究和思考。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驱动能力,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共同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
位于北京南五环边的蒲公英中学,是北京市第一所经政府批准、专门为流动儿童创办的中学。虽然这里的学生家庭普遍收入偏低,父母受教育程度有限,但学校努力通过生活教育、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鼓励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北京东方红学校提出了“一人一方案、一人一特长”的教育模式,用“一人一方案”促进学生发展,用“一人一特长”唤醒学生潜能,让孩子精彩绽放。
与会嘉宾分享了他们各自的实践探索和前沿思考。其中有注重制度创新的创新学校,也有致力于破解乡村教育问题的乡村学校,还有打破传统学校固有结构的学习中心。大家用创新的教育实践模式,展现了当下中国民间探索教育多样化的样本。
作者:康丽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