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暴跌1.14万吨,粽子卖不动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5 19:10 3

摘要:事情发生在五月初,一位IP显示为江苏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称,在给孩子喂食蜜枣粽时,竟然在里面发现了一个创可贴,创可贴上面还疑似带着血。

原创 内参君 餐企老板内参 2025年05月25日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距离端午节不到一周了,粽子市场正逐步进入销售高峰。

只是未曾想,销售旺季到来之际,一个疑似“带血的粽子”,给端午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事情发生在五月初,一位IP显示为江苏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称,在给孩子喂食蜜枣粽时,竟然在里面发现了一个创可贴,创可贴上面还疑似带着血。

更重要的是,这款问题粽子来自知名休闲零食连锁品牌——来伊份,其背后的生产商则是中国最大的粽子企业——五芳斋。

事件迅速在社交平台上发酵传播,公众质疑的声音不断攀升。

面对汹涌舆情,来伊份(603777.SH)在5月12日凌晨发布情况说明,已第一时间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并承诺:若消费者因食用含异物的蜜枣粽而出现身体不适,公司将承担由此产生的所有检查和治疗费用。

此外,来伊份还对涉事批次(2025年4月2日生产)的蜜枣粽进行了全面下架处理,并提醒消费者可以选择就近门店退换货,并能得到相同金额的额外补偿。

与此同时,作为供应方的五芳斋(603237.SH)也通过官网发布声明。声明中称,公司已关注到合作品牌蜜枣粽产品引发的网络舆情,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与来伊份协同展开全面调查,同时主动配合相关监管部门开展现场检查。

在进一步的说明中,五芳斋还从流程管理角度进行了详细解释。按照内部规定,手部受伤员工不得参与裹粽等食品直接接触环节。其他非直接接触食品的车间员工,如需使用创可贴,会由专人发放和回收含金属材质的专用蓝色创可贴,同时要求佩戴专用一次性手套方可作业。

尽管两家公司迅速做出响应并启动调查机制,但公众的疑虑并未完全打消。

5月13日中午,来伊份再次发布声明,进一步回应社会关切。声明指出,涉事产品已经封存,和消费者达成和解,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有检查到相关批次有任何不合格产品。

调查仍在继续,无论结果如何,此次事件已为整个粽子行业敲响了“品控”的警钟。

本就卖不动的粽子

考验再上强度

近几年来,粽子这一传统品类的市场行情可谓是“一年不如一年”。

生意的低迷,不再只是某一品牌的偶发困境,而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普遍性难题。

以行业龙头五芳斋为例,2024年,营收为22.51亿元,同比减少14.57%;净利润为1.42亿元,同比减少14.24%。其中,粽子作为其核心产品,表现尤为疲软:粽子系列产品营收为15.79亿元,同比下滑18.64%,销量减少了1.14万吨,是其所有产品中下滑最为严重的。

回顾过去三年,五芳斋的业绩早已失去高增长的势头。2022至2024年间,除2023年稍有缓冲,其他两年营收与净利润的下滑幅度皆超过14%。

虽然五芳斋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略显回暖,但刚进入最关键的第二季度,就迎来了一场猝不及防的食品安全风波,给五芳斋本就脆弱的年度复苏计划蒙上了更多不确定性。

实际上,并非只有五芳斋在苦撑。整个粽子赛道似乎都陷入了相似的低迷状态。

根据煌上煌年报,真真老老母公司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2024年净利润亏损2900万元,亏损额度较2023年的810万元进一步加深;2024年,占三全食品总营收半壁江山的汤圆、水饺、粽子产品收入为34.74亿元,同比减少5.84%。

如果说品牌商和渠道商的痛点是财务报表上的压力,那么最直面“卖不动”现实的,以内参君观察来看,恐怕还是酒店人的怨气最深。

近年来,粽子、月饼等这种看似可有可无的应节产品,早已深嵌在高端酒店的运营系统中。朋友圈里早已被粽子海报刷屏,其背后多数是酒店员工。

“今年的目标是60盒,但目前只卖出去了8盒。”

“发完朋友圈还要挨个问客户有没有预算,要不要帮安排礼盒,感觉像微商。”

“部门群里每天都在通报进度,还得截图朋友圈发了没、客户有没有回复。端午节都快成绩效考核的决战日了。”

在社交平台上,一些五星酒店市场部员工分享了各自的节前焦虑。满天飞的文案和海报背后是:粽子这门传统生意,正在遭遇当前市场的冷眼,失去了原有的节日红利光环。

为什么大家都不爱买粽子了

2023年似乎是粽子市场的分水岭,那年端午节,仿佛按下了整个粽子行业“消费骤冷”的按钮。

节前的超市、商场、电商平台上,各类粽子礼盒堆积如山,却迟迟无人问津。距离节日只剩下几天,许多品牌仍有大批礼盒待售,眼看滞销,纷纷开启促销模式。原本定位中高端的产品,不得不打出“腰斩”“膝盖斩”级别的折扣,价格一降再降。

这一切,不再只是个别品牌的困境,而是整个市场消费心智骤变的信号。很多人从那一年才真正意识到:粽子,已经走到了下坡路上。

当时的粽子就已经为自救,纷纷创新,然而也许是审“奇”疲劳,今天已经难以引起网友们的心情波澜,大抵沦为了品牌的自嗨,未能真正打动消费者的心,转化为实际销量。

此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警惕和抵制所谓的“粽子刺客”——那些看似精美、实则性价比低下的高价礼盒。回归产品本身越来越重要,手工粽和散装粽的流行风潮也起来了,甚至比礼盒更受欢迎。

就连跨界做粽子的星巴克,也没能逃脱这股寒意。

星冰粽一度是“端午节社交货币”的一部分,但近几年,星冰粽的表现一年不如一年。网友指出,口味愈发保守、设计略显陈旧、产品线不断缩减,创新逐渐乏力。

到了2025年,粽子市场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甚至比从前更加复杂。

一方面,整个行业的竞争依旧激烈,但粽子的销售结构却天然存在“时间短、峰值高”的限制。它高度依赖端午节这几天的集中爆发期;而在其他时间几乎没有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传统粽子的配方——高油、高糖、高热量,也与当前消费者普遍追求的低脂、低糖、轻饮食趋势相悖。

不得不提的是,品牌在努力创新的同时,消费行为却悄然发生了偏移。

数据显示,虽然成品粽子销量增长乏力,但与包粽子相关的原材料却热销异常。根据蝉魔方的数据,2024年端午节期间,粽叶的销量同比增长了约178%。比起买现成的商品粽,很多消费者还是更愿意体验一下“妈妈牌”“姥姥牌”的粽子,或者自己也上手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

餐饮行业的粽子玩法

然而,对于餐饮行业而言,粽子依旧是一个拥有引流价值与情绪连接力的“优质入口”,即便整体市场遇冷,今年依然有不少品牌在这条线上打出了自己的亮点。

节令经济本就是一块值得深挖的“金矿”。而在所有传统节气和节日中,端午节堪称“神助攻”——不仅仪式感强、文化符号鲜明,而且具备较强的消费氛围和商品延展性。粽子,作为节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不仅承载着传统情感,更是品牌营销和产品引流的绝佳切口。

以西贝为例,品牌推出了“端午佳节套餐”,除此之外,颇受小朋友喜欢的奶酪粽也已经开售。自上线以来,西贝杂粮粽与其说是传统美食,更像是“新式甜品”,颇受小朋友喜爱。此外,西贝食育课堂限定端午活动,了解仲夏的节气知识,参与传统手工活动,家长和小朋友可以一起动手包粽子。粽子在这里,不再只是商品,更是家庭情感的媒介。

而在茶饮品牌中,霸王茶姬的节日玩法则更具“潮流化”和“社交属性”。霸王茶姬上海端午节出限定周边,5月28日购买指定产品送“端午毛绒粽子玩偶盲盒”,5月31日起购买指定产品送“粽夏物语·绿色编织带”。

对餐饮行业来说,未来,在消费者越发追求“生活仪式感”和“个性表达”的趋势中,餐饮品牌如何用节日食品讲好一个品牌故事、延续一份文化情绪,也将成为节令营销的下一轮价值竞争。

来源:新闻焦点海峡茗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