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日来,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的摄影记者和新华社签约摄影师等近百人,以镜头为媒,记录日照之变。
5月22日—26日
第八届中国(日照)新闻摄影周
暨“向海图强 激活蓝色引擎”
全国百家媒体聚焦日照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
新闻摄影采访活动在日照举行
连日来,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的摄影记者和新华社签约摄影师等近百人,以镜头为媒,记录日照之变。
向海图强,感知日照!他们这样说→
摄影师们快门闪烁
纷纷聚焦日照港口转型升级、
临港产业集聚、海洋生态保护、
港产城融合创新等方面的实践成果
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
胡元勇
日照正以多元路径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日照,这次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浙江日报视频影像部主任助理胡元勇说,“日照正以多元路径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在山东雷英精工汽车紧固件研发及制造基地,其“小螺丝撬动大产值”的案例让他印象深刻:“这家‘隐形冠军’企业凭借技术升级与精细化生产,年产值突破十亿元,这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缩影。”
在胡元勇看来,日照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实践同样亮眼:“日照将茶园与旅游研学深度融合,打造出集民宿体验、生态观光、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这种以文旅赋能传统农业的模式,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更带动村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陈泽冰
日照的宜居底色与发展脉动相互交织
“第一次参加新闻摄影周活动,让我收获满满。活动为我们媒体人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大家共同探讨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遇。”中国日报摄影记者陈泽冰说。
陈泽冰认为,日照这座城市,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到公共服务,都能看出这座城市的用心。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日照在港产城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企业,展现出日照强劲的经济实力。
“日照举办这样的活动,不仅促进了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也让更多人了解到这座城市的独特之处。也期待以后能有更多机会来日照,用我的相机,继续挖掘这座城市的魅力,向大家讲述日照的精彩。”陈泽冰说。
李博
期待更多的摄影人士走进日照
“日照这座城市景色优美、环境整洁、空气清新,是十分宜居的城市。”安徽日报高级记者李博表示,这是他第二次参加新闻摄影周,再次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
李博告诉记者,此次参与摄影周活动收获颇丰。在参观日照茶业科创示范园时,他了解到在“南茶北引”的背景下,日照将茶产业发展得如此精细卓越,令他深感振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让更多人知晓日照制茶业,了解日照依托茶经济,从上下游产业发力带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之前中国(日照)新闻摄影周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期待未来能继续扩大规模,吸引更多的摄影人士走进日照,感受城市发展变化,共同推动摄影文化与新闻摄影的广泛传播。”李博说。
曹博远
日照丰富的旅游资源远超预期
“这是我首次参与新闻摄影周,也是第一次踏足日照,这座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远超预期,令人惊喜。”中国应急管理报记者曹博远分享道。他特别提到,参观岚山茶园的经历令其印象深刻:“北方并非传统茶叶种植优势区域,但日照在茶叶培育领域卓有成效,丰富多样的茶叶品种让人倍感惊喜。”他还表示,未来将计划带家人再来日照深度游览。
谈及中国(日照)新闻摄影周,曹博远认为,这一活动为摄影工作者搭建了优质平台,不仅能让大家通过镜头捕捉日照的独特魅力,更能记录下城市发展的时代印记,是具有价值的行业盛会。他衷心希望新闻摄影周能够持续举办,吸引更多人通过镜头认识日照、爱上日照,见证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
史晟全
日照极具发展潜力
“日照这座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深刻,清新的空气和湛蓝的天空让人心情愉悦,是一座非常宜居的城市。”初次来日照参加中国新闻摄影周的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感慨道。
史晟全认为,日照是一座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这里的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相得益彰,人民生活充满幸福感。在采风过程中,看到了日照现代化的港口,繁忙有序,展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也领略了美丽的海滨风光,阳光沙滩,宛如画卷。
“从新闻摄影讲座到实地采访,每个环节都安排得十分合理,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与学习机会,看到了各地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拓宽了视野。”史晟全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能将日照的这些美好传递给更多人。
任勇
用镜头捕捉日照多元魅力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日照,也是首次参加中国(日照)新闻摄影周活动,众多业内同行齐聚一堂,交流经验,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特别难得,让我收获颇丰。”首次参加中国(日照)新闻摄影周活动的湖北日报记者任勇说。
在任勇看来,中国(日照)新闻摄影周活动的设置多元化,日照港岚山港区、日照钢铁、南茶北引等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岚山港区,塔吊林立,一艘艘万吨货轮停泊在岸,码头上运输原木的车辆来回穿梭,繁忙景象令人震撼。在雷英精钢,一颗小小的螺栓紧固件年产值可达10亿元,还是业内的隐形冠军……
任勇说,这次活动让他认识了日照这座充满活力又兼具人文底蕴的小城,因港而兴的日照正以港强、产旺、城绿的模式,为更多依海而建、依港而生的城市提供着鲜活样板。
杨磊涛
日照处处涌动着创新与活力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中国(日照)新闻摄影周。我以前提起日照,第一反应总是那片闻名遐迩的蓝天碧海金沙滩,这次,我带着相机走进了日照的产业园区、企业一线,记录下了日照截然不同的一面。”河北工人报摄影记者杨磊涛一边说,一边将镜头对准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线上运转的设备。
在走访了日照多个产业园区和企业后,杨磊涛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脉动,从岚山港的繁忙物流到日照钢铁的智能生产线,再到精工企业的创新实践,处处涌动着创新与活力。
作为摄影记者,杨磊涛习惯用镜头观察城市。他坦言,这次行程让他重新认识了日照,“这里不再只是旅游画册里的‘海滨度假胜地’,还是一座涌动着创新与活力的发展之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能让更多人看到日照的变化。”
陈晨
这座城市跳动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脉搏
“日照这座城市街道干净,海水清澈,生活节奏舒缓,是一座兼具整洁与舒适感的宜居城市。”中国旅游报摄影记者陈晨表示,他三次来日照参加新闻摄影周,最喜欢的就是这座城市的自然基底。
“这座城市跳动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脉搏。海边嬉戏的孩童、茶园里的采茶女工、踏波而行赶海的渔民,日照的这一切,生动展现了人与自然相结合的大美,这就是最具感染力的拍摄题材。”陈晨一边说,一边不断地摁下相机快门。
对于新闻摄影周未来的发展道路,陈晨建议,可以在场景设置上更加多元化,并在每个采访地点预留更充足的创作时间,让摄影师有机会挖掘更独特的视角,展现日照这座城市的魅力。
栗世民
日照正在依托港口不断“强链”
“这次摄影周让我看到了,日照的钢铁产业的‘强链’‘补链’布局。”首次来日照的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栗世民表示。
面朝深蓝港湾,日照沿海岸线布局的钢铁产业链“硬核”力量让他记忆深刻:“日照依托优质港口的物流优势,构建起了‘原料进口、冶炼加工、精深化工’的完整闭环,很让人震撼。在强链战略推动下,日照港产城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日照以港口物流打通产业脉络,用营商环境润滑链条运转,这让他印象深刻。“从‘隐形冠军’的中间产业、到精细加工的末端产业在日照投产、集聚,不断强化、完善产业链,也从侧面展示出日照优质营商环境涵养的城市魅力。”栗世民说。
王铮
用镜头展现这座多元融合发展的城市
“日照这座城市打破了我对滨海旅游城市的单一印象,呈现着农业、工业、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立体图景。”河南日报记者王铮首次参加中国(日照)新闻摄影周活动,在岚山茶园参观时,“南茶北引”的事迹让其感慨颇多,看到漫山茶园间点缀着雅致民宿,这种“绿叶子变金叶子”的实践也让他感到惊喜。
“站在企业生产高炉前,车间内轰鸣声与室外碧海蓝天带给我强烈的感官冲击,也让我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产业厚度。”王铮说,这里不仅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较高,临港产业也发展得有声有色,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
从涛声阵阵的黄金海岸到智慧工厂,从茶香氤氲的生态茶园到货轮穿梭的港口,王铮用镜头捕捉这座城市的独特之处,希望通过影像来解读城市的发展密码。
这次摄影周活动充实又暖心
“参加这次摄影周活动,最大的感受是充实又暖心。”中国冶金报摄影记者蓝义高谈及体验时说,主办方在行程安排与后勤保障上的细致用心让同行们赞不绝口。
“船来船往的繁忙景象里,巨型机械有序作业,这种充满张力的工业场景,直观展现了城市向海发展的强劲动能。”探访岚山港的经历让蓝义高印象深刻。茶园、三文鱼近海养殖区这些平时接触不到的领域,让他耳目一新。
作为第二次造访日照的“熟客”,蓝义高对这座城市的人文环境感触颇深:“日照市民朴实热情,为我们的采访拍摄提供了诸多便利;城市街道整洁有序,到处透着海滨城市的蓬勃朝气。”他希望用镜头聚焦日照在产业发展与民生图景中的鲜活故事,通过影像展现这座城市真实的生命力。
(以上采访排序不分先后)
快门闪烁,留住光阴的华章
镜头为桥,连接日照与世界
在一次次光影际会中
记录日照之变
遇见日照的精彩发展瞬间
来源:主流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