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阿拉善综合试验站站长李旻辉把全部的热情和智慧都挥洒在了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他不仅用他的科研成果为内蒙古的特色产业——中蒙药材产业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更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阿拉善综合试验站站长李旻辉把全部的热情和智慧都挥洒在了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他不仅用他的科研成果为内蒙古的特色产业——中蒙药材产业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更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普查中发现植物新种
从2012年开始,李旻辉就肩负起了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内蒙古地区的重任。他带领团队,历经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实地调查了103个旗县区,普查范围达118万平方公里,样地调查3612个,完成样方套数17782套,普查野生品种2511种,采集上交腊叶标本24241份,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黄花地黄、蒙古大戟两个新种。
这场普查之旅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他们不仅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还需要应对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但李旻辉和他的团队都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热情。他们的努力不仅为后续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也为揭示内蒙古中蒙药材资源的丰富性作出了重大贡献。
构建中蒙药材产业标准体系
除了资源普查,李旻辉还致力于构建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药材标准体系。李旻辉深知,标准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只有建立起科学、严谨的标准体系,才能确保中蒙药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他带领团队从中蒙药材生产的全产业链进行整体把控,上至中蒙药材种植培育,下至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对中蒙药材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进行了标准化的整合。到目前为止,他带领团队构建了高品质甘草、黄芪、防风、赤芍、桔梗、苦参、紫苏、苍术、北沙参标准体系,制定地方标准41项、团体标准13项。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提高了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药材的质量水平,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把中蒙药材种到海外去
作为内蒙古“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的负责人,李旻辉利用区位优势,积极推动内蒙古大宗药材海外种植。他牵头制定的防风中药材国际标准更是实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在该领域的重大突破,提升了中国中药材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不仅对中蒙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内蒙古的中蒙药材产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通过海外种植,优质的中蒙药材进入了国际市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智慧也随之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李旻辉的工作不仅提升了中药材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为推动全球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推动中蒙药材产业振兴
李旻辉一直致力于推动中蒙药材产业振兴工作。他作为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阿拉善综合试验站站长和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内蒙古地区鄂伦春自治旗科技特派团中药材产业组组长,积极推动通辽市奈曼旗申报的中蒙药材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入选国家第十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此外,他还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对中蒙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标准及生产规范标准进行示范推广,近3年举办培训班100余次,培训农业技术骨干300余人次,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累积建立示范区5.6万亩,推广总规模67.4万亩,项目收益达到1亿元以上。这些举措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也为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