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2日,由陕西、四川两省应急管理厅共同组织的“长征路上展新颜 川陕应急新发展”主题采访活动圆满结束。4天时间里,两省多家主流媒体循着长征地标,先后走进西安、汉中、商洛等地,用镜头与笔触记录下陕西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工作的显著成果与宝贵经验。
5月22日,由陕西、四川两省应急管理厅共同组织的“长征路上展新颜 川陕应急新发展”主题采访活动圆满结束。4天时间里,两省多家主流媒体循着长征地标,先后走进西安、汉中、商洛等地,用镜头与笔触记录下陕西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工作的显著成果与宝贵经验。
智能监测 提升风险预警能力
5月19日,采访团一行来到汉中市城固县,实地探访该县借助“智慧应急大脑”为秦巴山川构建起一道坚实“安全墙”的实践成果。
城固县林地面积16.34万公顷,涉及11个镇121个村。绵延的绿意赋予这片土地勃勃生机,却也使其成为森林防火的“前沿阵地”。
“您已进入林区,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在城固县上元观镇嵩山寺村嵩马路进山口处,一旦有人员或车辆经过,智能警示设备就会自动播放防火预警提示,提醒进山入林人员禁止携带火源。
今年3月下旬,气温回升,全省整体火险等级偏高。城固县在南北山区的11个涉林镇主要进山路口以及火险高发、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重点区域,采用40套智能警示设备构筑起24小时防线,通过高空瞭望系统,借助双光谱摄像头实现火情秒级预警。
“如今,用手机扫一扫就能全搞定,监管部门随时可查,省心又高效。”在陕西首铝模架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公司安环部部长张鑫演示着“城企智安”小程序。
作为城固县创新推出的智慧化监管工具,“城企智安”小程序整合了企业信息管理、风险点动态登记、隐患排查闭环等核心功能,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部门线上监管”与“企业减负增效”双赢。
山林中,传感器记录着大地“脉搏”;骤雨时,智慧应急系统大屏上实时呈现河水涨落情况……“有了智能监测技术,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安心了。”城固县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余悝说。
筑牢防线 守护家门口的平安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安全防范第一道防线。
5月20日,在西安市莲湖区法士特家园小区的紧急救援站,采访团一行看到,应急物资装备摆放整齐,应急救援队员值班表和管理制度张贴在墙上最醒目的位置。
像这种设立在小区里的紧急救援站,莲湖区共有150个。该区还设置了450个社区紧急救援柜,将安全防线延伸至群众家门口。
紧急救援站除了承担风险隐患排查、应急救援处置、自然灾害预警等职能外,还定期组织应急志愿者和辖区居民开展应急知识和消防安全培训,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入户安全宣传。
法士特家园小区物业负责人卢联凯介绍:“小区成立了由物业人员、志愿者等20人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负责日常安全巡查、宣传活动组织、突发事故初期处置以及群众信息收集等工作。”
据了解,莲湖区融合居民小区工作站、小区物业人员力量,共组建社区级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141支,并引入专业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入驻社区,确保有突发情况能快速响应。
莲湖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军峰表示,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借助更多智慧化手段,持续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应急调度 构建信息共享体系
“近期天气干燥,存在火灾隐患,日常务必加强防火巡查。”
“收到!目前,我们村的19名护林员全部在岗,正在对各自责任片区进行安全巡查。”
5月21日,采访团一行见到商洛市镇安县回龙镇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吴世龙时,他正在通过镇安县应急管理可视系统连线辖区万寿村护林站站长李德彬,了解巡查情况。
镇安县自然灾害频发。如何守住安全防范第一道防线,成为摆在“应急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镇安县建立大数据平台、应急可视系统、视联网可视系统,推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APP,建成县应急指挥中心、15个镇办应急指挥部和156个村(社区)应急指挥所。
采访团成员了解到,目前该县各级应急管理系统均可通过县镇村三级视联网可视系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APP指挥调度系统逐级下达指令。在森林防火、防汛防滑等关键期,可一键将最新气象预报及注意事项发送到片区负责人手机端。
“此外,我们整合发展改革、公安、水文等部门数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镇安县应急管理局应急救援处置中心主任黎宗福表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及时获取各项信息资源,提升信息接报和指挥调度效率。”
三级应急指挥机制运行以来,镇安县已下达一般指令1.5万条、紧急指令500多条,全部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听介绍,问情况,看变化。活动结束后,采访团成员深感收获满满。大家纷纷表示,将讲好陕西在推动应急事业发展方面的生动故事,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
来源:陕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