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报告会上,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主任唐占鑫、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黄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徐鹏、江苏省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李康、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力民族服饰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此路恒、福建省尚萌(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
报告会现场/中国残疾人杂志社王雨萌摄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石文君 福州报道
近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福建福州举行。
报告会上,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主任唐占鑫、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黄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徐鹏、江苏省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李康、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力民族服饰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此路恒、福建省尚萌(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志杰、福建省福州市盲人协会会长陈君恩等7位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生动讲述了在各自领域勇敢克服困难挑战、积极追求人生梦想的奋斗故事,其动人事迹和精彩分享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此次报告会宣讲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中国残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福建省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负责同志,福建省残联、各地市残联干部职工代表,在榕高校师生、企业代表等近500人参加报告会。
全国自强模范和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的宣讲故事在榕引发热议。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2024级法学专业本科生林开心表示,全国自强模范黄莺和李康的故事,让自己看到了当代青年最珍贵的求知品格和教育的“无声力量”。
“黄莺博士说的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除了看不见,我什么都能做。这份在黑暗中执着追光的勇气,让我看见了当代青年最珍贵的求知品格;李康老师让阅读成为聋人群体与世界对话的桥梁。她的经历让我想起自己在大学曾演讲的榜样‘手语律师唐帅’——当时我说想成为一名关注残障群体的律师,听完此次报告会后也让我更清晰了未来的路。”林开心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次报告会上进行宣讲的全国自强模范都是不同领域的追光者,他们用残缺演绎着完整的生命美学。作为“00后”学子,或许不曾经历他们的苦难,但那份在困境中依然仰望星空的执着,在局限里坚持拓展可能性的勇气,恰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学习的精神。
福州车站福州南站客运员纪欣滢认为,宣讲中最打动人心的,是全国自强模范们面对身体障碍或命运不公时展现的惊人毅力。“身体的残疾并不能限制一个人的发展,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为之付出努力的决心,就能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实现人生价值。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让我深刻认识到,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在各自的领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他们不仅是残疾人中的榜样,更是我们全社会学习的楷模。”纪欣滢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在报告会现场,有不少残疾人听众和残疾人工作者,认真聆听每一位全国自强模范讲述的每一个故事,听到能够引发共鸣的环节时,都情不自禁地鼓掌。
福建省同人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项目干事章文玉/石文君摄
“从全国自强模范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残障人士自强不息的力量,勇往直前。我想告诉残障朋友们不应该被现实生活打败,除了不能走路,我们跟健全人没有区别。”福建省同人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项目干事章文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感慨道。她表示,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主任唐占鑫的故事让自己深有共鸣,未来会继续努力,做好助残相关工作。
许志杰和陈君恩是两位福建籍的全国自强模范,此次报告会上,他们以演讲者的身份,向线上线下的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奋斗经历以及助残故事。许志杰讲述了自己通过互联网AI打破物理空间的壁垒,打造无障碍就业综合体的故事;陈君恩则饱含深情地向现场观众讲述了自己作为福州市盲校退休教师,48年来从受助到助人的难忘经历。
作为听众,许志杰和陈君恩听完其他全国自强模范和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的故事后,深受启发和感动。
“我感受到了他们的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力量。未来,我要做两件事,第一要认认真真地写出音乐精品,抒发盲人的心声,讴歌人性的真善美,歌唱伟大的新时代。另外,我还要继续帮助有困难的盲人,使这份爱心能够永久地传下去,我相信有爱就有光明。”陈君恩笑着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
“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很大的闪光点,让我深受触动,我感受到了他们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也更激励我在残疾人事业的道路上尽自己的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全国自强模范的这份荣誉在鼓励我们,同时也让我们肩负着更多的责任,未来我会帮助更多残障朋友,实现自我价值的突破。”许志杰坦言,这是自己首次来到福建师范大学向近500名观众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创业助残故事,希望能给更多人带去精神上的鼓舞。
据悉,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以来,由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残联举办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宣讲报告团已分别走进北京、天津、湖南、宁夏、福建、陕西,举办了7场报告会,在各地引发了热烈反响,进一步营造了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发展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