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600元关口面临失守?市场“自救”来得及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6 09:19 2

摘要:根据Wind数据,截至5月22日,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CCI5500)已跌至618元/吨,较年初累计下跌超150元/吨,降幅达19.7%,创下近四年新低。与2024年第四季度相比,今年动力煤价的这波跌势直接将价格波动区间从700-900元/吨压缩至600-

“迎峰度夏”即将开启,自去年10月以来一直“跌跌不休”的动力煤价,能否在600元/吨价格前稳住阵脚?

2025年,煤炭行业面临寒冬,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自2024年10月起,国内动力煤价格开启下跌通道。

根据Wind数据,截至5月22日,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CCI5500)已跌至618元/吨,较年初累计下跌超150元/吨,降幅达19.7%,创下近四年新低。与2024年第四季度相比,今年动力煤价的这波跌势直接将价格波动区间从700-900元/吨压缩至600-800元/吨,市场信心持续低迷。

图片来源:Wind

一面是持续攀升的国内产能与进口煤炭量,另一面是新能源替代加速下传统需求的悄然退场,面对供需两端的“双重围困”,煤价的这波跌势还将延续多久?

产能高企与进口冲击,煤炭市场“不缺货”

从供给端看,国内煤炭市场呈现出“内外双增”的格局。

国内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7.6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占全球煤炭产量的一半以上。随着2025年初相关安监政策影响基本消除,主要煤矿产区复工复产活动加快,推动煤炭供给增长。2025年1-4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5.8亿吨,同比增长6.6%,国内煤炭产量正在加速释放。

与此同时,进口煤的“高水位”进一步加剧了供给宽松。据统计,2024年,我国进口煤炭5.4亿吨,同比增长14.4%;2025年1-4月份,已累计进口煤炭15267.1万吨。来自印尼、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低价煤持续冲击国内市场,叠加国内煤炭产能的释放,动力煤供需天平显著向买方倾斜。

图片来源:网络

新能源替代加速,“迎峰度夏”行情正被改写

当行业还在为“迎峰度夏”的传统旺季摩拳擦掌时,去年夏季动力煤价格的“旺季不旺”却已敲响警钟——在新能源发电装机“狂飙突进”、政策导向日益清晰的今天,煤炭市场的季节周期正在被改写。

2024年“迎峰度夏”的传统旺季,动力煤价不涨反跌 图片来源:Wind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相关人士表示,今年以来,由于冬季偏暖,季节性用电、用煤需求弱于常年,叠加新能源发电出力创新高,火电发电量、主要电厂耗煤量回落,一季度煤炭消费量下降。

需求端的结构性变化,正在颠覆煤炭市场的传统逻辑。随着风电、太阳能发电对于火电的替代效应愈发明显,煤炭需求端受到明显压制。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5年1-3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3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3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9.5亿千瓦,同比增长43.4%;风电装机容量5.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

新能源发电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使电力系统对煤炭的依赖度进一步降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4月,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达到298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其中,火力发电贡献1983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1%;太阳能发电贡献15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5%;风力发电贡献38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

图片来源:网络

国家保供电煤政策的持续落地执行,正在加速削弱传统“迎峰度夏”对煤价的支撑作用。

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数据局六部门对外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一系列目标,包括“十四五”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积极进展,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1亿吨标煤以上。“十五五”各领域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有力支撑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

不过,根据国家能源局消息,我国已提前6年完成在气候雄心大会上承诺的“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按照这个发展速度推算,“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的目标可能会提前完成。

图片来源:国家能源局

本轮下跌,接近尾声?

尽管供需压力持续,但4月的市场数据为动力煤价的悲观预期注入一丝缓和。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4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9亿吨,同比增长3.8%,增速比3月份回落5.8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298万吨。原煤生产稳定增长,增速有所放缓。受煤价持续下跌影响,5月原煤产量增速有望继续回落。

图片来源:网络

从进口方面看,4月份进口煤炭为3782.5万吨,同比减少16.4%,环比减少2.3%;1-4月份,累计进口煤炭15267.1万吨,同比减少5.3%。受性价比持续不足影响,进口煤数量有望继续收缩。

供给端的收缩正在为煤炭市场注入缓冲机制,国内原煤产量增速的显著回落叠加进口煤的持续减量,意味着市场供给压力开始边际缓解。尽管当前库存水平仍处高位,但供给侧的主动调整已对供需失衡产生一定的改善作用。

需求端方面,上海东证期货认为,随着季节性高温来临,煤价阶段性在600元/吨附近有所支撑。但考虑到新能源替代结构上已成趋势,夏季火力发电能力并不看好。若看不到国内煤炭供应主动收缩,此轮夏季拐点后,煤价或在8月中旬再度开启下跌。

综合供需两方面情况,五矿期货研究员认为,动力煤价存在跌破600元/吨的可能性,但受市场缓冲因素影响,下跌速度或有所放缓。五月底可能是价格能否企稳的一个关键时间点。

对煤炭行业而言,舒适区已不复存在。煤炭企业需加速向清洁化、高效化转型,如拓展煤化工等高附加值领域,或通过兼并重组提升集中度。未来,煤炭市场的胜负手将不再是产能扩张,而是如何在能源转型中找准定位——既为能源安全“托底”,又为低碳经济“开路”。

本文来自【矿业界】,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