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热辣滚烫》评价为什么两极分化的那么严重?

摘要:当时上映短短三天,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获14亿票房,如此亮眼的成绩足以证明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 启娱说

2024即将过去了,可是围绕在贾玲身上的话题似乎还没有停止。

贾玲每参加一个活动,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似乎一直都围绕在她的体重上。

“用一年狂瘦100斤,如今又一年过去了,她复胖了吗?”

而这一切话题的起源,无非都是贾玲导演的那一部大爆的电影《热辣滚烫》。

当时上映短短三天,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获14亿票房,如此亮眼的成绩足以证明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可是等潮水退去之后,不少网友也对影片提出了大量的质疑,一时间,网络上关于电影好与不好的话题争论不休。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评论会如此两极分化呢?

《热辣滚烫》的成功并非偶然,其喜剧元素的巧妙运用功不可没。

大过年的,毕竟谁不图一个热闹,而贾玲作为专业的喜剧人,在影片中也非常了解该如何逗笑观众。

所以,轻松愉悦的观影氛围有效地满足了大众的娱乐需求。

此外,贾玲作为导演兼主演,展现了其多方面的才华,不仅对喜剧节奏的把握精准到位,也为影片注入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而演员阵容的强大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张小斐和岳云鹏的默契配合更是为影片增添了不少笑料,他们的精彩表演无疑是影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影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发了部分观众的强烈不满,甚至质疑影片的价值导向。

女性形象塑造争议:

《热辣滚烫》中最受争议的莫过于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影片中,多个女性角色都被赋予了负面色彩,例如张小斐饰演的出轨女,杨紫饰演的心机女,以及李雪琴饰演的第三者。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对女性负面形象的集中呈现,很容易被解读为对女性群体的“污名化”,强化了社会上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即使是影片的女主角乐莹,其形象也难以称得上正面。

乐莹从一个宅家啃老的“废柴”到最终蜕变成肌肉女的励志故事,看似充满正能量,实则充满了矛盾和争议。

在转变的过程中,乐莹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多次被家人、亲戚、男友等人欺负和利用,却无力反抗,只能默默承受。

这种“受害者”的形象,虽然能够引发观众的同情,但也容易让人感到无力和沮丧。

乐莹的“逆袭”并非源于内在的觉醒和抗争,而更像是外部环境的推动和偶然的机遇,这使得她的转变显得不够有说服力,也难以真正激励人心。

影片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并非简单的个体呈现,而是反映了创作者对女性群体的认知和态度。

这种带有偏见的视角,不仅会误导观众,也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尤其是在当下,构建健康、平等的性别关系至关重要,而《热辣滚烫》的处理方式无疑背道而驰,加剧了性别刻板印象的传播。

影片主旨的争议:

《热辣滚烫》的宣传口号是“这不是一部减肥电影”,然而,影片的实际呈现却与这一说法大相径庭。

从乐莹的体型变化到最终的“逆袭”,减肥成为了贯穿影片始终的核心线索,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看点和悬念。

影片将乐莹的自我价值实现与减肥成功直接挂钩,这种处理方式无疑过于简单粗暴。

减肥本身并没有错,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值得提倡,但将减肥等同于自我价值的提升,则是一种危险的误导。

这种观念不仅会加剧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身材焦虑”和“容貌焦虑”,也会让那些正在努力减肥的人产生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

影片本可以探讨乐莹如何克服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如何处理与家人、亲戚、男友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

这些都是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的主题,也更能够触动人心。

乐莹的经历,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去展现女性在逆境中成长的勇气和智慧。

然而,影片却选择了最简单的路径,将所有问题都归结于减肥,这无疑是一种偷懒的做法,也辜负了观众的期待。

表现手法上的不足:

除了在女性形象塑造和主旨表达上存在争议,《热辣滚烫》在表现手法上也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整体的艺术品质和观影体验。

影片的叙事节奏掌控不佳,从前期的轻松搞笑到后期的煽情催泪,风格转变过于突兀,缺乏自然的过渡,让观众难以适应这种情绪的剧烈波动。

为了营造感人氛围,影片大量使用了“回忆杀”的叙事技巧。

每当乐莹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影片便会插入一段回忆片段,展现她过去的苦难经历,以此来博取观众的同情和泪水。

过多的回忆片段打断了叙事节奏,也冲淡了主线剧情的张力。

在镜头语言和拍摄技巧方面,《热辣滚烫》也显得相对平庸。虽然影片中有一些画面比较精美,但大部分时间都缺乏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镜头的运用缺乏创意,剪辑也比较平淡,未能有效地提升影片的艺术表现力。

这些不足之处,与贾玲的导演经验不足不无关系。

尽管她在演员身份上表现出色,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喜剧表演技巧,但在导演方面,她仍然需要更多的学习和积累。

如何更好地掌控叙事节奏,如何运用更丰富的镜头语言和拍摄技巧;

如何避免落入俗套的叙事陷阱,这些都是贾玲未来需要重点提升的方向。

《热辣滚烫》口碑的两极分化,并非简单的“好”与“坏”的二元对立,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贾玲独特的导演风格是导致评价差异的重要原因。她将个人喜剧风格融入到影片的创作中,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

这种风格深受一部分观众的喜爱,认为其幽默自然,贴近生活。

可是,过度的夸张,也成为了不少观众觉得影片夸张,令人尴尬的原因。

演员的表现也是影响评价的重要因素。贾玲、张小斐、岳云鹏等演员的表演都引发了不同的声音。

有人认为他们的表演自然、真实,充满喜感;也有人认为他们的表演过于夸张,不够内敛。

观众的期望值和个人喜好也会影响对影片的评价。有些观众期望看到一部充满欢笑的纯粹喜剧,而《热辣滚烫》中掺杂的煽情元素和对社会议题的探讨,可能与他们的预期不符。

但是小编觉得,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导演想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无可厚非,而观众也可以选择愿意或不愿意买单。这本是一种双向选择的结果。

观众的质疑也是导演或者电影行业进步必备的“催化剂”。

来源:启农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