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了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人民法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近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了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人民法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走进位于镇原县城西区莲池三路3号的镇原县人民法院,办公环境窗明几净,干警服务热情周到,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日常工作的温暖瞬间,文化长廊里展示着司法为民的点点滴滴,一缕文明清风拂面而来。
作为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诞生地和发源地人民法院,近年来,镇原县人民法院赓续南梁精神红色血脉,传承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与审判执行等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效,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四次获评全省优秀法院,涌现出“全国法院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法院系统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文明单位”等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强化党建引领,打造文明之窗
为构筑精神文明高地,镇原县法院始终将“党建+”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持续丰富文明创建载体,以党建引领提振干警干事创业精气神,为创建工作注入不竭内生动力。
2023年6月9日,镇原县法院干警在主题党日活动中进行宣誓。
以党建引领深化文明培育。将文明创建嵌入党建品牌内涵,通过开展红色教育、支部共建等活动,深化“党旗耀法徽·公正铸天平”“ 旗扬原州·法治先‘枫’”五星级党建品牌建设,实现党建引领文明单位创建、审判业务工作新格局。
以先进典型激发文明创建。组建朝露、旭阳、晨曦三个理论学习小组,通过“陇法讲堂”“法官讲堂”平台定期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提升活动,深入推进法院人才培树工程,选树先进典型5人,在全院形成能者上、优者奖、争先进、创一流的浓厚氛围,11人(次)受到省级以上表扬。
以文化建设滋养文明实践。持续巩固法院文化阵地,建立院史室、干警活动室、法治文化长廊等,组织干警参与经典诵读、文艺演出、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丰富干警精神文化生活,让文明创建“深下去”“实起来”,镇原县法院党总支部被县委授予“书香机关”称号。
2024年4月29日,镇原县法院举办职工趣味运动会。
深耕主责主业,践行文明之风
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镇原县法院在执法办案中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法治力量不断推动社会风尚向上向善。
2022年2月21日,镇原县法院孟坝法庭法官在马渠花岔村调解一起义务帮工人受害责任纠纷案,当事人握手言和。
保持打击犯罪高压态势。主动服务地方发展大局,审结各类刑事案件583件,判处罪犯849人, 有效维护辖区百姓安宁、社会安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办理的杨某某等8人涉恶案被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刑事审判庭获评“甘肃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
做实做细矛盾纠纷化解。以人民调解平台为载体,立足四大调解工作室,构建“调立审执访”一体化工作机制,将“和合”文化作为定分止争的价值追求,妥善化解矛盾纠纷11262件,助力构建和谐社会,审理的轮胎砸伤高考学生侵权纠纷案被评为“全省十大案例”。
靶向发力破解执行坚冰。探索形成“划片包干+协同机制”执行新模式,坚持以强化执行兑现为工作目标,整合执行人力资源,探索灵活多样的执行方法,深入开展“陇原风暴”“陇东利剑”等专项执行行动,累计执结5826件,执行到位金额8.08亿元,打击拒执惩治失信,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践行司法为民,绽放文明之花
依托文明创建,镇原县法院切实践行“人民至上”理念,落细落实司法便民利民惠民举措,让文明实践在群众工作中深度延伸,实现精神文明与司法文明相融相促。
2024年12月2日,镇原县法院干警走进惠达家园制衣厂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
拓展司法服务维度。设立“马锡五审判方式巡回审判点”“法官联络点”等,积极开展“枫桥式法庭”示范创建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就地开庭巡回办案5000场次,将冷冰冰的法律执行得热腾腾,“窑洞法庭”特色司法品牌作为亮点元素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锚定不同受众群体法治需求,通过“流动式”送法、“定制式”释法、“课堂式”说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类普法活动170余场,并组织宪法宣誓、法院开放日等活动17场次,树牢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
传递司法人文关怀。累计司法救助困难当事人38人次,走访慰问结对帮扶对象400余人次。打造家事少年圆桌法庭,将修复性司法理念贯穿审判全过程,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家风建设。与县民政局联合制发《关爱未成年人子女告知书》,用心用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庆阳市委政法委供稿)
来源:陇原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