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鳄鱼是当今最强悍的爬行动物之一,其所在的家族历史久远,而且史前鳄类有着丰富的多样性,许多种类的怪异程度远超你的想象,而狮鼻鳄正是怪萌又非主流的代表。
物种名片
狮鼻鳄(Simosuchus)
发现地点:非洲
生存时代:白垩纪,7000万至6600万年前
物种体型:体长0.75米
物种食性:植食性
物种分类:脊椎动物门,蜥形纲,鳄形目,扁锯齿鳄类
▼狮鼻鳄的复原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鳄鱼是当今最强悍的爬行动物之一,其所在的家族历史久远,而且史前鳄类有着丰富的多样性,许多种类的怪异程度远超你的想象,而狮鼻鳄正是怪萌又非主流的代表。
马哈赞加“哈巴狗”
马哈赞加位于马达加斯加岛西北部,它既是省的名字,又是盆地的名字。对于古生物学家来说,马哈赞加盆地可是一片宝地,因为这里有大片的白垩纪地层,埋藏着众多神奇远古生物的化石,已经命名的明星物种包括了玛君龙(Majungasaurus)、恶龙(Masiakasaurus)、魔鬼蛙(Beelzebufo)等。
▼玛君龙的复原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恶龙的复原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魔鬼蛙的复原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20世纪末的发掘中,古生物学家在马哈赞加盆地中找到了一具独特的化石,经过研究确认其属于鳄类,但是又非常不像鳄类。2000年,古生物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一哈巴狗鼻子鳄形目来自晚白垩世的马达加斯加》(A pug-nosed crocodyliform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Madagascar)的论文,将怪鳄化石命名为狮鼻鳄(Simosuchu),属名来自希腊语,意为“哈巴狗鼻子鳄鱼”,因为哈巴狗也叫狮子狗,所以中文名被译为狮鼻鳄,其实与狮子没有任何关系。
▼狮鼻鳄的头骨,鼻子很像哈巴狗?|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钝头大眼跑得快
▼狮鼻鳄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狮鼻鳄完全可以用“可爱”两个字来形容,它算得上是鳄类中的“狮子狗”,其长度只有约0.75米,体重不超过10千克,属于短胖型身材。
狮鼻鳄全身都少见鳄类该有的样子。首先是脑袋,它的口鼻部短而宽,前端几乎呈直线,一对鼻孔位于正中间。在狮鼻鳄的脑袋两侧各长有一只大眼睛,两只眼睛能够同时向前盯住一个点,这是双目立体视觉的表现,所以它的视力相当好,甚至具有夜视能力。
▼狮鼻鳄的脑袋及下颌骨化石|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其次是四肢,它的四肢在身体中占比很大,骨骼粗壮、肌肉发达。今天的鳄类不仅四肢短,而且都是趴着走的,但是狮鼻鳄的四肢并没有那么弯曲。长腿有力还挺直,让它具备了很强的运动能力,能够在陆地上快速奔跑。
最后就是狮鼻鳄的尾巴,它的尾巴很短,并没有其他鳄类那种窄而高并且呈鳍状的尾巴,因为狮鼻鳄是一种纯粹的陆生动物,并不需要下水游泳。尽管尾巴很短,但是却被包裹在一层皮内成骨之下,所以古生物学家推测狮鼻鳄的尾巴可能是一种武器。
▼狮鼻鳄的骨架,可以看到长长的四肢和被包裹起来的尾巴|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狮鼻鳄的骨骼线图|图片来源:www.newswise.com
末世马岛鳄鱼多
狮鼻鳄生存于距今7000万至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化石来自梅法拉诺组(Maevarano Formation)地层,该地层中发现的动物组成了一个独特的生物群,其中既有处于顶级掠食者的玛君龙,又有大型素食者掠食龙,还有各种哺乳类、爬行类和两栖类。
▼白垩纪末期马达加斯加岛的生物群|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狮鼻鳄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是小型素食者,它是不吃肉的。古生物学家发现狮鼻鳄的牙齿既不锋利又不粗壮,反而像一个个边缘有锯齿的小树叶,这是典型的素食者牙齿。除了吃素,狮鼻鳄很可能还会挖洞,因为它的脑袋从上面看就像是个铲子,再加上长而有力的前肢及大爪子,都很适合挖洞。在危机四伏的世界中,躲藏在地下洞穴中的确很安全。
▼狮鼻鳄的正模标本,嘴中小牙齿是用来吃素的|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狮鼻鳄在洞中还能安心休息|图片来源:blogspot.com
尽管狮鼻鳄吃素,但不代表同一时代的其他鳄类也是吃素的,生活在狮鼻鳄身边的马任加鳄(Mahajangasuchus)、米达纳鳄(Miadanasuchus)和阿拉利坡鳄(Araripesuchus)等都是掠食者,甚至还会捕杀狮鼻鳄。
▼阿拉利坡鳄的复原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狮鼻鳄生活在白垩纪最末期,很可能遭遇了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大灭绝事件并且一同灭绝,但是它的亲戚却成功度过了大灭绝并且继续生存了上千万年之久。狮鼻鳄的发现打破了我们对于中生代鳄类多样性的传统认知,生命从来都不应该被界定!
参考资料:
1. Prasad, Guntupalli V. R.; Verma, Omkar; Flynn, John J.; Goswami, Anjali (2013). "A new Late Cretaceous vertebrate fauna from the Cauvery Basin, South India: implications for Gondwanan paleobiogeography".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33 (6): 1260–1268. doi:10.1080/02724634.2013.777348. S2CID 131192480.
2. Krause, D.W.; Sertich, J.J.W.; Rogers, R.R.; Kast, S.C.; Rasoamiaramanana, A.H.; Buckley, G.A. (2010). "Overview of the discovery, distribution, and geological context of Simosuchus clarki (Crocodyliformes: Notosuchia)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Madagascar".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30 (6, Supplement): 4–12. doi:10.1080/02724634.2010.516784. S2CID 129124296.
3.Buckley, G.A.; Brochu, C.A.; Krause, D.W.; Pol, D. (2000). "A pug-nosed crocodyliform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Madagascar". Nature. 405 (6789): 941–944.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洽谈稿费,谢谢!
1、2024新发现!英国惊现25米巨鱼龙:中生代海洋中的巨鲲,体型堪比蓝鲸2、超级“娃娃鱼”!它的发现相当于在今天发现了一只霸王龙!
【作者简介】江泓 古生物科普作家、军事科普作家、考古工作者、自媒体。2011年获得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学位,任职于烟台市博物馆。现为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青年工委会会员,烟台市新媒体协会副会长,烟台市博物馆学会秘书长。新浪微博名:江氏小盗龙。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故事?
《恐龙全书》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
来源:青鸟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