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5日,“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颁奖典礼在长沙经开区三一魔豆仓创新中心举行,来自东北大学的“东元科技——多领域用高品质先进金属复材关键制备技术”团队以传统产业赛道第二名的成绩夺得金奖。队员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兴奋:“多年的努力和汗水,在拿到奖杯的这一刻
“桥梁、核电、大国重器,我们的复合金属材料要以最高的品质、最低的成本应用到更加广阔的领域,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行业领头羊!”
5月25日,“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颁奖典礼在长沙经开区三一魔豆仓创新中心举行,来自东北大学的“东元科技——多领域用高品质先进金属复材关键制备技术”团队以传统产业赛道第二名的成绩夺得金奖。队员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兴奋:“多年的努力和汗水,在拿到奖杯的这一刻具象化了。”
在成百上千次的实验中找到“最优解”
东元科技项目团队的创业之路可以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参赛项目源于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一个长达10余年的课题研究,聚焦于通过创新的材料设计、工艺优化及微观结构调控,实现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规模化生产,如今已在实际应用中创造了超20亿元的经济效益。
“材料研发的过程中,一个工艺参数的微小偏差,就有可能导致两三个月的时间白费。”项目负责人刘照松告诉记者,“有时候一天24小时都要不断地去配方,去试验,通过成百上千次的实验和工艺调整,才能逐步将技术推向落地。”
困难如影随形,成员们却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2018年,团队在河北某钢铁公司调试焊接工艺时,曾连续奋战到凌晨3点。由于钢铁公司地理位置偏僻,他们只能从偌大的公司园区步行回到简陋的平房,每天吃着重复的食物,这样艰难的时光团队坚持了两个月之久。
“既然接下了一项课题,就应该尽力完成,还要完成得漂亮。”回忆起曾经的点点滴滴,刘照松坦言,“不论是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还是一名创业者,这本就应该是我们要踏踏实实做到的。”
创新让传统产业也能成为“朝阳”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面对决赛评委“如何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犀利提问,团队坚定地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我们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刘照松解释道,“现实企业的生产线并不能满足我们设想的技术路线,团队需要根据现有的生产线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相当于‘一线一策’,难度可想而知。”这种“带着镣铐跳舞”的创新也恰恰成就了项目在竞争中的独特优势。
社会效益方面,项目能在保留原有技术甚至精进技术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让材料能够服务更多企业和建设项目,有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化发展,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目前,他们的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鞍钢、南钢、湘钢等企业,并获得了湘投集团等湖南国资企业的青睐。
“光有技术优势还不够,必须重视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推广。”下一步,团队还计划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材料研发的数字化转型方面再上新台阶,同时加强商业团队建设,让这项“实验室里的技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力争成为传统产业乘势腾飞的典范。
将东北的“金种子”播种在湖南的热土上
“一个省级的比赛能办出国家级的感觉,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回忆起赛前刚抵达长沙时的场景,团队成员们印象深刻,“一走出高铁站就看到随处可见的‘来湖南,创业吧’的宣传标语,这种重视创新创业的氛围让我们感到温暖。”
“比赛评分完全从项目本身出发,公平公正,评委给出的建议一语中的,很有价值。”刘照松表示,此次参赛感受到了湖南对创业项目的尊重和认可,再加上对湖南创业“七个一”政策力度的了解,更加坚定了他们将创业的触角在湖南延伸得更深更长的信心。
“湖南在复合金属材料等传统产业方面积淀深厚,处于国内的第一梯队,具有显著的产业竞争力。”刘照松真诚道,“团队在湖南已有了一定的业务基础,我们期待通过这次比赛,让更多的湖南企业看到我们的项目、选择我们的项目,携手为湖南产业建设贡献力量。”
湖南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建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钢铁行业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切期待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人才。”东元科技团队的成功实践,正是对这一期待的最好回应。从东北的实验室到湖南的产业一线,这支“背着双肩包”的创业团队正以青春之姿,成为青年人才来湘逐梦的生动注脚。
来源:中人社传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