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健康大讲堂》专栏——维生素D补充的意义和方法

摘要:曲红光,毕业于吉林大学,医学博士,现就职于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长春市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任副主任,主任医师,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参加工作,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30年。擅长妇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各种难治性的不孕不育症的治疗和实施

曲红光

吉林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吉林大学医学博士

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长春市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

曲红光,毕业于吉林大学,医学博士,现就职于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长春市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任副主任,主任医师,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参加工作,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30年。擅长妇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各种难治性的不孕不育症的治疗和实施各类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试管婴儿,以及反复种植失败、复发性流产和生殖遗传咨询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省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篇。做客吉林新闻综合广播《健康大讲堂》栏目,专题讲解“维生素D补充的意义和方法”。

您知道吗?维生素D就像一把隐藏在我们身体机能背后的神秘钥匙。它虽然不像其他一些营养素那样广为人知,但却在无声无息中对我们的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下,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面临着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无论是长期在室内办公的上班族,还是偏爱室内活动的孩子们,又或是因为年龄增长而身体机能发生变化的老年人,都有可能缺乏这种重要的营养素。那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

今天我们将深度了解“维生素D补充的意义和方法”。

1.维生素D合成

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是在光照下由皮肤产生,因此也被成为“阳光维生素”,饮食途径也可以提供少量维生素D。

维生素D的4种形式

维生素D在肝脏和肾脏经过两次羟基化转化成25(OH)D3,和1,25(OH)2D3。25(OH)D3是维生素D在人体中的主要循环形式,是最常用的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指标。1,25(OH)2D3是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形式,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

此外,维生素D在体内会转化为几种代谢物,包括:

25-羟基维生素D[25(OH)D]:是血液中的主要循环形式,也是评估维生素D状态的常用生物标志物。

1,25-二羟基维生素D[1,25(OH)2D 或 calcitriol]: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能够发挥各种生理作用。主要在肾脏中产生,对调节钙和磷的平衡及其它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维生素D对于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此外由于维生素D受体广泛表达于心肌、血管平滑肌、脑、肝脏、肾脏、甲状旁腺、各种免疫细胞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与多种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近年来,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代谢途径以及与多种非骨骼健康结果的关联受到了广泛关注。尽管已有大量研究证据,但有关维生素D仍存在一些争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第六届国际会议“维生素D争议”(“Controversies in Vitamin D”)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来自美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几十位专家就维生素D代谢、评估、作用和补充策略等话题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

2024年4月27日,专家共识以《关于维生素D状态评估和补充的共识声明:为什么、何时和如何补充》为题发表于Endocrine Reviews期刊。

2.维生素D的多重作用

2.1调节与骨骼健康 1,25 (OH)₂D作用于小肠黏膜细胞,通过促进钙结合蛋白的合成,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同时,它也能促进磷的吸收。在骨骼方面,它可以调节骨细胞的活性,刺激成骨细胞的功能,促进骨基质的合成和矿化。例如,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足够的维生素 D 可以保证骨骼正常生长,预防佝偻病;在成年人中,它有助于维持骨量,预防骨质疏松症。

2.2免疫系统调节 维生素 D 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包括 T 细胞、B 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在免疫反应中,它能够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从而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例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维生素 D可能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疾病症状。

2.3其他作用机制维生素 D 与心血管系统也可能存在关联。它可能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功能、影响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等方式,对心血管健康产生影响。在肌肉功能方面,维生素 D 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肌肉力量和功能,可与肌肉细胞中的受体结合,调节肌肉代谢。此外,新的研究还发现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它可能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等途径发挥作用。

3.维生素D缺乏对健康的影响

3.1维生素D对骨骼的影响维生素D缺乏对骨骼系统的影响

《共识》指出,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骨骼系统受损,如骨质减少、骨质疏松、骨软化和佝偻病,从而导致脆性骨折的高风险。

3.2维生素D的“非骨骼”作用维生素D缺乏对健康的影响

《共识》指出,维生素D缺乏与一些骨骼外的影响有关,包括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以及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这种损伤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率升高,甚至可能增加COVID-19的急性严重程度和长期风险。

(3.2.1)维生素D与生殖功能的影响

(3.2.1.1)维生素D与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维生素D参与卵泡生成过程,卵巢和胎盘性激素的产生及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增加卵泡刺激素(FSH)的敏感性和孕酮的分泌及释放,促进卵泡生成、排卵。增加雌激素、雌酮结合蛋白在卵巢细胞中的产生为胚胎着床提供更佳的子宫内膜环境。刺激胎盘性激素的产生。维生素D有利于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及胚胎的种植。维生素D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高达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同时合并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原因较多,其中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变是重要原因。维生素D可通过结合人子宫内膜上的维生素受体,并通过增加相关基因表达,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从而提高受孕率,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不孕症。

维生素D与流产

●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在自然流产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低于同时期正常妊娠患者,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甚至有研究将血清中25-(OH)2D3含量作为胎儿流产的预测手段,结果显示,其对胎儿流产的预测率可达80%。这说明女性血清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自然流产的发生。

原因可能是 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中抗磷脂抗体、抗核抗体等自身免疫性抗体增加;

可能通过改变蜕膜组织的免疫环境影响早期妊娠。

维生素D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维生素D缺乏普通存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加重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异常,维生素D还可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雄激素水平。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补充维生素D,对部分闭经症状的治疗后得到改善,还可以改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提示补充维生素D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不孕症状。

试管婴儿反复失败

●一些研究认为女性维生素D缺乏与IVF-ET低妊娠率有关。其可能的机制为:维生素D可能影响卵泡和胚胎发育;

维生素D可能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

维生素D对胚胎植入及妊娠有重要意义;

维生素D可通过参加免疫调节功能影响胚胎的着床和早孕。

(3.2.1.2)维生素D与男性生殖功能

●维生素D与精子形态、精液质量及雄激素水平有关,维生素D缺乏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精子的质量和数量。

维生素D3水平与精子活力及快速运动精子比例呈正相关;

维生素D缺乏的男性正常形态精子的比例更低。

(3.2.2)维生素D缺乏对妊娠的影响

1.妊娠期Vit D缺乏与妊娠期糖尿病,25(0H)D水平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患病率高达16%。维生素D缺乏通过影响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高剂量维生素D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炎症反应,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可促进生理胰岛素分泌,通过增强十二指肠和肾脏对钙的吸收,升高血中钙的浓度进而增强胰岛素激活的细胞内信号转导。

2.妊娠期vit D缺乏与产后抑郁

维生素D低与产前抑郁症(AD)和产后抑郁症(PPD)有联系,维生素D对缓解抑郁症发挥了有利作用。机理:

1)维生素D作为一种能刺激神经组织的激素。人脑中存在着大量的维生素D接收器,不足时,改变与抑郁症行为有关的神经递质。

2)维生素D能调节神经元钙离子水平,而这些钙离子与抑郁症起始有关。当维生素D浓度偏低时,钙离子浓度会提高,从而加剧了抑郁。

3)维生素D还与神经免疫调节和神经可塑性有关,而后二者都与人类情绪有关。

来自加拿大系统综述维生素D和产前抑郁症(AD)和产后抑郁症(PPD)之间的联系的科学证据,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维生素D和孕前和孕后抑郁症风险显著相关。

3.妊娠期Vit D缺乏与感染

Vit D缺乏减少了抗菌肽的产生,使孕妈妈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下降。国外学者发现妊娠期较低Vit D水平的孕妈妈,更容易发生细菌性阴道病。

4. 维生素D的受体存在于多种肌肉细胞中,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降低收缩肌的强度,导致剖宫产的发生率增加。Vit D缺乏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产后抑郁等有关,孕期不良的围生期结局可能成为未来母亲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一个窗口。

维生素D缺乏与早产、小于胎龄儿(SGA)、骨骼发育受损和神经发育障碍的风险增加有关。目前关于孕妇补充维生素D对胎儿或新生儿死亡率、低出生体重(LBW))风险、出生体重和出生身长的影响的结论并不一致。2022年7月研究人员进行了下列荟萃分析,以全面评估孕妈妈补充维生素D对出生时后代健康的影响。

研究证实怀孕期间补充维生素D与改善后代维生素D充足状态、改善胎儿生长以及降低胎儿或新生儿死亡率有关。补充维生素D对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风险和早产风险没有影响

(3.2.3)妊娠期Vit D缺乏对后代的影响

1.妊娠期vit D缺乏对其后代早期大脑发育和成人脑功能中的作用

妊娠期vit D缺乏后代早期大脑发育和成人脑功能中的作用引起了科学界的兴趣。已经在人类和其他动物物种的几个脑区发现了Vit D受体和有关代谢酶,这说明VitD作为一种特殊的类固醇激素可能作用于脑部发育。2017年发表在《英国营养学杂志》的文章,《孕期母胎维生素D状态与神经系统发育的关系:来自雅芳父母与儿童纵向研究(ALSPAC)的结果》。其结果研究如下:维生素D为什么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1)作用基础:维生素D受体和调控维生素D代谢的酶在大脑不同区域内普遍存在,这是维生素D在神经系统发育中发挥作用的生理基础。

(2)细胞因子:1,25二羟维生素D(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可能通过细胞因子对神经传递和突触可塑性产生作用,进而影响大脑发育以及随后的学习过程和神经认知发育。

(3)多巴胺系统:腹侧中脑的多巴胺神经元在运动、行为的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大脑中的多巴胺反应区域也有维生素D受体存在,1,25二羟维生素D可能通过其对多巴胺系统的作用而影响动作发育。

动物实验发现,母鼠孕期维生素D缺乏与幼鼠大脑发育异常有关,而且妊娠晚期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子代

成年期的脑功能受损。这样的关联性是否也适用于人类呢?

为了验证孕期(人类)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其后代神经发育之间是否有关联,有研究者对英国埃文亲子纵向队列研究(ALSPAC)的随访数据进行了分析。埃文亲子研究于1991年启动,共纳入7065对母子(样本量大),研究中包含了对母亲孕期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也包含了对其子代至少一次的神经发育评估,这些评估包括:孩子在6-42月龄的学前发育评估、7岁时的长处和困难问卷评分、8岁的智商测试以及9岁的阅读能力测试,这些数据为本次的数据分析提供了可能。数据分析结果提示:孕期维生素D缺乏可能对后代4岁以内的运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2.免疫性疾病,可能由于早期异常的宫内环境导致β细胞的功能破坏所引起。妊娠期充足的Vit D水平能使后代T1D发展过程中胰腺β细胞的自身免疫破坏减少,从而降低后代发生T1D的风险。

2012年的一项研究首次报告了怀孕期间较低的25(OH)D水平与后代1型糖尿病的高风险有关。;2014年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科学研究表明,怀孕期间母体维生素D的缺乏与子代6岁的肺部发育受损、10岁时的神经认知困难、青春期饮食失调的风险增加以及20岁时骨量峰值降低有关,实验结果检测到了母体血清25(0H)D水平与胎儿肺功能、神经发育和心理健康指数以及骨量峰值的关联,这表明充足的 宝宝器官发育与母亲血清25(0H)D水平的关系,维生素D有利于多个器官的良好发育,而不仅限于历史上曾提出的骨骼发育

3.湿疹 在妊娠期间,母亲VitD缺乏可能影响生命早期的免疫系统,导致炎症的发生和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使后代发生湿疹的风险增加。

4.哮喘 孕妈妈的Vit D状态可能在后代喘息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孕母Vit D水平对胎儿肺成熟和发育中的免疫系统有益。一项对曼彻斯特的孕妇研究发现在孕期孕妇维生素D低水平可作为儿童反复出现喘鸣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5.不良出生结局 可能是由于孕母VitD通过影响胎盘血管生成与生长导致母胎界面发生缺氧损伤、以及调节胎盘分泌人胎盘泌乳素对母体葡萄糖和脂肪酸代谢产生影响,使胎儿生长需要的能量减少,影响了胎儿的生长。

6.对子代骨骼发育

胎儿骨骼矿化的钙及所需的vitD完全依靠于母体。妊娠期Vit D缺乏导致新生儿在出生后发生低钙血症和佝偻病。

4.面临维生素D缺乏高风险的10类人

4.1《共识》指出,具有以下10项特征的人群面临维生素D缺乏高风险,应注意筛查并在必要时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产生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老年人可能因此面临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

居家人群:包括残疾人和住院人群,他们可能因为较少的户外活动而减少阳光暴露,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长时间室内工作人群:如办公室工作者、工厂或仓库工人、出租车司机、夜班工作者,他们可能因为长时间待在室内而缺乏足够的阳光照射。

皮肤较暗人群:皮肤色素沉着较多可能会影响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

体力活动水平较低人群:缺乏运动可能会导致整体健康水平下降,间接影响维生素D的状态。

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慢性肾病、胃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甲状旁腺疾病、肝脏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或吸收。

肥胖人群:特别是腰围过大的人群,因为维生素D是脂溶性的,可能会在脂肪组织中储存,导致血液循环中的浓度降低。

接受减肥手术的患者:手术后可能会影响营养吸收,包括维生素D。

使用可能增加维生素D代谢的药物的人群:如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地塞米松、利福平、硝苯地平、螺内酯、利托那韦、环丙孕酮醋酸酯等药物可能会影响维生素D的水平。

维生素D缺乏的母亲的婴儿:母亲在孕期或哺乳期维生素D不足,可能会导致婴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低下。

5.维生素D缺乏的诊断标准——基于25(OH)D水平

《共识》指出,维生素D缺乏的评估标准主要基于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浓度。25(OH)D是维生素D状态的公认生物标志物,它反映了体内维生素D的总量,包括从阳光、饮食和补充剂中获得的维生素D。尽管最佳25(OH)D水平仍有争议,但全球主要组织通常推荐的参考范围如下:

维生素D充足:血清25(OH)D水平通常被认为是20-30ng/mL。

确定维生素D缺乏的具体阈值时,25(OH)D水平低于20 ng/mL为维生素D不足,而低于12 ng/mL为维生素D缺乏。此外,评估维生素D状态时还需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季节变化、地理位置、皮肤色素沉着、体重、性别、年龄、体力活动水平、食物强化以及遗传倾向等,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个体的维生素D水平。评估维生素D缺乏不应仅限于一般人群的筛查,而应侧重于那些具有高风险因素或临床指征的个体,如老年人、肥胖个体、有特定疾病或正在服用可能影响维生素D代谢药物的患者。

6.怎么补充维生素D带来母儿健康的获益

6.1非药物方式《共识》指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非药物方式补充维生素D:

6.1.1日光照射:皮肤在阳光照射下可以合成维生素D3(胆骨化醇)。因此,适量的户外活动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自然产生。

6.1.2饮食摄入:某些食物中含有维生素D,尤其是富含维生素D3的食物,如脂肪鱼(三文鱼、金枪鱼、鲑鱼等)、鱼肝油、以及蛋黄。植物性食物中,如蘑菇,也含有少量的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

6.1.3强化食品:一些食品和饮料,如牛奶、橙汁、酸奶和谷类食品,可能会被强化添加维生素D。

6.2维生素D的药物特点及使用时机《共识》指出,口服维生素D3是首选形式,应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剂量。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肠道吸收不良或特定临床情况,可能需要通过注射的方式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

6.3维生素D的评估与补充血清中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是衡量维生素D状态的标准生物标志物。每日口服维生素D3(胆钙化醇)被认为是最自然和有效的补充方式,美国国家医学院推荐的维生素D膳食摄取量为每天400至800IU,可耐受的最高摄取量为每天4000IU。除了补充剂,适量的日晒也是获取维生素D的好方法。虽然维生素D补充通常安全,但过量可能导致维生素D中毒(VDT),VDT的体征和症状主要与高钙血症有关,其并发症包括心血管、肾脏、胃肠道、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的不良事件,因此,合理监测和调整剂量至关重要。

2023年7月1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颁布的《围孕期维生素D管理规范》指出:已经有维生素D缺乏/不足者,单纯光照或食物短期内不能纠正缺乏/不足状态,需要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

·1.首选口服途径补充:口服较肌注达峰时间快,口服约需数天而肌注需要1个月以上达峰值。

·2.维生素D制剂的选择:对于肾功能正常者,没有必要也不能用活性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补充足够量的维生素D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3.维生素D补充剂量:如果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明显,应先给予维生素D负荷剂量(2000IU/d),待血25(0H)D浓度达到充足水平后(>30ng/ml),再给予维持量治疗。

.4.如果并发骨质疏松症:维生素D与钙剂合用作为基础治疗,需定期检测血钙、尿钙。

人体对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摄取吸收也几乎相似。但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3的利用度似乎稍高于维生素D2,能产生更大的效能,所以许多药物和保健品都首选维生素D3。剂型方面目前常用药物主要有活性维生素D和普通维生素D制剂。对于孕妇人群建议用普通维生素D2或D3制剂:如维生素D3滴丸或滴剂、维生素D2滴剂、钙联合维生素D复合制剂和复合维生素等。孕妇常用的钙尔奇D片含维生素D31001U,爱乐维含维生素D35001U,善存片含维生素D3 4001U。维生素D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补充过量,亦可引起中毒,会出现下列症状:

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2.易出现烦躁、无精打采、抑郁; 3.高钙危象,可能出现钙吸收过多,引起钙盐沉积,击发肾结石、皮肤钙 D 化等等;4.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精神障碍。

活性维生素D与普通维生素D的主要的区别在于: 普通维生素D在人体内,不能直接利用,需要经过肝肾代谢转化之后,才能够发挥作用;而活性维生素D,是不需要经过肝肾代谢转化,直接可以发挥功效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普通维生素D本身没有活性,只有经过肝肾代谢转化后,才会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所以普通维生素D,仅仅是活性维生素D的原形,不能够直接被利用,必须依赖人体正常的肝肾功能,代谢转化之后,才有活性的维生素D,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参加钙的吸收,才能起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孕妇没有必要选择普通维生素D即可。

总结,围孕期如何预防维生素D缺乏通过

1、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 日常可以保持一定运动量,不仅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也有助于维生素D的吸收。晒太阳的时候,一般在上午9-10点左右,每周两次到三次曝露皮肤面积的25%(约双上肢和双下肢的表面积)于日光下5-30分钟,通常可以获得足够维生素D尽量保持每周有2-3个小时尽可能多地把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

注意适当饮食补充 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维D含量较高的食物深海鱼类,金枪鱼、三文鱼、鳕鱼等,虾,动物肝脏、蛋黄、牛奶、香菇、瘦肉、鱼肝油、奶酪、坚果、菠菜、蘑菇等。

维生素D缺乏容易引起不孕、流产、妊娠期相关性疾病,如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剖宫产、早产、复发性流产、产后抑郁、低出生体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子代自闭症等。因此,及时掌握孕期维生素D水平对孕妇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和更多的围孕期妇女了解维生素D的重要性,主动识别维生素D缺乏高风险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纠正维生素D缺乏,确保围孕期营养健康,确保孕期的孕妈妈安全,确保下一代的身体素质健康!

播出频率:吉林新闻综合广播FM91.6\AM738

栏目:《健康大讲堂

播出时间:周六、周日17:00-17:30

节目热线:0431-858151118581599985815199

文章来源:原创·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图片来源:转载·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长春市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编辑:小裴、子欣

初审:郝滋丽

复审:钟晓

终审:赵敏

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

来源:吉林之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