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咱们聊点有意思的——你们发现没有,最近科技圈热闹得跟过年似的,可股市却像个没睡醒的孩子,怎么叫都不肯起床。这事儿,是不是挺让人挠头的?
今天咱们聊点有意思的——你们发现没有,最近科技圈热闹得跟过年似的,可股市却像个没睡醒的孩子,怎么叫都不肯起床。这事儿,是不是挺让人挠头的?
一、科技利好满天飞,市场为何装睡?
先来看看这几天的重磅消息:
* 海光信息要和中科曙光"联姻"了
* 央视曝出5纳米麒麟芯片量产在即
* 宇数科技的拳击机器人已经能打组合拳了
* AI科学家天团2个半月就研发出治失明新药
按理说,这么多王炸级别的利好消息,市场早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了。可现实呢?成交量反而越来越小。这就好比请客吃饭,菜都上齐了客人却不动筷子——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二、10%的财富密码
咱们先算笔账:今年涨幅超过20%的股票不到1200只,占比约20%。要知道现在银行理财年化能到3%就烧高香了,存10年都未必有20%收益。
有趣的是,虽然股市"一赚二平七亏",但10%的胜率其实比考985(1.5%)或公务员(1.75%)高多了。关键这10%的人赚的不是小钱,是能改变命运的大钱!这就是为什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诱惑实在太大了。
三、看不见的博弈战场
市场就是个巨大的赌场,但庄家和散户的筹码根本不对等。机构就像戴着夜视镜的特种部队,散户则是举着手电筒的观光客。最要命的是,机构还能看到所有手电筒的光柱!
这就导致一个死循环:
* 散户跟风→机构就震仓洗盘
* 散户割肉→机构立即拉升
看看下面这只票,事后诸葛亮谁都会当,但身在局中时,有几个能看穿这是洗盘?
四、量化望远镜
好在现在通过量化模型可以捕捉到机构的蛛丝马迹。比如"震仓"这个动作就有明显特征:先打压股价再回补,就像钓鱼要先收线再放线。
用全景K线来看更直观:橙色K线代表机构持续活跃(就像夜店的常客卡),绿色是获利回吐(吃饱了要消化),蓝色就是震仓信号(庄家在做俯卧撑)。
在4月下旬到5月初的两次震荡,调整伊始都出现「强力回吐」(绿色K线),随后又出现「机构震仓」(蓝色K线)。这说明,大量的获利回吐盘引发了调整,但机构借势就做了一次震仓洗盘,洗干净之后就又再次拉升了。
但看清机构动作就不同了,往往机构动作都是在股价表现之前。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PS2:
绿色k线,代表「强吐」,即「强力回吐」行为,表示前期获利资金回吐,做空力度加大。
玫红色k线,代表「强补」,即「强力回补」行为,表示前期做空资金回补仓位,做多力度加大。
PS3:
「全景k线」数据是将:机构库存、空头回补、资金交点、强力回补、强力回吐等共计五个数据,用不同颜色映射到对应的K线中,态进行映射。样,观察市场,能够更直观、更全面、更系统。
五、900家公司的集体广播体操
最新数据显示,"机构震仓"的股票接近900家!上周更有单日超1000家的记录。这就好比900个教练同时在带学员做拉伸运动——你说他们是不是在准备什么大动作?
回到开头的疑问:为什么利好不断市场却装睡?现在答案很清楚了——机构正在忙着热身呢!等他们做完这套广播体操...你懂的。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来源:我是概念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