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优越的外表形象只是嵇康最不值一提的优点。本身的嵇康才思敏捷、文笔斐然,还是“竹林七贤”之首呢!奈何就在嵇康39岁那年,却遭到他人的陷害而被处死。行刑前的嵇康弹奏一曲以劝慰世人,竟成千古名曲。
要说起魏晋时期的第一美男,那一定非嵇康莫属。就凭借着那突出的颜值和不染于世的气质,嵇康就是当时最耀眼的那颗星星。
其实,优越的外表形象只是嵇康最不值一提的优点。本身的嵇康才思敏捷、文笔斐然,还是“竹林七贤”之首呢!奈何就在嵇康39岁那年,却遭到他人的陷害而被处死。行刑前的嵇康弹奏一曲以劝慰世人,竟成千古名曲。
回首嵇康那传奇的人生经历,揭露他遭到迫害的原因。
这样的一幕发生在公元263年,此时的洛阳刑场周围挤满了群众。他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见今天即将被行刑的名士嵇康最后一面,同样也是想要通过人群聚集来给魏晋朝廷施加压力。
就在嵇康行刑的那天,3000名太学生集体向皇帝请愿,希望皇帝赦免嵇康的同时让他来太学任教。只是大家的想法并没有如愿以偿,反而还更加加速了嵇康的死亡。
那天的洛阳城可谓是人山人海啊!大家都紧密的围绕在刑场周围,各个踮起脚来看前方的情况。快到中午时分的时候,嵇康才在狱卒的押解下来到了刑场。
作为此次事件的主人公,嵇康本人显得格外的淡定,丝毫看不出即将要面对死亡的样子。对于自己的结局,嵇康早就有所预料,并不为生死而动。
抬头看了看快要到正午,嵇康淡定的像人群里的兄长索要他的琴。兄长当即就将背上背的琴递给了嵇康,嵇康抬头看了一眼监斩官,对方思索一下后点了点头。刽子手替嵇康松下了枷锁,退到了一旁。
随后,嵇康就拿着自己的琴走到了刑场中央。嵇康没有多说什么,直接盘腿坐下就给围观的群众们弹上了一曲。
一曲结束后,嵇康就把琴放下,然后叹息的对大家说道:“从前袁孝尼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
说完之后,嵇康就闭上了自己的双眼,准备迎接死亡的到来。而监斩官直接就不顾民众的意愿,将写了“斩”字的牌子扔到了地上。
负责行刑的刽子手按照惯例那样,接过旁人手中的酒喝下,再一口喷洒在锋利的刀上。只见他手一扬,嵇康便应声倒地,结束了他那传奇的一生。
这一年的嵇康不过39岁而已,正值人生有无限美好的未来之时。而他所弹奏的那曲绝唱,则是成为了千古名曲,受到后人的追捧。
对于嵇康的逝去,天下文人无不痛心,纷纷唾骂着当权者的行为。当时的当权者司马昭在不久后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奈何斯人已逝,他悔之晚矣。而嵇康之所以遭遇这样的结局,那就要从他那正直的性格说起了。
出生在魏文帝统治时期,嵇康家中世代居住在会稽地区。还是曾祖父为躲避仇家的缘故,这才搬迁到了谯国。
真要说起来,嵇康还是正儿八经的官宦子弟呢!不管是父亲也好还是兄长也罢,都曾经在朝廷中担任要职。遗憾的是,在嵇康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是由母亲以及兄长抚养长大的。
自小就知道自己的处境,嵇康从小就不用母亲操心。幼年时候的嵇康聪慧不已,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士大夫的技巧。成年后的嵇康格外喜欢道家著作,在养生方面格外精通。
那时候的嵇康绝对是人群中最耀眼的那颗星星,因为他的外表形象极其突出。传说中的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长相俊朗,一身气质斐然。再加上他本就出色的才华,这让嵇康在当时很受到欢迎。
嵇康却不为外物所动,始终在一心求道,坚持着自己的真理。那时候的嵇康并不愿意出仕,而是更加向往自由的生活。
嵇康曾经前往一处深山中采药,兴头上来竟然忘记了回家。当时有来深山里砍柴的路人,碰到嵇康还以为是遇到了神仙呢!
随着嵇康名气的越来越大,这让他又引起了许多当权者的注意。例如当时朝廷真正掌控实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就曾经想要将嵇康征辟为幕府属官。
对于旁人而言梦寐以求的事情却是嵇康避之不及的,他竟然急急忙忙的跑到了河北郡,就是为了躲避司马昭的征召。后来司隶校尉钟会又携带着厚重的礼物去拜见嵇康,同样遭到了嵇康的冷待。
要知道当时的司马家族可是权倾朝野,如此不给面子的嵇康直接就惹怒了司马昭,让司马昭心里有了报复他的想法。这不,就在司马昭等到机会后,直接就将嵇康判处了死刑。
其实这件事情跟嵇康本人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架不住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污蔑。那是在公元263年的时候,嵇康好友吕安的妻子遭到兄长吕巽的侵犯。
吕安显得格外的愤怒,当即就打算状告兄长。而这嵇康与吕安两兄弟的关系向来良好,因此便劝说吕安不要揭发此事,从而来保全家族的名誉。
谁知吕巽害怕遭到报复,竟然先下手为强,反而污蔑吕安不孝顺。中国古代向来讲究“百善孝为先”,导致这吕安一被冠上不孝的罪名后,立刻就被官府抓捕了起来。
吕巽的倒打一耙让正直的嵇康看不过去了,直接就出面为吕安作证。而这吕巽又是司马昭一党的人,这让嵇康的行为再次触怒了司马昭。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当初遭到嵇康冷待的钟会竟然趁着这个机会向司马昭进言,对嵇康进行了陷害。司马昭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直接下令判处嵇康和吕安死刑,也好报之前嵇康多次拒绝他的仇。
这可真是无妄之灾啊!本身这件事情与嵇康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就是因为正义的他多说了两句,竟然就落得个这样的结局,属实让人感到无奈。
来源:鉴史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