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饭后,李老师带着车和王师傅、黄师傅由上店到县城接我上车。出城向西南,山行一个半小时,到达西泰山南黄水村。再南进,入归巢沟盘曲而上,路仅容一车,两旁山势陡峭,草木葱茏,时有野花探头,颇似顽童窥客。行一公里出现左右两个岔道,没有路标,我们冒然向右道进山。上上下下
五月的一个周末早晨,好友李辉继从上店来电说:“雨后天晴,气候宜人,我打听到西泰山里边的黄水村有条归巢沟,山水不错,咱们去那里看看吧。”我说:“中”。
早饭后,李老师带着车和王师傅、黄师傅由上店到县城接我上车。出城向西南,山行一个半小时,到达西泰山南黄水村。再南进,入归巢沟盘曲而上,路仅容一车,两旁山势陡峭,草木葱茏,时有野花探头,颇似顽童窥客。行一公里出现左右两个岔道,没有路标,我们冒然向右道进山。上上下下,弯弯绕绕,多亏黄师傅车技娴熟,一路有惊无险。山沟凉爽、清幽、宁静,只有车轮碾过碎石,发出细碎的声响,仿佛山灵在絮语。行至尽头,忽见一土瓦房院落伏于山坳。下车步行至院中,蒿草簇生,门上落锁,好久无人居住。旁边的偃坪地中,一尺高的玉米苗,雨后翠绿,生机勃勃。玉米苗行间,野芸苋菜疯长。黄师傅喜欢之极说:咱们中有新鲜菜吃了,说着蹲在地里薅起野菜。李老师看到被雨水冲刷干净的沙子,便脱鞋赤脚踩起沙子,体验美感。王师傅好中药,看到桔梗、二花,便采了起来。我转悠着拍照山水风光。黄师傅采滿一袋子芸苋菜,我们原路返回到岔口,又向左沟前进。
左沟中,不时碰到车辆,我们知道这条是正道。继续向前,又有了装修过的土瓦房。路到尽头,有小游园,秋千,这便是归巢客栈了。
停车入内,客栈不大,却收拾得极是精致。客房皆带阳台,立于其上,满目青山便排闼而来。我疑为山向我走来,细看才知是云雾游移造成的错觉。山间的云雾确乎是极活泼的,时而缠绕峰顶,时而滑落谷底,俨然一群不谙世事的白衣童子,在山林间追逐嬉戏。
客栈四周群山如黛,空气清冽得使人战栗,猛吸一口,五脏六腑都为之澄明。院中花圃里,月季正芬芳,几只粉蝶正绕着花儿打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有一种天真的韵律。我坐长椅上,低头写文章。
李老师和客栈主人聊天,主人说归巢四季皆有景致。春看山花烂漫,夏享清凉无汗,秋观层林尽染,冬赏雪压青松。黄师傅、王师傅已被主人说的心动,急不可待起身去体验美景。
临近中午,李老师和当年在西泰山扶贫驻队时,认识的老熟人联系。老熟人早已脱贫,并开没了农家民宿,让她做手工捞面条,我们自带野芸苋菜。联系好后,我们放弃在归巢吃饭,直奔西泰山吃中午饭。
归途仍是那条窄路,车窗外,云雾又起,渐渐将客栈隐去。我想,这"归巢"之名取得极好。人本是自然之子,偶尔归巢,虽不能久留,但得片刻栖息,亦是幸事。
来源:褚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