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德善率部且战且走,在突过河肃路后,敌人的骑兵和汽车队已经凭借速度迂回到了我军的两侧,想把我军打回去。常德善于是下令部队猛冲上去,想趁其不备打开缺口,但没有想到日军准备充分,他们的包围已经形成纵深,而且火力强大,他组织了几次冲锋都没能冲出去。
1942年6月8日拂晓,河北沧州雪村。
时任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司令员的常德善、政委王远音刚刚率领部队抵达宿营地,就收到了侦查员的报告:
沧州方向有五六十辆汽车正向我驻地方向推进,肃宁、献县、饶阳等方向的日军也都出动了,已经在东北方向和我部发生战斗。
常德善司令员收到消息后当机立断,命令一个营全力掩护,自己率领部队进行突围。
常德善率部且战且走,在突过河肃路后,敌人的骑兵和汽车队已经凭借速度迂回到了我军的两侧,想把我军打回去。常德善于是下令部队猛冲上去,想趁其不备打开缺口,但没有想到日军准备充分,他们的包围已经形成纵深,而且火力强大,他组织了几次冲锋都没能冲出去。
常德善于是决定分路突围,他亲自带着一个连向西南方向进攻,但此时敌人的包围已经越来越严密,火力也越来越强大。
战斗中,常德善的右脚中弹,身上多处受伤。为了保留精干人员,防止情报泄露,常德善下令把所带的文件全部销毁,机要员和电报员换上便服继续突围,他自己则拿起机枪,不断朝冲上来的敌人进行点射。
在他的掩护下,一部分同志突了出去,而常德善的左手再次受伤,他用肩膀顶着机枪继续射击,并命令自己的警卫员冲出去,到白洋淀找地委书记金城同志报告。
警卫员还没走出多远,敌人的机枪子弹就击中了他的头部,常德善当场牺牲……
另一边,带队突围的政委王远音也在战斗中受了伤,由于行动不便,为了避免拖累战友,也为了不落入敌人手中,他用随身佩戴的手枪自尽殉国……
司令员和政委全部牺牲,部队失去了指挥,在各自为战的情况下分散突围,他们和敌人混战成一团,直到当天晚上,敌人撤退,我军的分散人员才陆续集合。
此次战斗,导致8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委王远音,30团政委汪威,副团长肖治国,分区侦查股长杨克夫等人全部牺牲,这就是冀中军区战史上有名的“雪村战斗”。
雪村战斗还和军史上的另外一件大事有关,据开国上将、时任冀中军区司令员的吕正操回忆:
“薛村战斗(注:即雪村战斗),教训沉痛。一九四二年九月一日,中央军委为此作出决定:改变部队中政委最后决定权的规定,在战争中的军事行动,统一由部队军事首长最后决定。”(《吕正操回忆录》)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吕正操回忆,1942年5月到6月,华北日军对我冀中平原展开了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冈村宁次出动优势兵力,四面出击合围,冀中军区司令部收到情报后,立刻下令各主力部队避实就虚,不和敌人硬拼,设法突破包围圈,转入外线作战。
根据这一部署,第8军分区的常德善司令员、王远音政委立刻率部进行转移,6月7日,他们来到了湾里、泥马头一带。这个时候,8分区通过电台联系到了军区和9分区,掌握了一些敌人兵力调动的准确情报。
常德善司令员是一个老红军、老指战员,作战经验丰富,他通过情报分析认为,敌人将有重大行动,此地不宜久留,必须连夜跳出包围圈,转移到子牙河一带去。
王远音政委则从政治角度指出,子牙河的群众基础不好,不利于长期作战;再说了,敌人一打我们就跳出去,从群众的角度来说,反映不好。
两人摆出了自己的观点,经过一份争论,常德善并没有被说服,但他最后还是决定尊重政委的决定权,向附近的雪村一带转移。
8日拂晓,常德善、王远音刚刚率领部队抵达雪村一带,还在布置岗哨,构筑阵地,就收到了侦查员的报告,说敌人出动了五六十辆汽车,从四面八方向我们合围而来。接下来的战斗空前激烈,过程和结果如上所述。
王远音政委,原是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骨干,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来到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工作,担任政治部副主任。在大家的印象里,他精明干练,能写会讲,是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干部。
常德善司令员1911年出生于山东峄县,自幼家庭贫苦,双亲早逝,六岁就开始给别人放猪放牛。17岁那年,他参加了红军,最开始是给关向应当勤务员,后来一步步升到警卫团团长。
当年红2军团在湘鄂西转战的时候,几次遭遇危机,有一次是常德善把贺龙背出来的,所以贺龙后来说:没有常德善,就没有我贺龙。全面抗战爆发后,吕正操把常德善从贺龙那里要到了冀中军区。
在冀中军区工作期间,常德善机智果断,战绩卓著,在8分区指战员心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的不幸牺牲,令8分区失去了擎天之柱。
雪村战斗结束后,当地的老百姓找到了常德善的遗体,发现他身中27枪,大家含泪将他掩埋。结果此事被汉奸告密,第二天城里的日伪军就来,他们把尸体挖出,把头砍去,在城门上挂了很长时间。
1949年以后,常德善的遗体被重新安葬,当时贺龙为他写了碑文。
2024年4月,肃宁县政府在迁移雪村战斗烈士的遗骸是,发现其中一名烈士在牺牲前环抱着一张年轻女性的照片,经过修复,这位女子的面貌得以复原。这个故事经电视台播出后感动了很多人。
来源:历史详说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