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普法“尕豹”来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7 10:17 2

摘要:尕豹 他是这个家族排行老大,其设计来源于“华夏第一相”管仲,头顶束起发髻,并用金色发冠固定,身着传统中式服饰,上衣为蓝色,搭配灰色内衬,外披蓝色披风,衣服上有精致的传统花纹装饰,腰间系有黑色腰带,配有金属配饰,表达了传统文化底蕴,体现了法律文化传承之意,凸显了

尕豹 他是这个家族排行老大,其设计来源于“华夏第一相”管仲,头顶束起发髻,并用金色发冠固定,身着传统中式服饰,上衣为蓝色,搭配灰色内衬,外披蓝色披风,衣服上有精致的传统花纹装饰,腰间系有黑色腰带,配有金属配饰,表达了传统文化底蕴,体现了法律文化传承之意,凸显了干练、稳重、大气、威武的性格特质。

青葵尕豹 她是一个活泼的女学生形象,身着深蓝色学生制服,颈部系着一条红色领带,搭配红色装饰线条,左手拿着一本书,展现出青春活力与朝气,寓意着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青葵尕豹作为法律知识的传播者,引导青少年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知识充实自己,提升法律素养。

法务尕豹 他表情温和友善,眼神专注有神,嘴角带着微笑,身着带有西宁普法标识的正装,手提公文包,整体形象憨态可掬又不失庄重,既展现了法律工作的专业与庄重,又拉近了与群众的心理距离。他的职责就是依托专业的法律资源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解答内容。

生态尕豹 生态尕豹身穿蓝色传统连体服装,象征着广阔的天空和海洋,下摆有精致的白色花纹装饰,腰间配有金色的腰带和装饰,头戴黄色花环,象征着生态环境充满生机与活力。右手举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生态管理我最强”,切实履行呵护湟水河生态保护法治责任,寓意为以法治之力护航描绘稻浪翻涌、沃野千里的生态画卷。

尕豹法律通 他大眼睛,头戴蓝色帽子,身着蓝色连帽拉链外套和裤子,整体统一的蓝色强化了法律的严肃、专业,左手拿着对讲机,寓意在普法工作中,积极与民众沟通交流,及时传递法律资讯。他的职责是要做群众身边的“法律翻译官”, 当司法服务的“摆渡人”,成为矛盾化解的“调和员”,尽自己最大努力建成知法、懂法、守法的“法治大家庭”。

尕豹林长 他的身形圆润、大大的眼睛,颈部佩戴由蓝色叶片组成的项链,中间点缀黄色坠饰,手持饰有蓝色花朵造型的法杖,象征着冷静、理智,他是生态法规的“播种机”,生态执法的“监督员”,生态纠纷的“终结者”,以司法之力为山水林田湖草沙“护航”,让生态保护有力度更有温度,他的职责是以司法服务守护自然生态平衡,让群众感受到“生态保护,司法从不缺席”的决心。

邻助豹 他像一位邻家老爷爷,身着深蓝色中式传统服装,腰间系着棕色皮带并挂着复古风收音机,左手拿着一把传统蒲扇,展现出一种沉稳气质,又充满了亲和力。他的责任是用一辈子积累的生活智慧,和司法的专业知识,把“小矛盾”调成“大和谐”,当贴心的和事佬, 做高效的解铃人,成为温暖的守护者,用最朴素的方式,让法律变成邻里间的“暖心话”。

遗卫豹 他身着色彩丰富的民族服饰,腰间系着金色花纹配饰,服装风格华美,体现传统文化底蕴和地域文化特色。左手持有绘有天平图案的画卷,传达出追求公平、公正的核心价值。右手握着一支毛笔,寓意遗卫豹通过书写、宣传等方式,将法律知识传递给大众。他既要守住“老技艺”,也要接上“新法治”,让司法与非遗“双向奔赴”,当好非遗的“法律翻译官”。

西宁市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了“雪豹之都”“丁香之城”文旅品牌,2024年9月,西宁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雪豹形象标识和城市形象,雪豹正式为西宁“代言”。近期,西宁市司法局主动融入和服务全省、全市工作大局,凭借这股“东风”,积极探索“雪豹+”融合宣传推广模式,以“雪豹之都”城市IP形象——宁萌为基础,创新设计西宁普法“尕豹”家族IP形象,以“小IP”带动“大普法”。

品牌涵义—“尕豹”普法家族

“尕”在青海方言里有“小”“可爱”的意思,常用来亲昵地称呼小孩或小巧之物,饱含亲切、喜爱之情。同时,“尕”又不单单是一个表示“小”的形容词,更承载了青海人生活中细腻亲切的情感表达,对幼小的怜爱、对亲近之人的亲昵、对故土的眷恋,都能通过“尕”字鲜活自然地流露出来。

豹是雪豹,被誉为“雪山之王”“草原之王”,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高山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西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这个目标的一个核心定位就是生态。选择雪豹作为西宁普法的IP形象,可以借助其文化价值植入,增强城市法治文化的底蕴和影响力,也是西宁市司法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担当的直接体现。

“尕豹”普法家族介绍

西宁市司法局独具特色的“尕豹”普法天团,一家8口如同8名使者,各司其职。

“尕豹”普法家族IP形象的文化延伸

“尕豹”普法家族IP形象设计开发仅仅是一个开端,就像一个大的文化池,下一步西宁市司法局将持续为其注入创新活力,将西宁特点融入法治品牌建设,着力打造出一批凸显西宁特点、影响力广泛的法治品牌。

打造“尕豹说法”专栏。以短视频、微动漫、微视频为核心载体,联动图文漫画、普法广播剧、情景微电影等多元形式,覆盖“两微一端一抖”及本地融媒体平台,形成“每日普法小课堂+每周主题情景剧+每月法治热点解读”的常态化传播机制。

打造青少年精准普法课堂。针对青少年群体研发《尕豹法治探险记》校本教材及系列漫画,嵌入西宁市中小学法治课堂,配套“法治闯关答题”“尕豹角色扮演”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实现青少年法律知识知晓率不断提升。

打造一批法治文化打卡地。在西宁城市地标、青海湖景区、校园、社区等场景落地 “尕豹”主题法治文化打卡点(如“尕豹警长巡逻站”“尕豹河长生态廊”),结合AR互动技术开发“打卡尕豹地标·赢生态法治勋章”文旅活动,使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法治理念通过趣味体验和自然融入公众生活,使景区、社区法治宣传触达效率不断提升,强化西宁法治高原中心城市形象。

打造一系列卡通故事。塑造“青葵尕豹”(青少年普法)、“尕豹林长”(生态保护)、“尕豹法律通”(基层治理)、邻助豹(社区管理)、遗卫豹(非遗保护) 5大职能化卡通形象,通过“一角色一领域一故事”模式创作系列普法故事。实现不同行业、领域法治知识的精准具象化传播,推动群众对重点法律法规认知度不断提升。

打造一批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文创产品(尕豹手办、尕豹动漫书、尕豹毛绒玩具等),开发“尕豹”IP授权体系,联动本地企业推出法治主题文创、研学旅行、亲子互动等产品,形成“普法+文旅+教育”产业闭环。同步在法治公益广告、城市宣传片中植入“尕豹”形象,形成 “生态保护+法治守护”双主题城市识别符号,使西宁法治品牌成为继青绣、唐卡之后又一具有青海辨识度的普法宣传文化标识。

通过三年的努力和建设,使“尕豹”普法IP成为西部地区首个集“反诈卫士、生态保护、青少年普法、基层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于一体的超级法治文化载体,为西部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西宁模式”,着力打造普法文化宣传的“西宁样板”。

来源:青海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