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山西国企:连续7届21年荣膺全国文明单位,华阳一矿是怎么做到的?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7 10:44 2

摘要:“21年矢志不移狠抓‘五个文明’建设,是培养干部职工坚定的信念,孕育坚韧不拔的斗志,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的灵魂所在,而且对全方位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档次,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1年矢志不移狠抓‘五个文明’建设,是培养干部职工坚定的信念,孕育坚韧不拔的斗志,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的灵魂所在,而且对全方位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档次,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华阳一矿之所以能在市场竞争中实现长足协调发展,原因有千万条,但归根到底,自始至终、锲而不舍坚持‘五个文明’建设齐驱并进,使职工始终保持顽强的斗志,使企业充满生机活力,是力量之源、动力之本……”

华阳一矿矿长侯志勇、党委书记刘江,信心满怀地阐述企业生机勃勃的秘诀。

资料显示,地处太行山东侧沁水煤田的华阳一矿,始建于1956年7月,资产总额47.56亿元,是目前我国盛产无烟煤的骨干企业。建企迄今的69年间,汇现代文明之锐气,蕴天地人和之灵气,继光荣传统和与时俱进之豪气,励精图治,逐渐形成了“班子团结、队伍过硬、管理科学、基础扎实、作风严谨、风清气正”的企业风貌进而蜚声三晋。“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后6次荣立山西省特等、一等功,252项国家、省部级荣誉印证着他们奋斗不止、坚韧不拔的光辉历程。

回望华阳一矿从粗放走向精细,从弱小变为强大,从落后走向科学的路程,可谓苦苦追寻、道路艰辛,历经几代人的探索,终于在筚路蓝缕中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科学规律,同时为众多煤炭企业找到了一条做大做强、逐步走向现代文明的长远发展之路。

本世纪初,以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为标志,华阳一矿从此跨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崭新时代。

迄今,华阳一矿也成为集团公司,乃至阳泉市唯一一家连续7届21年保持“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的“国字号”先进单位。

也正是从那时起,他们守初心、担使命,把荣誉看作动力,把荣光视如使命,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创建高标准“全国文明单位”的长远发展战略。

21年间,华阳一矿把这一“国字号”荣誉当镜子标尺常照常量,居安思危,不断创新,赵有瑞、郑东锁、胡志宏、白富元、尹爱、王军朝、刘江等7任党委书记,王世忠、李贵贤、刘秀春、苏保生、石焕小、杨乃时、王士勇、吕维赟、王立武、刘建峰、罗树宏、侯志勇等12任矿长接力传承,春夏秋冬几十年,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职工变了一茬又一茬,但不论班子队伍如何变换,华阳一矿始终坚定不移坚持“五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始终保持文明奖牌常挂常新的信仰不变;向新目标冲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斗志不移;延续文明根脉,承前启后,胜不骄、败不馁,创新不止的优良传统不变;力求避免人员只求索取、不讲奉献和企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价值趋向不改;始终如一全力推动精神物质的协调发展,一代接着一代滚石上山,代代相传,使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准、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由量变产生质变。

21年间,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华阳一矿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树立长远发展眼光,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党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创建高标准“全国文明单位”的标准具体细化量化为人人践行的行为规范,并有机融入党建、安全、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全过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在干部职工中开展“四德”“三观”教育,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有机纳入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不论任何时候都毫不动摇、坚持始终,进而在干部职工中筑起了一道获成绩不骄、临困难不惧、遇危难不退的精神长城,也正是长期凭借这种坚定的信仰、毅力、斗志,先后破解了被国外专家称“在高瓦斯地质条件下企业难有建树”的一个又一个难题,迎来了一个又一个企业长盛、职工幸福的曙光。盛名佼佼、业绩斐然,名声远播太行山间。

21年间,华阳一矿在高质量创建“五个文明”的进程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被誉为山西国企“扛红旗不倒,站排头不让”的成功典范。创新践行以“七个一线”工作法为内容的“旗·首”党建品牌示范引领,在企业安全、经营、科技等方面处处彰显作用,103个党支部、1702名党员在急难险重面前,冲锋在先、迎难而上,凝聚起众志成城、干群一心的磅礴力量,为建设科学、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企业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21年间,华阳一矿科学谋划、未雨绸缪,既把持续创建高标准“全国文明单位”的“规定动作”做深做细,又把符合自身实际的“自选动作”做精做活。他们将“五清楚、六必帮、七必谈”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法有机运用到做好每名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解疑释惑、“活血化瘀”,不仅有效化解了职工中的矛盾纠纷,解开了职工心中的思想疙瘩,理顺了职工的畏难情绪,而且凝聚了人心,最大限度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提振了干部职工“九牛爬坡个个都出力,创先争优人人争第一”的精气神。“五清楚、六必帮、七必谈”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法,不仅在全国煤炭系统被广泛推广,而且被国家思政研究会作为创新课题,在全国众多大中型国有企业间示范运用。

21年间,华阳一矿按照创建高标准“全国文明单位”的总体发展战略,党政齐力、上下同心,分解责任、强化落实,把细化量化后的文明创建目标,适时细化为企业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奖惩的重要内容。拟定出台了“文明员工”“文明班组”“文明窗口”“文明号岗”“文明家庭”等“五个争创”文明创建工作,做到“文明创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配套建立“比学赶帮超”机制,用目标激励、制度约束、榜样引导,奖优罚劣兑现,功过是非分明,促使党员干部既不当饱食终日的“伴食宰相”,更不做无所作为的“好好先生”。华阳一矿先后对在创新创效、发明创造、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爱护环境、拾金不昧、在岗成才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段小波等816名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特别是对在2017年“同煤杯”、2023年“华阳杯”全国煤炭系统职工技能大赛中获得技术比武第一名的姚武江、杨清分别给予15万元重奖,大大激发了职工争先恐后争一流、爱岗位、学技术、长本领的巨大热情。同时,21名个人因履职滞后等被通报批评。奖罚分明的背后彰显的是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的矿风。

21年间,华阳一矿十分注重以党带团、以团带青、以老带新、分层实施、逐级带动的示范效应,实操培训、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配套机制突出重点、综合推进,对全体职工,尤其是对3152名优秀青年人才进行了培育。用榜样的力量启示人、教育人、引导人,先后培育出全国劳模、全国“十佳职业道德建设标兵”——邢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任海平,全国人大代表——姚武江,党的二十大代表——李杰,从去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杨清等一大批不同时代的优秀杰出人才。同时,高产高效的综采三队、开拓四队等一批在全国煤炭行业独树一帜,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典型性的标杆集体。正是有了他们,华阳一矿的企业活力大增,美誉度提升。

21年间,华阳一矿始终坚持以德立人、以品树人、以教育人的帮扶包保系统教育不断线。正是因为他们极具战略眼光、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早人一步、技高一筹、先人一招,以“道德讲堂”“实操培训”等为阵地,长期坚持用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职工物质生活得到丰富满足的同时,把“我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信念力量层层传导,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潜在力量,倡导奋发向上。持之以恒坚持以点带面,优秀党员、劳动模范、“最美职工”广泛辐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持续陶冶职工情操,既让职工在劳动创造中“装满口袋”,又让职工在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中“武装脑袋”。

“实践证明,华阳一矿长期坚持‘五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这条路走对了,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犹如失去了灵魂与脊梁支撑……”今年78岁的老党员、老劳模卢玉忠说。

21年间,华阳一矿职工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为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在矿井面临地质条件变化、资源减少、开采日趋困难的客观条件下,华阳一矿凭借长期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科学配套的制度激励,人人懂得“大河没水小河干”的道理,全体干部职工以保安全、抓标化、攻重点、严管理、稳生产、真履职为抓手,以党政同向、万众一心为共同目标,“五个文明”建设发展齐驱并进,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智能化、科学化始终保持在全煤同行业领先水平,党建品牌特色鲜明,矿区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治理长治久安,职工生活蒸蒸日上。

21年间,华阳一矿以“五个文明”建设五轮驱动,现代化新型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同步协调,新质生产力得到充分释放,累计为国家生产商品煤1.66亿吨,实现销售收入602.91亿元,上缴国家利润163.05亿元,职工年人均收入也由2002年的11106元,增长至2024年的160188元,增长14.42倍。现有党员干部无一人违规违纪,谋实事、出实招、提技能、勤政廉洁,职工违法犯罪率降至0.05‰,续写了一页页安全、高效、创新、绿色、幸福的崭新篇章,干部职工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满满。

“文明创建既是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的灵魂,又是促进企业长远协调发展的核心,更是保障党员干部勤政廉政,心系民生民意的根本。对华阳一矿而言,高标准文明创建目标是方向,制度是保障,落实是关键。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将始终把继承传统、不忘使命、守正创新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坚定不移把创建高标准‘全国文明单位’的担子扛在肩上、铭记于心,上不愧党、下不愧民,让‘全国文明单位’这面鲜艳的旗帜,在华阳一矿上空永远高高飘扬……”华阳一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赵建军表示。

文 / 李东臻 通讯员 赵贤 李雅倩

来源:上游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