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踢裆后续,女子衣着暴露正脸被曝,网友一边倒,细节流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7 11:09 2

摘要:5月24日中午11点,上海地铁2号线车厢里,18岁的马某(化名)正把自己的双腿搭在行李箱上,超短裤和低胸上衣在拥挤的车厢里显得格外扎眼。

5月24日中午11点,上海地铁2号线车厢里,18岁的马某(化名)正把自己的双腿搭在行李箱上,超短裤和低胸上衣在拥挤的车厢里显得格外扎眼。

站在对面的史某(化名)实在看不下去,提醒道:“姑娘,这过道本来就窄,您这腿一抬,别人都没法走了。”没想到这句话像捅了马蜂窝,马某瞬间炸毛:“关你屁事?我爱咋坐咋坐!”

现如今的生活中,人们难免都有些压力和戾气,马某的这一骂,让本来还有些冷静的史某彻底失去了平和的“理智”。

两人的争吵从“脚该不该放”迅速升级成互相“问候家人”的骂战。

史某一句“我没妈,我是你生的”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式,直接点燃了火药桶。

马某突然起身,一记飞踹直奔史某裆部,这一脚踹得又准又狠,连车厢里的乘客都倒吸一口凉气。

更绝的是,史某不仅没躲,还挑衅道:“再踢再踢,我报警了!”这可把马某激怒了,连着又踹了四五脚,其中一脚直接命中要害,史某更是疼得直不起腰来。

这段“全武行”视频在网上炸开了锅。

有网友调侃:“这姑娘没挨过打,再怎么样也不能这样踢那男的。”“这要是换个有血性的,这女的可就惨了。”还有人吐槽:“男的也是个孬的,被踢成这样都不还手,真没骨气。”

可网友的清醒回复则是耐人寻味:“要还手吗?男的成年了,只要动手就能判刑。”

这也引起了许多网友的不满和质疑:“要是男的踢女的,估计早就被拘留了,怎么到女的这儿就还有争议?先抓起来呀。”、“这不抓起来?她这么嚣张看起来不像第一次打男人了吧。”

这种“性别滤镜”的争议在评论区吵得不可开交。

更有的网友直言不讳,说马某的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反差极大:化着精致的妆容,长得那么好看,却在地铁这种公共场合上先“占道”后“撒泼”,估计是家教有些问题。

未成年的“底气”

5月26日,上海轨交警方发布通报,马某因扰乱公共交通秩序被依法行政处罚。

不过,这个处罚结果让不少网友大跌眼镜——为啥不拘留?

原来,马某虽然已18岁,但按照月份算还未成年,再加上史某伤情鉴定为轻微伤,所以警方只对她进行了罚款处理。

事实上,类似案件的处理往往因伤情鉴定、性别等因素、年龄关系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异。

而这种差异化也让许多网友表示不满。

更有人翻出2024年青岛的网络暴力案和2025年上海地铁猥亵案,同样都是在公共场合下的无理取闹和侵犯他人的行为,对比之下,马某的处罚确实显得“温柔”了些。

2023年4月至10月,青岛带货主播薛某为博眼球,在直播间数十次公开曝光贾女士的婚姻纠纷,不仅发布其照片,更用“荡妇”、“破鞋”等侮辱性词汇进行人身攻击。

部分直播场次观看人数超千人,评论区瞬间沦为“辱骂狂欢场”,甚至有人人肉出贾女士女儿的学校信息。

最终,贾女士不堪压力割腕自杀,其女儿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出现中度自杀倾向。

而在2025年4月8日晚高峰,上海地铁1号线车厢内,41岁男子姚某紧贴女乘客实施猥亵,在女乘客的裤子上留下大量不明液体,随后被其他乘客扭送至公安机关。

姚某全程“精准走位”,专挑拥挤区域下手,甚至在被制止后仍试图狡辩:“人太多不小心碰到的。”最终,姚某因强制猥亵被行政拘留7日,其所在公司也火速将其开除。

可被猥亵的女乘客或许会因此对地铁这类公共场所留下很大的心理阴影。

上海地铁“踢裆门”、青岛“直播辱人案”、上海地铁猥亵案,这三起看似无关的事件,实则暴露出公共空间治理的痛点——规则意识的缺失。

马某将地铁当自家炕头,薛某把直播间当泄愤场,姚某视车厢为“猎艳地”,本质上都是对公共秩序的漠视。

这几起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公共空间里的文明短板,这些冲突看似偶然,实则暴露了社会心态的焦虑和公共秩序在无良知行为下的脆弱。

一方面,部分人缺乏规则意识,把公共场所当成了自家客厅,想干啥就干啥。

就像马某,把脚翘在行李箱上影响他人通行,还理直气壮地骂人、打人,这种“巨婴”心态不改变,类似的冲突在日后还会不断上演。

另一方面,网络舆论的推波助澜也加剧了矛盾。

一段视频、几张截图,就能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甚至形成“一边倒”的舆论暴力。

就像马某,正脸曝光后,网友们的评论几乎是把她“骂”上了热搜,而这种骂声也逐渐从“是否文明”逐渐演化到了“男女对立”的问题上,矛盾点反而慢慢被转移了,而这种过度关注居然掩盖了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

当讨论的方向和性质变了味道,真相反而会被抛在脑后,从而误导更多人。

更多的误导,最有可能导致的是矛头会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当事人”,从而引起更具有误会性质的事件发生。

上海地铁“踢裆门”事件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未结束。

在公共空间里,每个人都是文明的参与者,也是文明的塑造者。

我们也不能只当“键盘侠”,在网上对别人指指点点,更应该从自身做起,遵守规则,尊重他人,不只看怎么说,更要考虑遇事怎么做。

就像网友说的:“公共场所不是你家炕头,出门在外,收敛点脾气,多点包容,大家都好过。”毕竟,文明社会的建立,靠的不是拳脚,也不是口水,而是每个人心中衡量是非的那把尺子。

新浪微博:轨交幺幺零

来源:柏拉图的诉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