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由印度方面5月25日发布的数字,声称是巴基斯坦在上次空战中的惨重损失,震惊外界,这份“天价账单”是真的,还是为了赢下那场持续半年的嘴仗?
“巴基斯坦损失高达76亿美元?”
这是由印度方面5月25日发布的数字,声称是巴基斯坦在上次空战中的惨重损失,震惊外界,这份“天价账单”是真的,还是为了赢下那场持续半年的嘴仗?
更让人费解的是,就在这份报告传出后,法国达索公司想看看卖给印度“阵风”战机的情况,却被印度以“空军基地不安全”为由拦在门外。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战场上你来我往,按说谁斤两重谁斤两轻,早该明明白白。
可印度那边,愣是跟自己过不去,隔三差五就得捣鼓点“独家猛料”,非要掰扯自己才是那个大赢家,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一、这“76亿美刀”的账单,是P的图还是真下了血本?
5月25日,印度空军中校,不知从哪儿得到“高人指点”,写了一份“研究报告”,称巴基斯坦在那场空战中损失惨重,高达76亿多美元!这数字着实惊人。
报告中详细列举了战果:印度飞行员击落巴方4架F-16,2架幻影-5,以及1架伊尔-78加油机,地面战果包括4架F-16、1架C-130运输机、1架萨博-2000预警机,以及一套红旗-9防空导弹等,总计损失为76.2936亿美元。
这数字,比印度媒体之前放风的33亿美元,可不是翻了一番那么简单,要知道,巴基斯坦一年的军费,也就一百二十多亿美金的样子。
这一仗要是真折了76亿,那巴铁可真是被卸了胳膊腿儿,妥妥的元气大伤,那还有啥好争的?这报告要是板上钉钉,那空战的结局,可就得彻底颠倒了。
光有数字,证据呢?这位中校先生的“鸿篇巨制”,通篇看下来,结论是有了,可支撑结论的干货在哪儿?这就好比你跟人吹牛中了五百万大奖,人家问彩票呢?你两手一摊,说在家锁着呢,这谁信?
所以啊,这所谓的“新证据”,八成还是老汤换新药,为了那点面子,硬着头皮编故事,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印度这时候抛出这么个“天价”损失单,不就是想在舆论场上找回点场子。
毕竟,全世界都在疯抢我们的歼10C和配套的武器,这本身就说明了谁家的东西在战场上更吃香。
再说了,前阵子印度不是还“不小心”偷袭了巴基斯坦一个空军基地,造成了人员伤亡,这会儿赶紧把“巴方巨额损失论”端出来,也是想给自己脸上贴金,更是为了给以前的事情提供“合理性”。
二、“阵风”疑云:自家宝贝为何捂得严?
印度这边厢忙着给巴基斯坦算经济账,自家那边却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小动作,透着一股心虚劲儿。
卖给印度“阵风”战机的法国达索公司,想派个审计小组去印度,摸摸“阵风”战机的实际情况,比如到底还剩几架啊,有没有在空战中挂彩受伤啊。
按理说,这要求合情合理,自家产品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表现如何,厂家能不惦记吗?法国人也急啊,生怕各种小道消息把“阵风”这块金字招牌给砸了,得赶紧弄个明白。
可印度倒好,二话不说,直接把法国人给挡在了门外,给出的理由也挺“硬气”:“空军基地不安全”。
这话一出来,国际上不少人可就乐了,这不是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嘛,生怕人家看见什么不该看的。
你要是真有底气,“阵风”真像你吹得那么神勇无敌,大大方方让人家瞧瞧不就完了?自家后院的空军基地,还能不安全到连个供应商都不能进?这话说出去,谁信呢?
这事儿背后,恐怕没那么简单,当初印度为了这36架“阵风”,可是掏了88亿美元的天价,平均一架差不多2.5亿美元。
比市场价高出一大截,这事儿在印度国内早就闹得沸沸扬扬,反对党一直揪着不放,怀疑里头有猫腻。
现在又不让法国人来查,仔细琢磨琢磨,大概有这么几层意思在里头,每一层都够印度方面喝一壶的。
不让法国查看情况,最直接的就是怕丢面子,万一真有几架“阵风”在空战中被揍了下来,或者受了重伤,比如江湖传闻中那3架,那法国人一来,岂不是当场抓了个现行?
印度辛辛苦苦编织的“空战大捷”神话,不就成了国际笑话?到时候,这老脸往哪儿搁?花了那么多银子买回来的“王牌”,结果是这副德行,国内民众还不得炸了锅?
第二就是怕露馅儿,如果法国审计小组经过一番细致检查,发现“阵风”战机本身存在某些设计缺陷,或者更糟,是印度空军在操作上出了重大纰漏,导致了战损。
那印度政府在国内面临的压力可就不是一般大了,老百姓会问,勒紧裤腰带花这么多钱买回来的“国之重器”,难道就是个样子货?或者说,是咱自家飞行员技术不过关?这口锅谁来背?
要是真查出点飞机本身的问题,或者交付数量、状态上有什么猫腻,印度想借机赖掉一部分尾款,或者跟法国人讨价还价,那不就等于直接跟法国人撕破脸了?
这外交上的麻烦,可就大了去了,毕竟,军购这事儿,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仅是买几架飞机那么简单,所以啊,这“阵风”的真相,印度是能捂一天算一天,捂得是严严实实。
印度一边使劲夸大对手的损失,一边又拼命掩盖自己的短处,无非是想靠这种舆论上的障眼法,维持自己在南亚地区的所谓“军事威慑力”。
可惜啊,国际社会也不是傻子,你越是藏着掖着,大家就越觉得你公布的那些“辉煌战绩”里头水分不少,这出“罗生门”大戏,背后到底是谁在打什么小算盘呢?
印巴这场空战,从一开始就透着一股子扑朔迷离的味道,巴基斯坦那边宣称自己大获全胜,不仅击落了好几架印度飞机,自身还毫发无损,甚至还放话说手下留情了,不然战果还能更大。
从后来国际军火市场的反应来看,中国的战机和相关武器系统因为这次实战中的出色表现,确实火了一把,订单都接到手软,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间接印证了巴方的说法有一定可信度。
反观印度呢,从头到尾就没承认过自己吃了亏,一口咬定自己才是赢家,这次抛出的“76亿美元损失论”,更像是在舆论场上的一次“梭哈”,想强行扭转大家的印象。
有意思的是,在印度这份最新的“辉煌战绩单”里,被“英勇击落”和“彻底摧毁”的巴方战机中,美制F-16战斗机成了“重灾区”,足足“贡献”了8架的“战绩”。
反倒是之前一直被印度当成重点宣传靶子的枭龙(JF-17)和我们的歼-10CE,这次报告里提得相当“低调”,尤其是歼-10CE,愣是一个字没敢说被击落。
这里头可就有大学问了,为啥专挑F-16这软柿子捏呢?
印度猛踩F-16,既能显得自己能耐,连美式先进战机都能干掉,又能暗戳戳地给美国人上眼药。
反正F-16量大,真假难辨,就算说错了,美国那边一时半会儿也懒得为了这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跟印度掰扯太细。
二来,也是最关键的,中国战机不好惹啊!歼-10CE是巴基斯坦空军的新锐主力,宝贝疙瘩,拢共也就那么几十架。
印度要是敢编瞎话说击落了歼-10CE,巴基斯坦分分钟就能把所有歼-10CE拉出来,搞个阅兵式,现场直播打你脸。
这脸一旦丢到国际上,以后还怎么在国际上混?歼-10CE的残骸也不像F-16那样“容易”找到替代品来伪造。
所以,印度那些智库再怎么胆大包天,也不敢轻易去碰这个瓷,万一演砸了,那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说白了,印度这波操作,就是老生常谈地给自己脸上贴金,维护国内的民族自豪感,顺带借着猛踩F-16,间接抬高一下自家“阵风”的身价。
与其费尽心机在嘴皮子上找补,不如踏踏实实提升自己的硬实力,那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否则,今天吹破的牛皮,明天就可能成为国际社会茶余饭后的笑柄。
参考信源:
来源:春秋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