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哗啦啦"的雨声惊醒了村东头张老汉,老头扒着窗户一看日历,拍着大腿直叹气:"完了完了,今年麦子要泡汤!"昨天刚过完五月初一,地里金灿灿的麦穗还等着收割呢。您可别笑老汉迷信,这"不怕五月旱,就怕初一雨"的老话,里头藏着庄稼人几百年攒下的血泪教训!
"哗啦啦"的雨声惊醒了村东头张老汉,老头扒着窗户一看日历,拍着大腿直叹气:"完了完了,今年麦子要泡汤!"昨天刚过完五月初一,地里金灿灿的麦穗还等着收割呢。您可别笑老汉迷信,这"不怕五月旱,就怕初一雨"的老话,里头藏着庄稼人几百年攒下的血泪教训!
要说这五月的天儿可真是南北两重天。东北老铁们正撅着屁股在地里播种玉米,华北平原上的麦子已经黄得能晃瞎眼,长江流域的水稻田里,新插的秧苗才冒出一指高的嫩芽。这时候要来个连阴雨,那场面比股市暴跌还刺激——麦穗能在杆子上给你表演"爆米花",水田里的秧苗能泡成"酸菜缸"。
您可能要问了:"雨水多不是好事吗?"这话搁平时没毛病,可五月这节骨眼上,旱了顶多算小感冒,涝了那可是要命的心梗!就拿北方麦子来说,灌浆期最怕雨水多。前年河北老李家不信邪,看着麦秆壮实就没挖排水沟,结果三天连阴雨让二十亩麦子全趴窝,收割机开进去直接陷成"拖拉机雕塑",最后麦粒在穗上发了芽,磨出来的面粉蒸馒头都带甜味儿!
南方的早稻更是个娇气包。五月初刚插完秧,正需要晒田让根往深里扎。这时候要赶上"初一雨,整月淋",稻田秒变游泳池,秧苗根泡得跟面条似的。去年湖南王家村就吃了这亏,连续半个月不见太阳,稻子分蘖少了三分之一,秋收时产量直接打了七折。
老辈人为啥盯着五月初一的天气?这里头可有大讲究!庄稼把式们发现,要是初一这天下雨,后头跟着十有八九是"三天一小雨,五天一大雨"的节奏。您想想看,麦子熟了不能收,玉米种不下去,稻子泡在水里长不好,这连环套能把农民逼得跳脚。现在虽说有天气预报,可遇上极端天气,收割机预约都能排到半个月后,眼瞅着熟透的麦粒"噼里啪啦"往地上掉,那真是拿钞票打水漂啊!
不过咱新时代农民也有新招数。山东种粮大户赵有才去年就装了智能气象站,手机随时查看地里温湿度。五月初一那天刚飘雨星子,他立马联系了带烘干设备的收割队,趁着雨歇的空档抢收完五百亩麦子。隔壁村老刘头还守着老黄历等天晴,结果麦子在地里发了芽,气得直跺脚:"早知我也整个会说话的天气预报!"
要说这农谚也不是全没道理。农科院专家做过十年数据对比,发现华北地区五月初一有雨的话,当月降水量超常的概率达到67%。但咱们现在有卫星云图、有排水泵站,再不济还能买农业保险。就像村里年轻人说的:"老祖宗的经验要听,科技装备更要硬!"
今儿个您那儿下雨了吗?要是碰巧五月初一晴空万里,可得抓紧给麦子拍个证件照——保不齐过两天朋友圈晒丰收大赛,您就是最靓的种粮达人!
来源:热心涵涵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