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4-25日,由国家文物局发起并指导,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上海市文物局、华东政法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文物保护法模拟法庭活动在上海举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上海市文物局局长钟晓敏、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及各主
5月24-25日,由国家文物局发起并指导,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上海市文物局、华东政法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文物保护法模拟法庭活动在上海举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上海市文物局局长钟晓敏、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及各主办单位负责同志出席决赛及闭幕式,来自公安、法院、检察院、文物等有关部门的专家以及高校教师等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论述和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文物普法宣传的创新举措,通过“以案释法”,明晰文物保护法律要求,增强青年学生法治思维和实践能力,推进文物法学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营造全社会依法保护文物的浓厚氛围。
模拟法庭现场
本次活动共有38所高校报名参加。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8支高校代表队入围。辩题紧扣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围绕文物保护热点问题,进行模拟法庭辩论。经过三轮激烈角逐,中国政法大学获团体一等奖,华东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获团体二等奖。
学子心声:模拟法庭的思辨交锋
“我认为文物保护法是一部有温度的法律,一方面它在严格保障文物安全,另一方面也在鼓励文物活起来。”
—— 华东政法大学张子璇
“作为考古文博的专业从业者,希望能够用我们的能力去守护文脉、守护文物,参与到相关普法活动。”
—— 兰州大学程增琳
作为我国文化领域首部法律、文物保护“基本法”,《文物保护法》自1982年颁布以来,历经多次修订完善。今年3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施行。作为实施后的首次全国性普法实践活动,本届模拟法庭被称为“填补国内高校文物保护法实践教学空白”的破冰之举。
“通过比赛,我深入理解了珍贵文物界定、文物出入境审核等细致规定。”
—— 中国政法大学宋傲君
“我未来的研究方向就是文化遗产法,希望通过学术研究和司法实务来推动文物保护。”
—— 西安交通大学徐蕾娜
活动不仅激发了青年对文物保护法的研究热情,更以沉浸式法治实践推动“以案释法”走深走实,为培育文物普法品牌、营造依法护文氛围注入青春动能。各参赛队伍在案例中探讨贴近生活的文物保护现实议题,参赛选手在法庭辩论中抽丝剥茧、据理力争,用扎实的法学功底诠释了文物保护的法治精神。
“参加本次大赛,加深了我对新出台的文物保护法的理解,锻炼了我个人的法律能力。”
—— 同济大学李佳凝瑞
“对手的精彩表现和评委的专业点评都让我们受益匪浅,此后我们也会精进该领域的研究。”
—— 山东大学孙梦帆
上海市文物局局长钟晓敏、校长叶青为最佳辩手奖获得者颁奖
闭幕仪式上颁发了团体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最佳辩手奖、优秀辩手奖和优秀指导老师奖。华东政法大学为志愿者代表颁发“文物保护与普法志愿者证书”,将“法治护文”从赛场延伸至更广阔的社会场景。
“举办文物保护法模拟法庭活动,将文物保护与法治教育相结合,通过以案释法,以辩明法,推动对文物保护法的关注与探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寄语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使命担当,赓续中华文脉,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
“法治是守护文明根脉的坚实屏障,青年是文明传承的重要力量。”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表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愿与高校、文博机构和社会各界携手,搭建更多实践平台,让法学教育与文保需求深度融合,让学术成果转化为守护文明的力量。
“我们高兴地看到,依法保护文物的新生力量正在崛起。”上海市文物局局长钟晓敏希望通过模拟法庭的举办,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深入学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成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践行者、传播者,为赓续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贡献智慧和力量。
“举办全国大学生文物保护法模拟法庭活动,是法治实践与文物保护深度融合的创新之举。”校党委书记郭为禄将赛事称为“一堂生动的专业课,一堂鲜活的思政课”,他表示活动“以赛促学、以案说法、以法护文”的形式,让文物保护法“活”在实践课堂,是法学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
活动现场
活动举办地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原为圣约翰大学旧址,2019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上海市文物局领导和工作人员、全体参赛队员、上海高校法治文化育人联盟十八所高校的师生代表、媒体嘉宾和华政师生近百人现场观摩。
中心成立
全国首个“文物+法治”研究中心落地华政
在与会嘉宾见证下,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向义海与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虞潇浩代表上海市文物局与华东政法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全国首个专门围绕“文物+法治”的研究机构——上海市文物法治研究传播中心。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