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7日,在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胡正荣分享了题为“产学研联动赋能主流媒体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的精彩发言,深入剖析了当前主流媒体人才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产学研联动的创新解决方案
5月27日,在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胡正荣分享了题为“产学研联动赋能主流媒体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的精彩发言,深入剖析了当前主流媒体人才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产学研联动的创新解决方案。
胡正荣指出,当前,主流媒体的人才存量队伍正遭遇“双重挤压”:互联网平台人才的虹吸效应持续加剧;智能化传播带来的新场景、新业态,对从业者的跨界能力等提出了新要求。
为了破解这一困境,他建议构建产学研联动模式,即将高校的人才培养力、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力、媒体的实践检验力深度耦合,形成“需求共研—联合培养—资源共享—成果共用”的生态闭环。
在构建产学研联动的“三方协同”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胡正荣提出了具体措施:高校需要在增量人才培养上创新,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培养环节交叉设置,加强学生国际视野与能力培育。
对于媒体而言,胡正荣认为,关键在于实现存量人才转化迭代,推动人才从“单一技能”到“全媒胜任”转变。他提出,媒体可通过岗位能力重塑、实战平台锻炼和职业发展通道的建立,激励传统媒体人才向全媒体运营维护等新岗位转型。
科研机构在产学研联动中则应发挥“协同研发创新”的作用。胡正荣建议,建立联合攻关机制,聚焦智能传播、新兴业态等关键领域,建立“媒体出题—产学研三方共同解题—市场验证”的项目机制。同时,建设成果转化平台,推动科研成果从书斋走向媒体应用场景,并共建共享核心资源,共同研发评价体系和行业标准。
“数智时代主流媒体建设目标应该是社会生活连接者和服务者,从而构建全媒体传播的新生态,提高主流媒体生存发展韧性和未来竞争力,而基础工程就是人才工程。”胡正荣说。
展望未来,胡正荣认为,产学研联动应向机制创新、技术赋能和价值引领三个维度深化。他建议组建“主流媒体产学研联盟”,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构建“智慧育人系统平台”,为学生和从业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和虚拟实训空间。此外,在产学研合作中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现从“技能培养”到“使命传承”的转变。
“人才是最根本的竞争力。”胡正荣满怀期待地表示,希望以产学研联动为支点,撬动高校的源头活水、科研机构的创新动能、主流媒体的实践沃土,共同培育适应时代需求的全媒体人才方阵。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吴洁/文 陆颖/图
来源:深圳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