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 多动症不是“调皮”,而是生病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7 14:00 2

摘要:“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5月25日上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联合广州市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和社会团体,组织开展“小医生体验营”,针对家长最焦虑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身高管理两大话题,提供科学检测、干预方案。

“孩子上课‘坐不住’,是多动症吗?”“为什么宝贝没有同龄小朋友高?”

“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5月25日上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联合广州市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和社会团体,组织开展“小医生体验营”,针对家长最焦虑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身高管理两大话题,提供科学检测、干预方案。

0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这些信号别忽视!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言语与学习智能康复中心常务副主任牟志伟指出:“多动症不是‘调皮’,而是大脑前额叶皮层发育滞后导致的神经行为障碍。若孩子出现持续分心、情绪失控、丢三落四等症状超过6个月,需尽快就医评估。”

目前,我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率为6.3%,男性多于女性。牟志伟主任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

一名8岁男孩因上课频繁离开座位、作业潦草被老师投诉,家长误以为“男孩活泼是天性”,延误诊断两年。经医院评估,孩子确诊为混合型ADHD,通过行为训练与药物辅助,半年后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许多家长认为长大就好了,但有70%的患儿症状持续到青春期,有30%-50%持续到成年期,导致学业落后、自卑甚至抑郁。早干预才能避免遗憾。对于中重度患者,经专业评估后可遵医嘱使用哌甲酯等药物,需定期监测身高、体重及心血管指标。

划消测验

② 家庭管理是科学干预的关键

很多家长也非常关注儿童专注力问题,专注力是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核心。研究表明,5-12岁儿童的专注力时长随年龄增长逐步提升:5-7岁约为15分钟,8-10岁约20-25分钟,10岁以上可达30分钟以上。若孩子专注力时长远低于同龄水平,可能存在注意力缺陷问题,需及时干预。

家庭管理是干预的关键环节。牟志伟建议家长设定“无屏幕时间”,用积分制奖励完成任务。“比如集满10颗星星可兑换周末公园游,用正向激励代替吼骂。”此外,结构化日程能有效减少环境干扰,例如固定作业时间、设置独立学习空间,并利用定时器分段任务。“最重要的是家长以身作则,减少刷手机行为,用亲子阅读、户外活动替代电子娱乐。”

02身高焦虑家长必看!科学长高避开三大坑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主任罗立荣强调:“身高干预必须基于科学评估,要做到科学检测、正确对待。而在长高的路上,家庭的支持不容小觑。”

① 骨龄检测:比年龄更真实的生长密码

骨龄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核心指标。罗立荣解释,骨龄超前意味着生长周期缩短,骨骺会提前闭合。若年生长速率低于5厘米或骨龄超前2年以上,需排查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问题。罗立荣建议,生长发育有异常的孩子,可以定期到医院进行骨龄检测,至少一年检测一次。家长可结合遗传公式(男孩身高=父母平均+6.5cm,女孩=父母平均-6.5cm)设定合理目标,避免盲目焦虑。

骨龄监测

营养搭配直接影响生长潜力。罗立荣推荐“早餐铁三角”:1杯牛奶(补钙)+1个鸡蛋(优质蛋白)+半根玉米(膳食纤维)。

此外,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0-1岁婴儿每日建议补充400 IU维生素D;1-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每日建议补充400至800 IU维生素D。维生素D剂量的调整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盲目增多。“许多孩子挑食,家长用钙片代替饮食,这是本末倒置。天然食物中的营养更易被吸收。”

睡眠管理也是长高的重要因素。新生儿每天需要睡眠14-17个小时,4-11个月需要12-15小时,1-2岁需要11-14个小时,3-5岁需要10-13小时,6-13岁需要9-11小时,14-17岁需要8-10小时。家长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建议家长制定‘睡眠合约,规定睡眠时间,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周末补觉无法弥补日常缺失,规律作息才是关键。

③ 运动雷区:这些项目可能抑制长高

纵向运动能刺激骨骺板活性,但过量负重训练反会抑制生长。罗立荣建议,每天跳绳或游泳是比较好的选择,篮球、摸高跳也能有效拉伸骨骼。需避免马拉松、杠铃等持续性高强度运动。

本期封面: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