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烘焙界顶流的更迭速度实在太快,黄油年糕余香犹在,玉米蛋挞已强势袭来。除了玉米可以做挞芯,芋泥豆乳、榴莲奶冻、焦糖香蕉、提拉米苏等热门甜品都成了蛋挞皮里的挞芯,价格更是卖到近30元一个。蛋挞有啥魔力,能让烘焙界热衷其中?5月26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对此进行了
烘焙界顶流的更迭速度实在太快,黄油年糕余香犹在,玉米蛋挞已强势袭来。除了玉米可以做挞芯,芋泥豆乳、榴莲奶冻、焦糖香蕉、提拉米苏等热门甜品都成了蛋挞皮里的挞芯,价格更是卖到近30元一个。蛋挞有啥魔力,能让烘焙界热衷其中?5月26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玉米蛋挞成烘焙界顶流
喜欢吃甜品的你,近期可能在社交媒体上刷到过玉米蛋挞。玉米蛋挞,就是在蛋挞皮上摆上一块烤玉米。酥脆挞皮作底,填上蛋挞液,蛋挞液中夹点玉米粒,烤好后挞芯上面涂一层酱料,最后来一块烤玉米封顶。玉米是从玉米棒子上齐切下来的,烤完还是片状。为了烤出微微焦糖感,玉米表面要撒上蜂蜜或白糖。出于清甜感的考虑,玉米一定要水果甜玉米,糯玉米不行。
近期,玉米蛋挞作为烘焙店的顶流,被不少烘焙店摆上了C位,不仅鲍师傅、糕材生这些连锁店有,各地非连锁的咖啡甜品店也有,甚至成为当地新晋必打卡网红美食。打开某社交分享类平台,搜索玉米蛋挞,有6万多的相关笔记。许多美食博主纷纷分享自己制作玉米蛋挞的经验,从食材的准备到制作步骤,都讲解得十分详细。这些分享也成为网络热帖。
打开某外卖网站,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搜索发现,太原不少店有玉米蛋挞在售,售价在14.3元到30元不等。对于玉米蛋挞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有消费者给出了五星好评,并评价说,“玉米粒和挞芯搭配着吃一点都不腻,超大挞芯,一个蛋挞吃下来就顶一顿饭了。”“好吃,蛋挞很厚实,玉米也很甜。”也有消费者给出了两星的评价,评价说,口感一般。5月26日,消费者小胡通过某外卖平台买到了一个玉米蛋挞。蛋挞皮呈长条状,大概10厘米长,蛋挞芯有水果粒。“我感觉味道还可以,初尝清甜不腻,可以吃完半个,吃完一个会感觉有点撑。”小胡说。
蛋挞“浇头”堪比奶茶小料
玉米蛋挞爆红后,在网络上引发讨论。许多人对其高昂的价格表示不满,网友“白银永叹调”吐槽道:“这玩意咋卖这么贵?农民卖出的玉米价格一斤才1块5。”也有网友表示:“资本用滤镜篡改食物的本质,用营销替代味觉的判断,买完之后才会发现玉米还是玉米,蛋挞还是蛋挞。只是你的钱包变空了。”
网络上讨论的重点还有,即使将玉米蛋挞扔甜品堆里,它依然属于热量特别高的那个。丁香医生旗下公众号综合网上的配方自己动手烤制了玉米蛋挞,发现“一个掌心大小的太阳花玉米烤蛋挞,能量至少有300kcal,相当于两小碗米饭”。而如果是体积更大的长方形款,热量是上一届“发胖冠军”黄油年糕的数倍。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浏览外卖网站发现,除了玉米,草莓、蓝莓、哈密瓜、芋头、板栗、开心果等原料,经过甜品师的手,最终都成了挞芯,变成了价格轻松翻倍的花式蛋挞。有网友评论说,蛋挞的“浇头”简直比奶茶小料还多还杂,可以走鲜果流,放各种莓,可以走甜品流,放芋泥、迪拜巧克力和海盐冰淇淋,甚至可以走炒菜流,放土豆泥拌培根。
为什么烘焙店对蛋挞如此执着?
为什么烘焙店热衷于研发蛋挞产品?答案是,蛋挞确实很赚钱。美团《2024烘焙消费报告》显示,蛋挞占烘焙品类搜索量35%,成引流TOP1单品;某品牌蛋挞年销量破2亿个,单店日均销量200+个;超60%消费者因蛋挞进店,连带购买面包、饮品的概率达75%。
业内人士任女士表示,蛋挞是一个古早大单品,最近几年再次翻红,出现了不少主打蛋挞的单品品牌。2021年成立于上海的茶饮品牌裕莲茶楼,在2023年推出焦糖可颂蛋挞,成为出圈产品,一度出现需要凌晨12点预订才能吃到的情况;发源于南京的蛋挞品牌澳挞,在新街口开设首店后,相继在上海、扬州、徐州等地开放加盟;现烤蛋挞品牌窗苔,首店于南京德基开业,最近在上海静安大悦城开店,再次迎来排队热潮……
任女士说,我们熟悉的蛋挞,大概可以分为港式蛋挞和葡式蛋挞两种。每当你以为“蛋挞”这个烘焙“老人”要过气的时候,行业又能把它卷成黄金引流品。刚开始是趁热才好吃,现在商家要让消费者任何时候都可以吃。咖啡奶茶因为咖啡因作祟只敢上午喝,炸鸡蛋糕要在宽敞地方摆开架势吃才爽,而蛋挞走着坐着都可以,放到第二天也可以。
此外,任女士说,美观已然成为消费者是否购买蛋挞产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能够拍照发上网集赞,无疑是蛋挞在社交平台时代备受青睐的重要原因。烘焙品牌们不断往蛋挞顶上搁新东西,也是为了追求更强的“打卡”属性。所以虽然很多人尝过玉米蛋挞之后表示要“避雷”,因为太腻、太贵、太普通,但必然还会有新的蛋挞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用不一样的小料或不一样的挞底形状吸引你去尝试。
从业者刘先生认为,观察市场后,不难发现,现在的人们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愈发重视,对饮食尤为关注。在烘焙领域,消费者不再单纯追求高油高糖带来的美妙口感,而更注重营养均衡。流行趋势不是凭空诞生的,而是市场需求、社交媒体传播和行业创新共同推动的结果。从业者刘先生认为,网红产品可能会在短期内吸引眼光,从长期来看,只有在产品上做到极致,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吸引大量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