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到底有谁在?天南海北的年轻人背着“双肩包”来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7 17:22 3

摘要:“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每年农历五月,北方麦黄,江南秧绿,一收一种间,岁月的恒常与宽厚交织,拔节的希望与生机升腾。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每年农历五月,北方麦黄,江南秧绿,一收一种间,岁月的恒常与宽厚交织,拔节的希望与生机升腾。

青年群体投身创新创业,也是一场关于“播种与收获”“春华与秋实”的实践。5月25日,2025“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周在湖南拉开帷幕。开幕式上,21位来自全球的创业青年展示创业成果,共同发布来湘留湘创业倡议。

5月25日,2025“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周在长沙开幕

当天举办的“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风采展示活动上,组委会还给创新创业团队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袋包含稻、黍、稷、梁、麦、菽六种谷物的种子,其中的祝福与期许之意更是深厚。

1、“可以错过一个时点不能错过一个时期”

“大学生只要有创业的‘好点子’,背了双肩包就可以来湖南创业。”年初,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的一句邀约,久久回荡在湖湘大地。

今年以来,为了吸引全国以大学生群体为主的青年创客来湘留湘,湖南发布了包括《2025年湖南省青年就业创业支持计划》《湖南省市场监管部门实施大学生创业“雏鹰计划”重点举措(2025年版)》等在内的多个激励政策,之后还计划在全省各市州、高校开展35场创新创业大讲堂、50余场创业导师对接会、10余场大学生创投基金进校园和40余场创新创业赛事活动。

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在于缓解就业压力,更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

5月25日,“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周创业项目投融资对接会在长沙举行

湖南如此频繁又细致的举措,是一种“计深远、谋长久”的策略。

当然,社会上不乏有人提问:创新创业又不像“一日三餐”,哪那么容易就能成功?

公众的疑虑,恰恰是湖南下大力气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原因。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创新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青年学生因为缺乏资本、社会经验和各种资源要素,前行之路更是困难重重。

正因为这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湖南才会举全省之力,从政策、基金、孵化、导师、课程、典型、宣传等七个方面,全方位护航青年心中的创新创业“火种”。

小编还留意到,25日举办的中国青年(大学生)创业项目投融资对接会上,除了有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10个申报湖南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的项目现场路演,还有10余家全国知名创投机构与意向投资项目现场洽谈。

让大学生愿意创业、敢于创业,湖南并非“口头上的热闹”“精神上的鼓励”,而是在“实打实地穿针引线”“手把手地引路帮扶”。

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既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坚定内心的想法,也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在难得的机遇面前拼一把、博一次。

或许又有人会发问:是不是因为大学生的试错成本低,才寄希望于让他们“冲锋陷阵”?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仔细观察开幕式上亮相的创业团队,可以发现,这些“金种子”大多都是有了创新成果后,才转而成立公司,开始企业化运行的。

也就是说,“创新创业”,先有“创新”,后有“创业”。

青年人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他们能快速接纳新知识、新技术,有更多打破传统和探索创新的意识。

在综合评估自身条件和能力的前提下,大胆去解锁各种未知和可能,不也是人生中一份难得的经历和体验吗?

俗话说,温室里养不出万年松,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

越是充满不确定性,越需要青年学子发挥宝贵的好胜心、探索欲和创造力,在披荆斩棘中寻找繁花、赢得机遇。

青年与湖南的故事,始终是关于“可能性”的故事。当“双创”青年们在湖南逐梦写就人生故事,湖南也将因青年力量而焕发蓬勃生机。

2、“点燃1%,影响99%”

有人曾说,“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不在于某个天才的灵光乍现,而在于整个系统对创新的包容与支撑”。

在小编看来,创新创业不应该是大学生群体的“专属KPI”,而当是全社会一起为之努力的事业。

一方面,要给创业者除障。

以前,摆在创业大学生面前最现实的一道门槛就是:全副精力创业去了,学分怎么办?毕业怎么办?

今年3月,湖南省教育厅专门制定《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措施》,明确了“六个可以”——大学生创业经历及成果可以折算学分、可以替代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创业大学生可以休学创业、可以灵活转专业、可以评优评先、可以优先保研。

对青年创业者的艰辛感同身受,同时提供最优的服务,他们自然就有了勇往直前的动力。

5月23日,青年创业代表在参加集中培训。当天,“创青春”中国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周英才训练营在长沙望城开营

另一方面,也要给失败者托底。

众所周知,衡量创新创业的氛围和政策好不好,关键不是看成功者,而是要看失败者。帮助失败者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最快速度恢复元气,湖南早有远见卓识。

“如果创业失败,只要在创业过程中依法合规、诚信经营、信守合约,不会要大学生偿还基金投资资金。”去年底举行的《湖南省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上,创业投资基金“无对赌协议、容忍失败”的承诺掷地有声。

“沃土”“优越”“贴心”“出租车上都写的是‘来湖南创业吧’”……记者在采访“创青春”中国青年创业英才训练营的学员时,发现他们虽然来自全国各地,但对湖南的创新创业环境一致好评。

湖南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欢迎青年群体,海内外青年们也以热情饱满的姿态纷至沓来——

清华大学95后在读博士研究生王智权,带领团队跨越千里南下株洲,创办湖南清皓普众科技有限公司,怀揣“让生物材料普惠大众”的决心,向长期被海外垄断的高端齿科材料发起挑战;

清皓普众员工正在工作

“我看好湖南的创业生态,希望能在这里与更多医院展开合作。”毕业于丹麦奥尔堡大学的管鸣宇,致力于用自体疗法为慢性伤口患者提供高效治疗。其产品已完成欧洲CEIIa类医疗器械认证,并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临床试验。

“湖南是起点,不是终点。”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泰国留学生张平平,计划将《“端边云”协同的智慧安全用电系统》项目带回泰国,撬动跨国创业的新可能;

……

阿基米德曾有一句经典语录: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这群经由创业磨砺过的年轻人,似乎就是榜样和支点。他们身上所呈现出来的“朋辈的力量”,如同杠杆一样,终会激励越来越多年轻人养成向上向善的习惯,以更积极踏实的心态向前。

当“湖南对大学生真友好,大学生在湖南更有为”的素材多到拍不完,向世界传递的信号将愈发清晰:这里不只有湘江两岸的灯火辉煌,更有属于每一个创新创业者的星辰大海。

来源:湖南教育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