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干到200亿,莆田老板,赚翻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7 19:05 2

摘要:在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市场中,曾挤满了无数靠“贴牌代工”生存的小商家。但有这样一家来自莆田的企业,从一根数据线起步,用13年时间,成为上市不足一年市值就超200亿元的全球化科技品牌——它就是绿联科技。

一根华强北的数据线,能有多大发展潜力?

答案是200亿。

在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市场中,曾挤满了无数靠“贴牌代工”生存的小商家。但有这样一家来自莆田的企业,从一根数据线起步,用13年时间,成为上市不足一年市值就超200亿元的全球化科技品牌——它就是绿联科技。

公司做的是3C消费电子产品,目前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上已经占据重要份额,其中手机数据线产品在全球市占率排名第八,若剔除苹果、三星等的原厂配件,绿联的市场份额跃升至全球第二

绿联科技究竟是怎么做到的?难道真的是只凭借一根数据线吗?

以数据线切入市场,绿联科技本质是抓住了“小产品大需求”的商业密码。

2009年,iPhone进入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配件需求也随之爆发,绿联科技创始人张清森敏锐察觉到这个商机,以代工数据线为起点,开设淘宝店。

张清森之所以选择数据线,是因为当时国内市场存在两大痛点

1.数据线规格单一,进口数据线多为1.8米,无法满足国内家庭场景需求;

2.市场上数据线品质参差,山寨产品泛滥,缺乏标准化品牌。

张清森马上推出0.5米至5米等多规格数据线,填补巨大市场空白,这带动数据线销量迅速增长,仅2011年,淘宝店铺营收就突破了6000万元。2012年,绿联科技正式成立,随着行业竞争者增加,代工的利润越来越低,公司果断放弃代工模式,专注差异化设计。

在其他数据线厂商只关注怎么把价格压低时,绿联科技则从技术和认证入手。2014年,绿联科技通过了苹果MFi认证;2018年,绿联科技成为华为首批DFH计划合作伙伴,成为华为认证的终端配件厂商。
从长远来看,得到大品牌商的认证会极大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对比原装数据线,越来越多消费者更青睐价格较低的;对比国内其他品牌数据线,消费者更喜欢性能有保障的。

依托在数据线这一品类的成功,绿联科技将眼光投向更大市场。

到2020年,公司业务已覆盖传输类、充电类、音视频类、移动周边、存储类产品,实现消费电子品类全场景矩阵,一步步撕掉“低端配件商”的标签。

这个转变无疑是成功的,产品线扩充让公司的业务触及多个领域,高附加值的充电、音视频产品让其盈利能力更强。

2021-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不断攀升,从34.46亿元提升到61.7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也创下新高,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大增42%、47%。

横向对比同行业龙头,在细分业务里,绿联科技也另辟蹊径,实现了不一样的突破。

2024年,充电产品总营收占比38.08%,位列第一,贡献了23.49亿元营收,这离不开绿联科技对氮化镓快充技术的精准把握。

要知道,氮化镓的禁带宽度是硅的3倍击穿场强是硅的10倍,允许器件在更高频率下工作,而且其开关损耗更低,散热性能优异,可支持产品长时间高功率运行。氮化镓已成为当前消费电子快充的主流方案。

目前,公司已推出140W三端口、200W六端口氮化镓充电器,部分功能领先安克创新等行业龙头。

2024年,绿联科技氮化镓型号充电产品占总充电产品比重超30%,平均价格较安克创新低20%-30%,依靠性价比和技术优势,公司快速抢占市场:2024年充电类营收23.49亿元,同比增速高达50.87%,快于安克创新同期的47.23%。

更令人瞩目的是其在存储赛道的突破。

面对数据爆炸时代的需求,绿联科技2020年推出首款消费级NAS(私有云存储),其DX4600系列NAS更是多次登顶电商平台单品销冠。

2025年绿联科技推出全球首款内置大型语言模型的AI NAS产品iDX系列,直接对标群晖等专业厂商,抢占消费级存储市场先机。

目前公司存储类产品收入已经从2019年的0.7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3.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7%,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教科书级“轻资产+本地化”战略

如果说产品是公司的内功,那么经营战略则是其牢不可破的外功。

绿联科技的经营战略堪称教科书级:在国内,产品制造采取轻资产模式;在国外,通过深度本地化策略占据海外市场。

1.轻资产模式。

一直以来,在供应链端,绿联科技都以外包生产为主。2024年,公司78%的产品都来自外包生产,自主生产仅占22%。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绿联科技无自有房产,全部租赁运营。

这种轻资产模式避免了自建工厂、购置设备等重资产投入,大幅减少折旧成本和资金占用。2024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达20.2%,显著高于传统制造业企业

这种模式其实很考验企业供应链管理能力,绿联科技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公司毗邻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有珠三角成熟的制造资源作为坚强后盾。

绿联科技与核心供应商湘凡科技、菲炫电子等长期合作,采购占比超60%,形成“研发-生产”深度绑定,这种模式下,公司毛利率常年保持在37%以上。

2.深度本地化

在海外市场,绿联科技在美国、德国、日本等核心市场设立子公司,招募本地化团队,甚至针对欧美用户偏好推出定制化产品,将本地化贯彻到底。

这种策略的成效直观体现在渠道数据上:2024年,在亚马逊平台上,绿联科技30余款产品常年霸榜Best Seller,单个SKU年销最高达1500万元。

2014-2024年这十年间,公司境外收入从不足5亿元猛增至2024年的35.44亿元,占总营收的57.47%,成为增长的核心引擎。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境外毛利率比境内高出近30%,真正实现了“用外国人的钱赚高利润”。

最后,总结一下。

绿联科技用13年时间,颠覆了传统“中国制造=低价代工”的刻板印象。

未来,随着AI硬件、智能存储等新战场开启,这家“非典型莆田企业”能否继续书写传奇?这考验的将是绿联科技的长期研发后劲和经营实力。

来源:格子说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