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攥着一辈子攒的钱不敢花,有人拼了命想在儿女家刷存在感,还有人非要跟年轻人比谁更会玩智能手机……
为啥现在总听说有些老人过了七十岁,日子反而过得拧巴?
有人攥着一辈子攒的钱不敢花,有人拼了命想在儿女家刷存在感,还有人非要跟年轻人比谁更会玩智能手机……
您琢磨琢磨,田里的麦穗太满会弯腰,缸里的水太满会晃荡,人活一世,是不是也该懂点“未满”的智慧?
特别是跨过七十道坎儿的人,更得明白——天道忌满,人道忌全,半满人生才是真福气。
01
您看那山间的溪流,叮叮咚咚总在走,从不满到要溢出来,所以能流长远。
人老了也一样,太满的日子容易撑破福气。记得去年在公园碰到个大爷,退休金一万多,却总穿补丁袜子——攒钱给儿子换第三套房呢。
结果儿子嫌他省吃俭用“丢面子”,老爷子躲在凉亭里啃馒头,眼泪吧嗒吧嗒掉在馒头上。
这让我想起《道德经》里说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攥得太紧的手,反而握不住幸福。
现在好多老人像上了发条的钟,带孙辈、攒养老钱、参加各种“夕阳红”比拼,把日子填得比春运的火车还满。
可您想啊,弓弦拉太满会断,人绷太紧会累。七十岁该像秋天的树,叶子落了些,阳光才能漏进来。
那些总说“我还能干”的老人,不妨学学屋檐下的风铃——风来则响,风停则静,留点力气给自个儿,才是真活明白了。
02
隔壁王婶儿前阵子住院了,原因是替儿子装修房子,累得腰椎间盘突出。
她儿子倒好,天天在新房里指挥:“妈,这面墙颜色太深了,铲了重刷!”
您说,这到底是谁在过日子?
这让我不禁想起孔子讲“君子不器”,老人啊,别把自己活成子孙的“工具人”。
就像蒸包子得留个透气孔,和儿女相处也要有点“距离蒸汽”。
见过太多七旬老人,买菜记账精确到分,却舍得花几万块给孙子买进口奶粉。
自己穿着十年前的旧毛衣,却给儿子换车添了二十万。
可您知道吗?过度的付出就像夏天的暴雨,浇得人喘不过气。
前几天在菜市场听俩老太太唠嗑,一个说“我现在每周去儿子家只做三顿饭”,另一个问为啥,她笑:“留几顿饭让他们自己做,才知道锅碗瓢盆不是天上掉的。”
您瞧,适当“偷懒”不是冷漠,是给儿孙留成长的空当,也是给自己留尊严的余地。
03
楼下张大爷最近突然成了“网红”,每天举着手机直播跳广场舞,非要跟年轻人比流量。
有天他孙子看不下去:“爷爷,您跳得像棵摇摇晃晃的树。”
老爷子气得三天没下楼。这让我想起庄子说的“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人老了,真没必要跟时间较劲。
七十岁该有七十岁的样子,就像秋天的月亮,不似十五那么圆,却多了份温润的柔光。
您看那些过得自在的老人,大多懂得“半聋半哑”的智慧:儿女吵架装听不见,邻里 gossip 装没兴趣,朋友圈谣言不点破。
就像老辈人说的“揣着明白装糊涂,胜过心里千千结”。
上次在医院看到位老太太,儿女为医药费吵得不可开交,她慢悠悠说了句:“我这把老骨头,能陪你们吵吵,也是福气啊。”这话像块软石头,砸得儿女们都低下了头。
04
小区里有位赵老师,退休前是中学语文老师,写得一手好字。
有次我看他在石桌上练字,故意留了个笔画没写完。
我问为啥,他说:“满则损,亏则盈,这叫‘留白’。”
后来我发现,他的生活里处处有“留白”:退休金只花七成,留三成给突发急事。
每天只练半卷书法,留半卷给晒太阳;对子女的生活,只听三分、问两分、不说五分。
您说人过七十,图个啥?
不是住多大的房子、存多少的钱,而是像那杯温吞吞的老茶——不烫嘴、不凉心,喝着舒服,放着安心。
别总想着“圆满”,月亮缺的时候,星星才更亮;日子“半满”的时候,心才更宽敞。
结语
下次您路过公园,不妨看看那些晒着太阳打盹的老人,他们脸上的皱纹里,藏着比“圆满”更难得的活法:一半给家人,一半给自己;一半追往事,一半望来日。
另一半在烟火里谋生,一半在清风里养性。
这或许就是老祖宗说的“福寿两全”吧——福不在满,寿不在全,懂得“未满”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富足。
来源:运动达人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