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病史:患者于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伴恶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痛,恶心、呕吐,自服退热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无缓解。5天前前往某社区医院就诊,验检查CRP 38mg/L,给予对症退热治疗(具体不详)。4天前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疹,热退后皮疹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该病确诊主要依靠外斐反应
Delgocitinib乳膏安全性更高
撰文:凌
发热伴皮疹多日,流行病史揭示“真凶”
患者,女性,23岁,因“发热7天,皮疹4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伴恶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痛,恶心、呕吐,自服退热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无缓解。5天前前往某社区医院就诊,验检查CRP 38mg/L,给予对症退热治疗(具体不详)。4天前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疹,热退后皮疹消失。3天前患者自觉症状加重,高热,伴咳嗽、胸闷、憋气,遂就诊于某三级医院,化验血常规示“白细胞、红细胞正常,血小板71x109/L”,给予阿昔洛韦、左氧氟沙星、洛索洛芬钠等治疗,上述症状未缓解,呼吸困难加重。1天前于我院感染病急诊就诊,化验检测示“白细胞正常,CRP和降钙素原增高,血小板降低,血肌酐、转氨酶、心肌酶升高,血涂片未见疟原虫”,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感染科病房。
既往史:平素体健,无慢性疾病、传染病、外伤及手术史,无输血及过敏史。
流行病学史:3周前在林区野外工作,从事植物相关微生物标本采集和研究,有蚊虫叮咬史。
体格检查:体温37.6℃,脉搏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83/45mmHg。鼻导管吸氧,氧流量5L/min,SpO2为92%。神志清楚,急性病容,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充血明显,未见皮疹、破溃,未见黄染、苍白或水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界不大,心率9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胆囊未触及,墨菲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双侧输尿管无压痛,肝区叩痛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关节未见异常,活动无受限,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布鲁辛斯基征及克尼格征阴性。辅助检查:动脉血气分析(鼻导管吸氧,氧流量5L/min):pH 7.437,PaCO2 33.4mmHg,PaOO2 76.2mmHg,SaOO2 95.7%,PaOO2 /FiOO2186mmHg。血常规:WBC 7.34x109/L,NE% 87.14%,LY% 8.32%,EO% 0.04%,HCT 33.7%,PLT 73.00x109/L。PCT 1.29ng/mL。电解质和肾功能:Na+ 134mmol/L,K+ 4.0mmol/L,Cr 91.9μmol/L,BUN 9.57mmol/L。心肌酶谱:LDH 456.8U/L,CK 37.3U/L,HBDH 357UI/L,CRP 268.2mg/L。肝功能:ALT 90.5U/L,AST 78.9U/L,ALB 36.1g/L,A/G 1.1。凝血功能:PT 14.80s,PTA 65.00%,INR 1.37。病原学检查:流感抗原检测(-),血涂片疟原虫检测(-)。多重PCR病原核酸检测:恙虫病东方体核酸(+),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黄热病毒、斑疹伤寒、EB病毒和CMV病毒等核酸均为阴性。
胸部CT(图1):两肺感染性病变,双肺下叶实变,肺组织膨胀不全,两肺小叶间隔增厚,纵隔内稍大淋巴结,两侧胸腔少量积液,少量心包积液。
图1.胸部CT
考虑诊断:恙虫病,重症肺炎,急性I型呼吸衰竭,急性肾损伤(AKI),肝功能异常,心肌损伤,血小板减少。
呼衰加重转入ICU,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1 感染内科病房诊疗:
该患者起初考虑“发热待查、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抗菌治疗,帕拉米韦抗病毒治疗。由于患者呼吸衰竭加重,转入ICU治疗。
2 ICU诊疗
1、一般支持治疗:卧床休息;密切监测体温、心电、血氧、血压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等指标变化;胃肠道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
2、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及热带林区工作的流行病学史,考虑病毒或立克次体感染的可能性大,停用广谱抗生素和抗流感药物,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g静脉滴注qdx7天,盐酸多西环素片100mg口服bidx5天。同时送标本进行多重PCR检测病原体,结果恙虫病东方体核酸(+),恙虫病诊断明确。
3、呼吸支持:针对急性I型呼吸衰竭,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缓解小气道痉挛。6天后,患者呼吸困难缓解,改用鼻导管吸氧,后逐渐停止吸氧。
转归及随访:治疗1周后患者呼吸道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胸部CT提示肺内炎症病灶明显吸收(图2),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图2.治疗1周后的胸部CT
恙虫病有何临床表现?该如何诊断[1,4]?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通过恙螨叮咬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据统计,全球每年超10亿人口暴露于恙虫病流行地区,年发病人数近百万。我国是恙虫病的高发地区,近十年来发病人数和发病率均呈现指数增长。
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诊断困难,一旦救治延迟将导致严重的多器官衰竭,病死率可高达70%。在恙虫病流行地区,做出临床诊断并不困难,采取正确的抗生素治疗后预后良好。但对于城市等非流行区域,往往不具备恙虫病的诊治经验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导致误诊和病情延误。
本例患者具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但没有发现典型的皮肤焦痂或溃疡,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该患者早期没有给予正确的抗生素治疗,导致快速出现呼吸衰竭。当临床医生面对重症肺炎时,除了按照医院获得性肺炎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考量外,还需要考虑立克次体感染等古老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的可能性。
目前恙虫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不规则热或弛张热),皮肤多有焦痂、溃疡,且焦痂周围浅表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出现皮疹。焦痂是恙虫病的特征性表现,常见于胸部、腋窝、下背部、腹股沟和臀部。重症恙虫病可造成多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引起肝肾功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呼吸衰竭,以及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可导致死亡。本例患者除了未发现皮肤焦痂和溃疡外,其他临床特点比较典型,符合重症恙虫病的诊断。
目前恙虫病的确定诊断主要依靠外斐反应。但是外斐反应的阳性率极低,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导致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已经得到普及,PCR和宏基因测序技术在恙虫病诊断中得到应用,尤其是PCR技术简单易行,诊断恙虫病更为特异和敏感。本例患者正是通过多重病原体PCR检测得到确诊。
恙虫病东方体为胞内寄生,革兰氏阴性病原体,对许多常见的抗生素如内酯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等具有天然耐受性,四环素、多西环素、阿奇霉素和多西环素是治疗恙虫病的推荐药物,早期治疗效果好,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和降低病死率。治疗重症恙虫病,除了病因治疗,还需及时进行呼吸支持、肾脏替代等多器官功能支持。
更多皮肤前沿内容
快来“医生站网页版”瞧一瞧👇
精彩资讯等你来
参考文献:
[1]Xu G, Walker DH, Jupiter D, Melby PC, Arcari CM. A review of the global epidemiology of scrub typhus. PLoS Negl Trop Dis. 2017 Nov 3;11(11):e0006062.
[2]Zhang T, Li X, Li M, Xiong X. Azithromycin may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choice for neonatal tsutsugamushi disease. J Trop Pediatr. 2022 Dec 5;69(1):fmac103. doi: 10.1093/tropej/fmac103. Erratum in: J Trop Pediatr. 2023 Feb 6;69(2):fmad014.
[3]Lu CT, Wang LS, Hsueh PR. Scrub typhus and antibiotic-resistant Orientia tsutsugamushi.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 2021 Dec;19(12):1519-1527.
[4]Banerjee A, Kulkarni S. Orientia tsutsugamushi: The dangerous yet neglected foe from the East. Int J Med Microbiol. 2021 Jan;311(1):151467.
责任编辑:大晨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皮肤频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