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1日和27日,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分两批走进南泥湾和红街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在南泥湾的稻浪与红街的光影中,触摸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延安,这片浸染着先烈鲜血与革命者汗水的红色沃土,每一道沟壑都镌刻着不朽的信仰,每一座山峦都承载着永恒的红色基因。
5月21日和27日,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分两批走进南泥湾和红街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在南泥湾的稻浪与红街的光影中,触摸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早晨7时,研学活动出发仪式在校园里举行。
出发仪式由副校长白秀秀主持。
德育主任、初二年级主任张启慧强调研学实践活动纪律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
“我宣布,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南泥湾研学实践活动’出发!”随着校党支部书记高忠学发出出发令,研学队伍集体乘车朝南泥湾进军。
南泥湾党徽广场上,国歌声穿透薄雾,旗帜迎风飘扬,地生中考冲刺动员鼓舞人心。
副校长白秀秀在讲话中向同学们提三点期望:不惧辛苦,不畏挑战,用汗水诠释“身心兼修”,用行动注解“成人成才”;用严明的纪律为安全护航,以高度的自律展现一中人的文明素养,为学校增光;多观察、多提问、多反思,让今天的每一分感悟,成为迎战地生中考的底气,用实践的收获点亮未来的征途。
炮兵学校旧址,锈迹斑斑的训练器械讲述着“一把镢头一支枪”的峥嵘岁月。学生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忆当年艰苦奋斗的岁月,思现今生活的来之不易。
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里,纺车、锄头等文物构建起立体历史课堂。同学们边走边看,深度了解大生产运动的历史,感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找寻“陕北好江南”的蜕变密码。
迫击炮教学、枪械拆解教学、轻武器射击教学、速射炮射击教学、步战车体验、国防军事教育、手工DIY课程、军体拳教学……午后的军事体验活动中,指尖重温革命智慧,报国之志刻进肌肉记忆,这是新时代少年对三五九旅战士最好的致敬。
烈日下的农垦基地上,锄头、木犁与微耕机合奏成美妙的交响。当汗水滴入试验田的刹那,历史与现实完成闭环:80年前的开荒者与今天的播种者,用同样沾满泥土的双手,传递着“自力更生”的精神火炬!
研学活动最后,同学们走进延安红街观看了红色沉浸式情景剧《再回延安》。当巨型升降舞台再现雪山草地的长征史诗,剧场里闪烁着的眼睛,映照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这不是研学终点,而是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的新起点。
从炮火中开垦出的稻田,到新时代文旅地标,这次沉浸式的“红色教育+户外课堂+军事国防教育”研学实践活动深刻诠释:红色基因的密码不在展柜里,而在少年接过历史接力棒时,掌心滚烫的温度!
来源:延安教育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