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农村兵:吃苦勤劳,怕吃不饱饭量大,想提干留在部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8 01:17 2

摘要:【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这锅上的杂粮粥是你们兵锅子加的料多了,还是说现在的战士们都不爱喝粥了?"老班长看着我的碗皱起了眉头。我尴尬地咧嘴一笑,不好意思地低声回道:"报告班长,昨晚上我实在是饿得慌,偷偷拿了两个窝头藏起来了。"

那是1973年的冬天,我刚从河南农村入伍不到三个月。农村娃吃了十几年的苦,来到部队最担心的就是吃不饱肚子。

刚进新兵连的时候,我们整个宿舍八个人,有六个是农村来的。头一个月,每到饭点,我们几个农村娃总是第一个冲到食堂门口排队。城里来的小赵常笑我们:"你们怎么总是这么着急啊?部队又不会少你们一口吃的。"

我当时就嘀咕:"你懂个啥,我们村里有时候一天就只有两顿饭,哪像你们城里人顿顿有肉。"说这话时,我的目光依然紧盯着食堂打饭的窗口,生怕慢一步就少了一个馒头。

"老王,咱俩换个窝头呗?我这个大点。"我身旁的小李凑过来小声说道。

我赶紧摇头:"不换!我这个馅多。"说完赶紧把窝头往嘴里塞,生怕他抢走似的。

刚入伍那会儿,我们几个农村兵有个共同的"秘密"——都会在口袋里偷偷揣一块馒头或窝头。不是为了当场吃,而是怕晚上饿了没东西填肚子。农村过来的,谁不知道饿肚子的滋味啊。

班长老赵发现后也没批评我们,只是笑着说:"你们这些泥腿子,就是实在。放心吧,部队的粮食够你们吃饱的,不用藏着掖着。"

记得有一次野外拉练,走了一整天,大家都累得不行。吃饭的时候,指导员给每人发了两个大馒头。我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还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碗里的。

"老乡,还想吃啊?"旁边的胖子笑着问我。

我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在家干一天农活,晚上至少得吃四五个窝头才扛得住。"

胖子把自己剩下的半个馒头递给我:"给你吧,我吃不下了。"我也不客气,接过来就往嘴里塞。那时候,战友之间就是这么纯粹的情谊。

刚入伍那会儿,夏天最难熬。训练一整天,汗水把军装都湿透了。我们几个农村兵倒是不怕苦,平时在家干农活比这累多了。但城里来的小张和小赵总是气喘吁吁,跟不上节奏。

"快点,小张!"我拍拍他的肩膀,"想当年俺在家帮倒插秧,一蹲就是一整天,这点运动算啥!"

小张苦笑着说:"王哥,我在城里最多就是上学放学走两步路,哪受过这罪啊。"

我笑着递给他一块自己带的红糖:"吃点糖,补补力气。俺娘说了,干活累了吃点糖,浑身都是劲。"

部队里的老班长最喜欢我们这些农村兵。他常说:"农村来的兵吃苦耐劳,动手能力强,是好苗子。"每次需要搞基建或者重活,老班长第一个就点我的名。

"老王,去帮厨房抬几袋大米来。"

"老王,操场边上的排水沟该挖了,你去组织几个人。"

"老王,连队的菜地该翻地了,你有经验,带几个人去整整。"

我从来不推辞,在农村干农活什么苦没吃过。再说了,多干活才能让领导看见我的价值,我可是打算提干留在部队的。

记得有一次,连队要修建一个小仓库,需要和水泥。我主动请缨:"班长,我在家帮我爹盖过房子,这活我熟。"

那天,我带着几个同样来自农村的战友,一个上午就把活干完了。班长看了连连点头:"不错不错,农村兵就是能干。"听到这句话,我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休息的时候,我常常想起家里的爹娘。他们一辈子在地里刨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入伍那天,娘塞给我两块红糖和一小包炒花生,说是路上饿了可以垫垫肚子。这些东西我舍不得吃,一直藏在行李包最底下。

"想家了?"室友小刘看我发呆,递给我一根"红塔山"。那时候,这烟可是紧俏货,他舍得给我一根,算是挺够意思的。

我摇摇头:"不是想家,是想留在部队。"

"想提干?"小刘点着了烟,吸了一口问道。

"嗯,比起回家种地,我更想留在部队。"我深吸一口气,"在这里至少顿顿有肉,冬天有暖气,比家里强多了。"

小刘笑着说:"那你得好好表现,争取入党,考军校。"

从那以后,我更加努力。训练场上比别人多跑一圈,内务整理一丝不苟,站岗值班主动请缨。我想着只要表现好,就能有机会提干留下。

每天早上起床号一响,我从被窝里一骨碌爬起来,比别人快两分钟叠好"豆腐块"。那时候叠被子可是有讲究的,得用尺子量边边角角,不能有一点偏差。我的被子总是叠得最方正,老兵都说我有"一把好手"。

有一次政治学习,指导员问我:"王战士,你为什么要入伍?"

我实话实说:"报告指导员,我想改变命运,不想回农村种地了。"

指导员笑了笑:"想法很朴实嘛。"

政委听说后找我谈话:"小王啊,当兵不只是为了改变个人命运,更应该有保家卫国的担当。不过你这种上进心很好,部队需要你这样能吃苦的好同志。"

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取留在部队。

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值夜班。蚊子嗡嗡地在耳边飞,不停地叮我。在农村时,晚上干活经常被蚊子咬,早就习惯了。我一动不动地站在岗位上,心里默数着时间。

"王战士,值班辛苦了。"指导员突然出现在我面前。

我赶紧立正敬礼:"报告指导员,不辛苦!"

指导员递给我一包"大前门":"听说你想提干?"

我有些惊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别紧张,"指导员笑着说,"有上进心是好事。我看你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尤其是吃苦耐劳这一点,很多城里兵都比不上。"

我激动地说:"报告指导员,我想留在部队,不想回家种地。在部队里,至少不愁吃喝。"

指导员拍拍我的肩膀:"提干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政治素质、文化水平都过关。你初中毕业吧?"

我点点头,心里有些忐忑。那时候农村孩子,能读完初中已经不错了。

"别着急,好好表现,有机会可以考虑推荐你去上文化补习班。"指导员说完转身离开了。

那一夜,我站岗站得特别有精神。心里想着:一定要抓住机会,好好学习,争取提干。

第二天早操,我比平时起得还早,把内务整理得一丝不苟。连长路过时,看了我的床铺一眼,竖起大拇指:"不错,标准的'豆腐块'。"

午饭时,我依然是第一个冲到食堂。虽然已经不担心吃不饱了,但这个习惯改不掉。打了满满一大碗米饭,又加了两勺炖肉。

"你小子,饭量真不小啊。"炊事班的老李笑着说。

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干活多,吃得也多嘛。"

"多吃点,长膘!"老李又往我碗里加了一块肉,"你们这些农村兵,刚来时都瘦得跟猴似的,得好好补补。"

吃完饭,我主动去帮炊事班刷锅洗碗。锅碗瓢盆一大堆,水冲到袖子上,冬天冻得手通红,但我一点都不在意。不为别的,就想多干活,让领导看到我的表现。

周末休息时,其他战友都在宿舍看《上海滩》的录像,那可是当时最火的电视剧。我却跑去帮炊事班择菜,顺便偷学两手炒菜的本事。

一个月后,我真的被选去参加文化补习班。每天晚上七点到九点,我和另外几个同志一起补习文化课。刚开始很吃力,好多字都认不全,更别说解数学题了。

"王战士,这个题你来回答。"指导员指着黑板上的算术题问我。

我支支吾吾半天,也没算出来,满脸通红。

"没关系,慢慢来。"指导员鼓励我,"你能吃苦,这点困难算什么。"

回到宿舍,我没休息,点着蜡烛继续学习。小刘看我这样,笑着摇摇头:"你小子,真拼啊。"

"不拼不行啊,"我抬起头,"要想留在部队,不提高文化水平怎么行。"

就这样,我白天训练,晚上学习,周末还抽时间帮炊事班干活换取一些额外的口粮。在农村养成的习惯,让我总觉得多吃点才能有力气。

晚上熄灯后,宿舍里总有人聊天。有时候说说家乡的事,有时候聊聊喜欢的姑娘。我听着他们谈笑,心里也暗暗想着,如果能提干留在部队,以后找对象也能容易些。在农村,小伙子穿上军装回家,那可是十里八村最吃香的。

有段时间,部队粮食供应紧张,每人的口粮都减少了。我还是照样训练,照样干活,但晚上躺在床上,肚子总是咕咕叫。

"实在不行,咱们去食堂偷点馒头吧。"有人小声提议。

我想了想,摇摇头:"不行,那是违纪。"

"那你饿不饿?"他问我。

"饿啊,但忍忍就过去了。"我笑着说,"在家里有时候一天就吃两顿稀饭,这算什么。"

其实心里,我还是很难受的。不是因为饿,而是担心没有足够的力气训练和学习,影响自己提干的机会。

第二天训练时,我故意多跑了几圈,想证明自己不受影响。结果跑着跑着,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

"王战士,你怎么了?"班长赶紧扶住我。

"没事,就是有点头晕。"我强撑着说。

班长摸了摸我的额头:"去医务室看看吧。"

医务室的军医给我测了血压,说是低血糖。他给了我一块糖:"农村来的兵,都爱逞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别硬撑。"

从那以后,班长特意关照炊事班,每次都给我多打一点饭。我感动得不行,更加发奋努力。

秋天收获季节,我们去帮附近农场收小麦。看着金黄的麦浪,我想起了家乡的田地。

"想家了?"班长问我。

我摇摇头:"不想回去,想留在部队。"

班长笑了:"你这娃,心思倒是挺明白的。"

收获完成后,农场送了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给部队。那天晚上,我们难得加餐,每人分了一个大苹果。

我小心翼翼地把苹果放在床头,没舍得吃。

"不吃啊?"小刘问我。

"留着明天吃。"我说。在家里,水果是稀罕物,过年才能吃上一两个。

小刘笑着摇摇头:"你啊,还是改不了攒着藏着的习惯。"

确实,虽然来部队已经一年多了,但农村养成的习惯一时半会儿改不掉。每次发零食,我都会偷偷藏一部分,害怕改天又没得吃了。

有一天,连长检查内务,发现我床垫下藏了几块饼干和糖果。

"王战士,这是什么情况?"连长严肃地问。

我红着脸解释:"报告连长,我...我怕晚上饿了没东西吃。"

连长看了看我,突然笑了:"你这个农村兵啊,真是改不了老毛病。部队又不会饿着你,何必这样。"

宿舍的战友们都哈哈大笑。小张还模仿我的样子,把自己的香烟藏在枕头底下,惹得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笑什么笑,谁小时候没挨过饿?"我假装生气地说,其实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从那以后,我逐渐改掉了藏食物的习惯,但吃饭快、饭量大的特点始终没变。每次食堂打饭,我总是盛得比别人多一些。好在我干活也比别人多,从来没人说我什么。

文化补习班持续了大半年,我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虽然比不上高中毕业的同志,但基本的算术和写作已经没问题了。

每次写信回家,我都会特意用上新学的字和词,让爹娘看看我的进步。那时候通讯不方便,一个月才能写一封信。我每次都写满满几页纸,把部队的生活事无巨细地告诉家里人。

"你小子,写信比做作业还认真。"室友小刘经常这样打趣我。

我笑着回答:"那当然,让爹娘知道我在部队过得好,他们才能放心。"

一天晚上,指导员单独找我谈话:"小王,你表现得很不错,各方面都有进步。"

我激动地问:"指导员,我能提干留在部队吗?"

指导员笑了笑:"这个要看组织安排。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你已经被列入了预备干部名单。"

听到这个消息,我整晚都睡不着觉。宿舍里其他人都呼呼大睡了,我却翻来覆去的,想到自己可能真的能改变命运,不用回去种地,就激动得不行。

第二天训练,我格外卖力。五公里越野,我比平时提前五分钟完成;俯卧撑加做了二十个;就连内务整理,被班长评为全连最好。

"老王,听说你要提干了?"小刘拍拍我的肩膀。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还没定呢,只是进了预备名单。"

"肯定能行,你这么能吃苦,领导都看在眼里。"小刘信心满满地说。

那几个月,我几乎每天都在期待消息。每次见到指导员或连长,心里都忐忑不安,生怕听到不好的消息。

周末的广播时间,我最爱听《士兵之歌》和《军港之夜》。每次听到那些歌词,心里就热乎乎的,更加坚定了留在部队的决心。

终于有一天,连长把我叫到办公室:"小王,组织上决定推荐你去上士官学校。如果表现好,毕业后可以留在部队当干部。"

我激动得差点哭出来:"谢谢连长!我一定好好表现,不辜负组织的期望。"

连长笑着说:"你这个农村兵啊,吃苦耐劳,踏实肯干,部队就需要你这样的好同志。去了士官学校,继续保持这股子劲头,肯定能行。"

回到宿舍,我第一次主动拿出珍藏的糖果,分给大家:"兄弟们,我要去上士官学校了!"

"恭喜啊!"大家都为我高兴。

小刘笑着说:"看来你以后不用再偷偷藏馒头了。"

我也笑了:"是啊,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了。"

临走前一晚,我收拾行李时,发现床板下还藏着两块饼干,早已经发硬变质。我笑着摇摇头,把它们扔进了垃圾桶。

床头的小镜子里,我看到自己比入伍时黑了不少,也壮实了不少。那个怯生生的农村小伙子,已经变成了一个挺拔的军人。

与战友们告别时,大家都来送我。老乡小李还塞给我一包家里寄来的花生糖:"路上吃,别舍不得。"

小刘拍着我的肩膀说:"等你当了干部,可别忘了兄弟们啊。"

我点点头:"当然不会忘,没有你们,哪有我的今天。"

班长知道我要走了,特意找我谈话:"小王,到了新单位,别忘了咱们连队的好传统。"

我认真地点点头:"班长放心,我永远是农村来的兵,不管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

这些年,我从一个农村娃变成了军人,不仅改变了习惯,更改变了命运。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变——那就是农村兵的朴实与坚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锅上的杂粮粥是你们兵锅子加的料多了,还是说现在的战士们都不爱喝粥了?"老班长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转眼间,我已经在部队服役十多年,从一个怕饿的农村娃,成长为一名军官。每当看到新来的农村战士偷偷藏食物时,我总会想起自己当年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亲切感。

"别担心,部队不会少你一口吃的。"我总是这样告诉他们,就像当年班长对我说的那样。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