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观看书画展感受到了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日前,由民革云南省委会、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云南省图书馆联合主办的“翰墨丹青铸魂铭记历史前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书画作品
“通过观看书画展感受到了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日前,由民革云南省委会、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云南省图书馆联合主办的“翰墨丹青铸魂铭记历史前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书画作品展”在云南省图书馆展出。参展作品既有知名艺术家的匠心独运之作,也有百岁黄埔老兵墨迹、民革云南中山书画院艺术家的倾心奉献,还有来自云南开放大学教职工及台湾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展现了海峡两岸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对抗战历史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达。
多年来,民革云南省委会充分挖掘抗战历史、特别是滇西抗战历史的文化资源,以研究、宣传、提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印战场和滇西抗战的历史地位,弘扬抗战精神为主线,通过搭平台、促交流、强合作、扩影响、聚民心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交流活动,讲好中华民族共御外侮的故事,积极促进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云南民革特色的“抗战文化促统”工作品牌。
在开展《抗日战争在滇文物存遗现状与保护》课题研究工作中,民革云南省委会实地调研滇西保山片区、昆明片区、滇南片区二十余个市县,从云南省档案局、图书馆、史志办以及在滇各大高校收集了大量素材,获得了丰富的基础资料。通过全面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云南的遗址,为深入研究云南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大量翔实可信的实物资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民革云南省委会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云南省乃至国家制定抗战遗址遗迹保护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并形成调研成果《众志成城卫南疆——抗日战争在滇文物存遗现状与保护》。
2014年至2016年,民革云南省委会以抗战胜利70周年为契机,与台湾相关单位合作,到岛内开展抗战历史文化的搜集工作,采访摄制台湾健在老兵回忆抗战的口述史料,对台湾人民抗战历史的文物遗迹进行系统调研,足迹遍布台湾各县市。在台北、高雄等地组织开展多场“抗战历史文化交流座谈会”,研讨抗战历史、收集抗战史料、聆听抗战往事。最终,民革云南省委会形成调研成果《御辱逐倭半世纪——抗日战争在台湾遗址遗迹》。
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民革云南省委会不仅拜访了台北、高雄等地的云南同乡,还在台湾认识了一大批熟知抗战历史的专家学者、抗战先烈后裔,并且得到了台湾中华工商业联合会、台北云南同乡会等企业、组织的热情帮助,在这些交流交往中进一步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现在,抗战文化已经成为云南民革对台交往交流、增进两岸同胞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名片。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教科书,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包含着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抗战历史,民革云南省委会决定将历史更直观地呈现给更多观众,于是与有关影视公司联合摄制了《浩气满乾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印战区抗战老兵口述历史》,在云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后,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之后,民革云南省委会将纪录片中采访过的抗战老兵整理成册,命名为《浩气满乾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印战区抗日志士谱》,以图谱的形式宣传英雄们的事迹。
与此同时,民革云南省委会还积极建言中共龙陵县委申报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推动《云南起义纪念馆(卢汉公馆)》成为云南首个民革党史教育基地,并将继续推动杨杰故居、龙云故居两个民革党史教育基地的建设申报工作,选派骨干党员参加“滇西抗战史料编纂工作领导小组”,为编纂《滇西抗战原始史料汇编》作出积极贡献……这些工作和成绩,成为云南民革组织开展对台工作的宝贵资源,为进一步挖掘利用好抗战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历史内涵,推动两岸交流累积了丰富的素材。
“我们依托滇西抗战文化这一两岸同胞的共同历史联结纽带,积极拓展滇西抗战文化内涵。”民革云南省委会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下一步,省委会将持续推动以抗战文化为主线的多类别、多层次的两岸交流活动,讲好滇西抗战故事和“两岸一家亲、云台一家人”融合发展的故事,积极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增强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贡献云南民革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团结报党派e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