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刷短视频时看到一条特别火的视频,女明星王紫璇做了一个下腰劈叉的动作,据说那个腰臀比例特别夸张。评论区炸了锅,有人说这简直是人体雕塑,还有人说看着害怕。现在这条视频已经播了一亿多,好多网友在底下模仿,不知道真假,反正各大平台都在转发。
前几天刷短视频时看到一条特别火的视频,女明星王紫璇做了一个下腰劈叉的动作,据说那个腰臀比例特别夸张。评论区炸了锅,有人说这简直是人体雕塑,还有人说看着害怕。现在这条视频已经播了一亿多,好多网友在底下模仿,不知道真假,反正各大平台都在转发。
我身边认识的人也在讨论这个动作,有健身的说这可不是简单的瑜伽,专业运动员练几年才能做到。去医院问过朋友,骨科最近确实多了几个因为模仿网红受伤的年轻人。医生说这种动作对脊椎压力太大,不是谁都该学。
后来看到有人说这是黄金比例,网上查了才发现所谓黄金分割线在0.618附近,王紫璇的数据接近那个数字。不过有人直接怼说别拿数学当噱头,肌肉训练和遗传因素才是关键。现在连卖健身器械的都在蹭热度,朋友圈广告都变成教人练腰了。
其实这事让我想起以前看芭蕾舞,老一辈讲究瘦,现在年轻人反而喜欢肌肉发达的体型。健身房新开的课程宣传单上全是猛男猛女的照片,感觉审美真的变了不少。前两天表弟说他报了个私教课,一个月学费够我们吃半年食堂。
这段时间不少机构开始出报告,说国内健身产业今年涨了30%,大部分是年轻人花的钱。网上还流传着一些AI体态检测软件,虽然用着挺好玩,但也不清楚准不准。有个同学下载之后说是“体脂率超标”,吓得差点去办卡。
最让我意外的是有大学开始研究这个动作会不会损伤脊椎,专门找志愿者测试肌肉数据。实验结果还没公布,但参与的学生说练完浑身酸疼,后悔报名。听说国外也有类似课题,专门分析网红健身视频的风险值。
前几天有新闻说某医院骨科门诊量翻倍,很多都是因为不当运动受伤。医生建议大家先咨询专业人士,别盲目跟风。现在打开短视频平台,底下评论经常能看到“劝退”和“别试”的提醒,不过还是有人不怕危险想试试。
最近健身App更新了功能,每次做动作都会弹出安全提示。虽然多一道提醒,但总有办法关掉。听说有公司专门开发运动保险,保费按项目算,但价格不便宜。我一个朋友算了下,买个一年的保障要好几百。
现在连卖衣服的小店都在推运动装,以前商场里最多的还是休闲装。健身房门口摆着扫码送礼品的摊位,推销员说现在来办会员送私教课。不过真正去的朋友说,私教就是教基础动作,价格倒是不便宜。
最有趣的是,传统文化爱好者在论坛吵起来。一方说现在太追求肌肉,忘了老祖宗的养生之道;另一方反驳说时代不同了,锻炼方式当然要变。我去看太极班的时候,老师傅还专门解释说传统套路其实也能练腰,就是见效没那么快。
上周地铁站广告换了新海报,全是各种健身明星,连模特都开始展示马甲线。路过的时候听到一对母女讨论,妈妈说以前流行苗条,现在女儿非要练肌肉。商家也跟着变,卖蛋白粉的店越开越多。
听说国家体育总局最近出了新文件,要求健身房公示课程风险,禁止教高难度动作。实施之后效果还不清楚,但网上已经有帖子讨论政策管不管用。现在去健身房得先签免责声明,条款比以前详细不少。
总结来说就是,一个视频引发的连锁反应。有人赚钱有人受伤,专家喊话网友还在学。事情闹这么大,下次再刷到类似内容,我得多想想自己要不要跟着做。反正我暂时还是好好吃饭跑步就好。
来源:时尚一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