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经济观察-行业研究】机器人由专用走向通用

360影视 2024-12-12 08:00 4

摘要:2024年6月,特斯拉宣布有两台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进入特斯拉工厂进行电池分拣的相关任务,预计到2025年进行小批量生产并用于特斯拉工厂,到2026年进行大批量生产并交付给特斯拉以外的客户。

作者:杨政

1、Optimus预计在2026年量产

2024年6月,特斯拉宣布有两台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进入特斯拉工厂进行电池分拣的相关任务,预计到2025年进行小批量生产并用于特斯拉工厂,到2026年进行大批量生产并交付给特斯拉以外的客户。

马斯克在10月12日We, Robot活动上指出,特斯拉Optimus预计将在 2026 年开始量产,规模化生产的成本将在2万至3万美元之间,但更进一步的目标是将成本降到1万美元左右,将售价控制在2万到3万美元之间。

2、工业机器人是主要需求,中国机器人密度较高

长期以来,机器人均为专用机器人,其中工业机器人占据较大市场,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工业机器人占机器人市场的50%

根据《2024世界机器人报告》数据,全球有约428万台工业机器人在工厂运行,同比增长10%。工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制造业工人安装的机器人数量)上升至162台/万人,欧盟、北美、亚洲的工业机器人密度分别为219台/万人、197台/万人、182台/万人,其中韩国为第一1012台/万人,新加坡第二770台/万人,中国第三470台/万人。当前,工业机器人广泛用于电子电器与汽车生产中。

3、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与车端共通性高,高端市场为外企占据

根据 Tesla AI Day 的预测数据,以特斯拉 Optimus 为例,2023 年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价值量排名前五的是无框力矩电机、减速器、力传感器、丝杠、空心杯电机,占比分别为:21%、16%、16%、14%和4%。而车端及其他机械零部件与机器人端零部件共通性较高。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电机、电控、电池等领域我国具有明显优势,这使得人形机器人的主要供应链也位居我国,但在高端零部件市场中份额有限。

以人形机器人线性关节核心零部件丝杠为例,在滚珠丝杠方面,中端市场国产替代相对明显,高端市场仍由德国企业主导。舍弗勒是丝杠龙头。国产行星滚柱丝杠产品的导程精度最大动载荷、最大静载荷等性能与国际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行星滚柱市场基本由国际企业主导,且市场集中度高。

4、 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与高质量训练数据的缺乏

传统机器人一般是专门针对某个应用场景开发算法而来的专用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更具通用性,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后,AI拥有了在不同场景的可以达到甚至超越人类的智能化水平。

通用型AI需要高质量数据进行大模型深度学习,根据《2024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研究分析报告》,当前我国可交易的数据资产主要分布在金融34.8%与互联网领域24%,在工业、交通与日常生活领域数据资产收集难度较大,这成为通用化AI迭代升级的主要困难,成为人形机器人在更广泛的领域通用化落地的主要桎梏。

5、随着特斯拉宣布将量产人形机器人,机器人将逐渐由专用走向通用。

借势国产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的零部件优势,国内在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上占据重要位置,关键的零部件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人形机器人的通用化提供了智能基础,受制于当前国内数据资产结构性问题,大模型深度学习缺乏支撑,这需要进一步拓展更多场景中的数据资产。

来源:蓝海经济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