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在临沂”客户端品牌栏目“在临沂网评”全方位集纳、展示全市优秀网络评论作品,剖析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奋进力量,努力在全市范围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生态圈,传播临沂好声
编者按:在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在临沂”客户端品牌栏目“在临沂网评”全方位集纳、展示全市优秀网络评论作品,剖析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奋进力量,努力在全市范围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生态圈,传播临沂好声音,汇聚临沂正能量。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文化振兴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环。上海交通大学80后文学博士周庆贵将临沂马厂湖镇杭头村的自家老宅改造成免费乡村图书馆——“思源图书馆”,饮水思源不忘本,在乡村孩子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知识的种子,也照亮了乡村文化建设之路。
知识传播,跨越城乡文化资源鸿沟。目前,城乡文化资源分配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城市里拥有各种类型的图书馆,书籍种类繁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丰富;而乡村地区,孩子们接触优质阅读资源的机会相对匮乏。周博士的“思源图书馆”,就像一座知识的桥梁,横跨在城乡文化资源的鸿沟之上,短短四年时间里,馆内就收纳了两万多册涵盖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等多种品类的图书,这些书籍为乡村孩子打开了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孩子们可以在文学名著中穿梭于不同时代,感受人性的多样;在科普读物里探索宇宙的奥秘,领略科学的魅力。周博士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知识传播的热忱与担当,让乡村孩子也能平等地享有知识的滋养。
文化培育,厚植乡村文化发展根基。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需要合适的文化载体。周博士以自家老宅为依托,打造“思源图书馆”,作为知识与文化的聚集地不仅仅是构建了一个物理空间,更是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这里成为村里孩子们课余时间的好去处,阅读登记册上密密麻麻的记录,就是文化生根发芽的最好证明。孩子们在这里养成阅读习惯,文化的种子在他们心底扎根,随着岁月的辗转这些种子会成长为参天大树,为乡村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一智举,是对乡村文化土壤的深度培育,为乡村文化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文化赋能吸引多方关注。乡村振兴,文化是魂。一个有着丰富文化滋养的乡村,才能真正留住乡愁,吸引人才回流,“思源图书馆”就像一个强大的文化磁场,凝聚着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助力他们成长成才,也吸引着在外游子关注家乡文化建设,激发他们反哺家乡的热情。这一创新之举还可能引起社会各界对乡村文化事业的关注与支持,吸引更多资源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从这个角度看,周博士的行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文化能量,以文化之力推动乡村全面发展。
周博士将老宅改造成乡村图书馆,是个体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无私奉献,更是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坚守,他的行动让我们看到,在乡村文化建设的征程中,个人的力量虽小,却能汇聚成推动时代进步的强大洪流。
为切实推动临沂市网络评论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联合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以“在临沂网评”栏目为依托,启动“好评临沂”网络评论大赛。“在临沂网评”栏目现长期向社会各界广泛征稿,欢迎全社会评论创作爱好者踊跃投稿!
来源:在临沂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