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是创新“智慧登记”,优化服务方式。坚持数字赋能,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行线上“一网办理”、线下“一窗受理”服务模式。目前77项可申请登记项目实现“指尖办”,全省不动产登记网上申请比例达75%,大幅压减办理时长和办事成本,一般登记缩短至3个工作日内办
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创新完善三项举措
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智慧登记”,优化服务方式。坚持数字赋能,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行线上“一网办理”、线下“一窗受理”服务模式。目前77项可申请登记项目实现“指尖办”,全省不动产登记网上申请比例达75%,大幅压减办理时长和办事成本,一般登记缩短至3个工作日内办结,压缩率达75%,群众满意率超98%。二是完善集成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强化部门协作,推进应用信息交互、电子签章、“数据最多采一次”等功能,实现不动产登记与交易网签、水电过户、公积金提取等8个服务事项整合成“一件事”全程网办。通过打通系统壁垒,升级“税费同缴”服务,实现不动产登记、办税、缴费“办事一窗化、征缴一体化、票据电子化”,截至4月底,全省累计办理“税费同缴”业务超16900笔,金额达7.15亿元。三是重塑业务流程,拓展服务功能。实行“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通过流程再造实现审批与登记环节深度融合,目前1783个楼盘实现“交地即交证”,近16万套房屋完成“交房即交证”。创新开展不动产“带押过户”业务,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区),累计办理2.1万件,减少费用支出5.5亿元,有效减轻企业和群众资金周转的压力,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省自然资源厅效能办)
福建省机关管理局深入开展换位体验活动
提升政务服务新效能
一是围绕线下办事“一门受理”,推动业务服务“集成办”。聚焦现场办理,局领导及干部职工以“办事人”“体验员”身份进驻省直公积金中心,全面核查材料精简度、业务规范性和办事便捷性,在全省率先取消20类公积金提取业务59种材料复印件,并推动承办银行增设20个贷款业务办理网点,实现线下办事“只进一门、只到一窗”。二是围绕线上办理“一网通办”,推动业务全程“指尖办”。聚焦网上办理,“办事人”“体验员”沉浸式感受“零材料”“秒办结”,推动将省直公积金服务纳入福州地区“一网通办”体系,推出全流程网办业务46项,实现高频业务网上办理全覆盖,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围绕自助服务“一体覆盖”,推动便民事项“快捷办”。聚焦自助办理,“办事人”“体验员”紧盯服务引导、材料提交、系统操作等环节,推动在省直公积金服务大厅优化配置不动产、人行征信、智能机器人等服务终端,为办事职工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四是围绕职工诉求“一线应答”,推动咨询答疑“即时办”。聚焦电话办理,“办事人”“体验员”着眼政务服务“接得通、答得准、办得快”,推动在全省率先研发运行公积金12329智能语音服务热线,配置6个人工客服和5个智能机器人座席,提供7×24全天候服务,成为群众身边的“公积金贴心管家”。
厦门市建立企业“窗外”事务协调服务机制
优化营商环境提效能
一是搭建平台,诉求响应提速度。今年3月初,厦门市以“e鹭办”为基础,升级构建企业“窗外”事务协调服务平台,打造多渠道申报模式。企业可通过电脑端、手机端多种方式提交诉求,平台智能客服辅助申报,实现表单智能预填,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办理,服务专员1个或3个工作日内回访确认,大大提升诉求响应速度,让企业反映的问题能及时得到关注。二是完善机制,诉求办理增效率。建立“两化三单”规范化流程,明确各环节责任。实行“日清月结”跟踪督办管理,每月分析推动清零。与多部门、多平台协同联动,避免多头办理。如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平台系统对接,实现诉求归口办理,让企业诉求办理效率显著提升,避免企业反复提交、部门重复协调。三是建立制度,诉求服务更规范。通过制定平台管理办法规范运行和数据运用,工作评价制度明确评价维度和标准,业务会商制度确定研判流程和会商意见模板。市直有关部门指定专人加入专家库,参与会商。截至4月底,全市受理企业诉求共295件,其中通过市区联动“窗外”事务协调机制办件核销183件,总体核销率达62%,企业满意率达100%。
(厦门市效能办)
闽清县强化机关效能建设
助力林业改革取得实效
一是优化绩效考评。将林业改革纳入林长制绩效考评指标,建立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国储林项目“专班督办+节点晾晒”跨部门攻坚机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资源,国储林一期项目盘活县域森林资源15.4万亩,建成花卉苗木、油茶、竹产业、林下经济“四个万亩”产业基地,入选2025-2027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县、笋竹精深加工重点县、现代竹业重点县名单,预计带动村集体增收1.55亿元、农户增收2.5亿元。二是创新巡查处理。制定《闽清县森林生态巡处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坚持森林巡查与造林育林、疫木除害等有机结合,强化“技防+人防”,常态化开展无人机巡逻,为护林员安装GPS和应急指挥APP,对巡查中发现的病害、违法砍伐等问题进行处置,有效解决全域巡护覆盖面广、重复巡处、投入大等难题。实施改革以来,入山巡护轨迹总里程超41.7万公里,处置问题489个,有效推动森林资源管护从“人海战术”向“智能防控”转型。三是强化机制创新。编制《林业碳票计量方法学》,将不能用于VCS、CCER、FFCER的天然林及人工近成过熟林开发为“林业碳票”。启用碳票线上交易平台,2024年共实现碳减排交易4988吨。
(闽清县效能办)
德化县实施“四个一”
提升基层政务服务综合效能
一是打造“1+N”服务体系,办事只进“一个门”。探索推行“县乡一体化”政务服务通办模式,建立1个县级政务服务中心、18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223个村(居)便民服务站以及94个“党建+”邻里中心的“1+N”政务服务体系,2024年来完成县乡通办5369件、上门服务142件(次)。二是整合优化综窗设置,办事只到“一扇窗”。设立分领域跨部门、“高效办成一件事”等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新模式。由县财政购买服务组建帮办代办专班进驻窗口,免费为全县涉及行政审批的项目办理相关手续,累计开展帮代办服务4412次,接收建设项目咨询件92个。三是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办事只上“一张网”。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规范网上办事指南、统一办事入口等,目前进驻中心各类事项1681项,其中网上可申报的达1646项,全程网办事项网上办理率为86.93%。四是重塑事项业务流程,办事最多“跑一次”。在全省率先部署政务导询模型,覆盖92%的高频简单咨询,响应速度提升90%以上,日均处理700多件。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共办理“一件事”集成服务套餐事项60176件,累计精简材料317份、压缩时间425个工作日、减少环节136个。
延平区充分运用效能手段
不断提升水域治理能力
一是运用绩效考评推动任务落实。对标省对市、市对县绩效考评办法,出台《延平区河道专管员考核办法》等文件,重点对水葫芦清理、河漂垃圾打捞、四乱整治等任务进行考核,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2024年实现全区主要流域8个国省控断面、24个乡镇界交接断面水质均达Ⅱ类及以上,提前半年圆满完成闽江流域341户85.9万平方米网箱清退任务,占全省任务的70%。二是运用效能督查推动问题整改。建立政府督查、效能督查、部门督查和“四级”河长联合督查督办机制,围绕“水质改善、岸线管控”等5类内容36项责任清单开展巡河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逐一督促整改销号。开展跨域联防治水,联合闽清、古田县等成立闽江流域首个治理联盟,2024年开展跨区巡河16次,水质同比提升25%,有效破解交界水域监管难题。三是运用数字技术提升管护效能。打造延平区河湖生态智慧管护平台,对流域741公里岸线进行实时监控,自动对水质下降等异常数据作出预警,实现“一屏看水、一网管水”。开创“河道专管员+无人机飞手+保洁”机制,对全区21个乡镇及街道进行网格化划分,推动责任落实,累计完成458个省级图斑、34个“四乱”问题整改任务,实现“精准治污、长效管护”。
福安市优化三项服务
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
一是精简材料优流程,市场准入增质效。深入推进“住所申报承诺制”“先照后证”“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推行“互联网+登记注册”模式,通过“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闽政通APP”在线申请营业执照,实现精简申请材料,优化办事流程。自该模式上线至今,共有2932家个体工商户自助打印营业执照。同时,推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模式,压缩企业开办登记办理时间,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日办结,上线至今共新增企业3290户。二是精心助力优服务,政企同心解难题。实行分级分办制度,通过千名干部进千企、“3+N”政企会商、政企直通车、12345热线平台等方式,收集民营企业意见建议后,分类交由职能部门、市分管领导、市主要领导协调办理。创新建立“书记市长益企茶话日”工作机制,每月17日定期开展,约请民营企业家茶叙交流,纾困解难。截至目前,已开展“茶话日”活动19期,邀请民营企业家代表78名,协调推进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58类。三是精准帮扶巧服务,个体转型激活力。提出“一站式”“保姆式”帮扶服务,强化“个转企”政策指导,积极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针对“个转企”手续繁琐、耗时较长的问题,上线“个转企”直接变更功能,2024年以来共45家个体工商户通过“个转企”登记新模式成功转型为企业。
来源:福建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