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 月 20 日,相关成果登载于《美国化学会会刊》(JACS)。固态电池以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被视作下一代动力电池的关键发展方向,然而,寿命短与突发短路等问题长期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王春阳团队研究发现,固态电池内锂金属于内部缺陷处析出形成导电通路,先致 “软短路”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王春阳研究员团队携手国际专家,借助原位透射电镜技术,于纳米尺度首度剖析固态电池突发短路的根本成因,并给出有效应对方案。
5 月 20 日,相关成果登载于《美国化学会会刊》(JACS)。固态电池以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被视作下一代动力电池的关键发展方向,然而,寿命短与突发短路等问题长期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王春阳团队研究发现,固态电池内锂金属于内部缺陷处析出形成导电通路,先致 “软短路”,后发展为不可逆 “硬短路”,此过程在纳米尺度首次被清晰观测。团队开发出有机 - 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材料,凭借机械柔性与电子绝缘特性抑制锂枝晶生长,防止短路。
隔膜技术的革新者恩捷股份在隔膜技术上实现了跨界突破。其纳米陶瓷涂层隔膜能够耐受 300℃以上的高温,获得了宁德时代长达 5 年的订单。在半固态电池领域,其渗透率提升至 40%。同时,恩捷股份正在积极研发无隔膜固态电池集成方案,这一研发一旦成功,或将颠覆传统工艺。
多元正极方案的供应商容百科技凭借独特的技术组合在行业内脱颖而出。其磷酸锰铁锂能量密度提升 20%,并计划于 2025 年量产全固态专用高镍材料。在国际合作方面,与丰田联合开发硫化物兼容正极,凭借此项合作技术溢价效果显著。
设备链的王者先导智能在工艺上实现了颠覆式创新。其干法电极设备交付周期仅为 6 个月,相比湿法的 15 个月大幅缩短,并且为丰田、宝马的固态产线提供服务。在订单方面,其设备单价达到传统设备的 3 倍,预计 2025 年新增订单将超过 80 亿元。
硅碳负极的龙头贝特瑞在硅碳负极性能方面达到极致。其硅基负极比容量高达 1500mAh/g,与全固态体系完美适配,获得了松下供应链的独家认证。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2025 年海外营收占比将超过 50%,欧洲工厂即将投产。
来源:安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