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4岁的李焱,原本是杭州一家外企的中层,年薪35万,有房贷,有家庭,孩子刚进国际幼儿园,按常理说,这样的生活算是体面稳妥。
从中产到“中惨”,一杯拿铁的代价,可能是阶层滑落。
34岁的李焱,原本是杭州一家外企的中层,年薪35万,有房贷,有家庭,孩子刚进国际幼儿园,按常理说,这样的生活算是体面稳妥。
直到2023年底,公司裁员,他成了那批被优化的人。
失业那天,他在星巴克点了一杯美式,看着卡里的余额发呆。但是他更没想到,真正让他陷入困境的,并不是房贷跟孩子的学费,而是他之后开了一家咖啡店。
为了赚钱,他开了一家咖啡店,店就开在小区底商,初期还算红火,他每天戴围裙拉花发朋友圈,但半年之后,客流下滑、平台抽佣、成本高企,最后关门转让时,亏了46万。
“创业本来是想自救,结果更快滑下去了。”
他不是个例,而是当下不少中产的真实写照,传统意义上的返贫三件套是房贷、配偶不工作、孩子上国际学校,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中产正在经历另一组“三件套”:咖啡、奶茶、烘焙。
01《中国就业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超过15%的离职者选择了创业,其中不少是曾经稳定、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群体。
他们的创业选择高度趋同:要体面、有腔调,不能太辛苦,于是,咖啡店、奶茶店、烘焙坊成了标配。
原因也简单,这类生意门槛低、不用拼人脉,加之社交媒体塑造的“慢生活”人设影响,很多人把小店当作重新开始的载体。
但现实往往不如想象,真正支撑一家店活下去的,从来不是“调性”,而是运营、成本控制和现金流。
许多创业者在开业之初投入极大热情,购买进口设备、雇佣网红设计师装修、定制文创周边,甚至还拍短视频宣传“人生第二曲线”,可最后发现,卖不出去的库存和日渐高涨的水电开销才是要面对的现实。
他们很少真正做市场调研,也没把控过现金流,很多小店撑不过第一个旺季,淡季一到就陷入死循环。
02其实这三个看起来最轻松的行业,往往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咖啡:卷到骨头里,小店很难活
2023年全国新增咖啡店超2.6万家,竞争之激烈,定价已被拉低至9块9包月。
小店进场晚,没有品牌背书、没有流量扶持,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设备一套10万起,租金、装修、人力一个都不能少,很多人以为靠一腔热情能撑起来,结果是一边赔钱一边硬撑。
而那些主打“精品咖啡”的小店,往往耗费更大,不仅要培训员工冲煮技术,还得维持所谓的“社交氛围”,可消费频次低、转化率差,最终只靠几个熟客撑场。
▍奶茶:更新太快,备料太累
奶茶店的门槛看似更低,但门店淘汰率极高,一线城市2023年新增与注销门店持平,竞争已进入“肉搏”阶段。
原料成本高、新品更迭快,品牌加盟模式套路重重,很多创业者最后连回本的机会都没看到。
某位在上海开过连锁奶茶店的经营者曾坦言:“哪怕你今天火了,三个月内不推新品就会被淘汰。”
这是个完全依赖营销节奏与平台扶持的赛道,自营者几乎没有话语权。
▍烘焙:最烧钱的“文艺陷阱”
烘焙坊是情怀最浓的创业项目,却是盈利难度最大的。
SKU多、保质期短、人工强度高,几乎每个失败者都踩过这几类坑,更现实的是,这个行业对产品要求极高,社交平台上看起来是个“爆款”,但到线下很可能是滞销产品。
不少人白天当店员、晚上练烘焙,累出颈椎病也没熬出头,有创业者用全部积蓄装了进口烤箱、买了手工黄油,结果发现门口便利店9.9元蛋糕销量更高。
很多人不理解,开家小店失败,怎么就“中产返贫”了?
但对中产来说,一次失败可能就是整个家庭现金流的断裂点。
他们的家庭模式通常是高固定支出、高负债运营,创业失败,不仅赔掉几十万储蓄,还会连带房贷断供、孩子学费跟不上。
不少中产还有“面子负担”,不愿轻易跟父母求助、不愿承认失败,这种隐性压力也会持续吞噬他们的心理能量。
更严重的是,职场也回不去了,年纪、履历都成了再就业的门槛。
“哪怕5000块工资也想去上班。”
这不是调侃,是很多人破产后对生活的真实想法。
有些人干脆搬回三四线老家,开始做代驾、直播、跑外卖,只为撑起日常开支。
这种反差,对一个曾年入三十多万的中产而言,不只是身份落差,更是心理崩塌。
04中产不是不能创业,而是别拿它当“体面过渡”。
创业是一门专业活,讲市场、讲效率、讲现金流,它不是一种逃避职场的方式,更不是展现自我品位的舞台。
但很多中产跳进去的时候,没做功课、没预案,只是头脑一热的试试。
最终,他们交了一笔代价昂贵的学费,既赔了钱,也赔了身份。
与其冒进,不如先缓一缓,所谓“回老家躺平”,未必是认输,反而可能是一次稳住局面的战略退却。
如果创业本质是一场战斗,那就要承认,有些时候,战略性撤退才是对资源最好的利用。
中产这个群体,本就不是固化的阶层,而是一种流动状态。
你以为自己“还行”,但在经济下行时,只要一步踩错,就可能跌得很快。
这届中产不是输给了房贷、教育,而是输给了对创业的误判。
认清局势,守住现金流,比一腔孤勇更实际。
哪怕暂时停下脚步,也比一条路走到黑强得多。
来源:历史白名单